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叠前反演是油气勘探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不同炮检距道集数据以及横波、纵波、密度等测井资料,联合反演出与岩性、含油气性相关的多种弹性参数,来综合判别储层分布及含油气性.通过在马王庙地区的实际应用,发现本区对岩性和流体的敏感性参数分别是μρ、λρ.利用这两个参数预测出了有利的储集分布区,有效地指导研究区井位部署,为油气...  相似文献   

2.
为便于理论研究和矿井生产中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时的应用、资料积累和对比,参照构造岩的分类方法,依据煤体结构的宏观特征和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物性参数的测定结果,在对原煤体结构四类分法做了较大补充的基础上,根据非接触性探测煤体结构类型的需要,提出了硬煤和构造软煤的煤体结构二类分法,其中硬煤与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相对应;构造软煤与碎粒煤、糜棱煤相对应,从而改进和完善了煤体结构的形态及成因分类.  相似文献   

3.
对煤体结构形态及成因分类的改进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便于理论研究和矿井生产中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时的应用、资料积累和对比,参照构造岩的分类方法,依据煤体结构的宏观特征和不同煤体结构类型煤的物性参数的测定结果,在对原煤体结构四类分法做了较大补充的基础上,根据非接触性探测煤体结构类型的需要,提出了硬煤和构造软煤的煤体结构二类分法,其中硬煤与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相对应;构造软煤与碎粒煤、糜棱煤相对应,从而改进和完善了煤体结构的形态及成因分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岩石物理分析,建立弹性参数与储层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储层的最敏感弹性参数。利用叠前同步反演获得敏感弹性参数反演结果并进行反演属性分析,从纵波阻抗与纵横波速度比的交会图中得到储层指示因子,结合工区内的地质资料和储层指示因子属性来预测储层含气分布范围,结果与验证井实钻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研究区气田储层物性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展开以地震岩石物理参数分析、弹性阻抗分析、流体替换以及AVO分析为主的叠前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基于储层的岩石物理特征分析,通过运用弹性阻抗反演理论对研究区的地震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实践表明,利用岩石的弹性物理参数能够很好地区分砂岩和泥岩,并且能够确定对储层或含气性参数的敏感性,用弹性波阻抗反演方法可得到较为理想的反演结果,而且提取出的岩性参数能够反映出岩性和流体的特征.与传统的波阻抗反演相比,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反演具有丰富的信息含量、高分辨率等特点;此方法达到了定量的程度,而且速度快,使得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在孔店—沙四下沉积时期,在东营凹陷的纯化地区发育了以冲积为特点的红色碎屑岩地层,紫红色泥岩与砂岩呈互层分布。砂岩单层厚度薄,砂体侧向叠置,埋深较大,预测难度大;红层储层具有层速度大、密度高、低伽马等特征。研究分析表明,声波阻抗难以有效区分储层与围岩,泊松比与密度的乘积能较好反映砂岩特征,利用叠前弹性反演技术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预测,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在煤厚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获取高精度煤厚信息,利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预测煤厚.以测井约束地震反演为手段,相关系数、数据切片等为质量监控,反演得到高分辨率波阻抗剖面,根据煤层与顶底板的渡阻抗差异追踪煤厚变化(分叉、合并、减薄和尖灭),转换得到精确煤层厚度.结果表明,测井约束反演预测煤厚,综合利用纵向上高分辨率的测井资料和横向上高密度的地震资料,能提高了煤厚预测精度.预测结果在钻孔处与已知钻孔资料吻合,远离孔位置的预测误差在5%以内,与钻孔预测对比,精度平均提高了12.60%.  相似文献   

8.
在薄互层泥云岩储层和裂缝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比构造导向相干、倾角、最大构造曲率以及本征值等叠后地震属性对裂缝发育程度的敏感性差异.通过加入与裂缝形成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参数优化反演模型,采用非线性神经网络方法厘定不同地震属性在交汇融合过程中的权重比,定量预测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泥云岩储层裂缝发育强度和平均密度.研究结果表明:与FMI识别成果对比证实,多属性交汇融合预测结果吻合率达82%.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含量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是煤矿瓦斯灾害预测和煤层气的可开发性评价的基础.根据勘探和建井阶段的资料,荥巩煤田谷山井田东部山西组二1煤埋深200m以下的区域,煤层气含量与井田构造演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印支期(T末)在正常地温梯度下发生第一次生烃和燕山期(J3-K1)在异常热事件作用下发生了第二次生烃,奠定了高含气量的基础.但由于燕山期煤体所受温度极高(300℃),煤的理论吸附量不超过 15m3/t.K2到喜山早期,随南部嵩山不断隆起,浅部煤层中的煤层气在地下水作用下向深部运移,在滞留区煤层内聚集.这一时期构造决定的地下水动力条件控制着煤层气的运移富集.第三纪晚期形成的滑动构造使煤体破坏严重,储层渗透性降低,沿滑动构造面形成的糜棱岩带增加了煤的吸附能力,阻止了煤层气的扩散,并可能存在动力变质引起的生烃,对含气量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