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浙江省15~69岁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高城乡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的策略和措施。方法以2013年浙江省城乡15~69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结合浙江省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在15个城市监测点,30个农村监测点(覆盖135个街道、乡镇),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及KISH表法,抽取13 500名居民为研究对象。在调查过程中,仔细询问调查对象的慢性病患病史,并进行血压测量,若调查对象有明确的高血压史则为本研究调查对象。调查问卷统一采用"2013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用SAS 9.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13 500名15~69岁居民,回收有效问卷11 936份,其中15~69岁高血压患者1 918例,患病率为16.07%。15~69岁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中,男性得分略高于女性得分,年龄越高,素养总分越低,文化程度越高,素养总分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人群中,农民素养总分最低;不同地区人群中,城市人群素养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人群中素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69岁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充足的比例是6.83%,健康素养临界的比例是33.11%,健康素养缺乏所占比例为60.06%,其中健康方式与行为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最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健康素养的正向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得分越高(t=11.64,P0.01);职业分布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素养水平最高(t=3.79,P0.01);地区分布中,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t=6.23,P0.01);现在吸烟人群比不吸烟人群素养水平低(t=-2.39,P0.05)。结论浙江省15~69岁高血压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其中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地区分布和吸烟状况是其影响因素,应加强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及健康方式与行为素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对全省12个监测点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对调查对象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进行测评。结果 2015年湖北省健康素养监测共调查2881人,收回有效问卷2878份,有效率为99.90%。其中,城市人口占41.56%,农村人口占58.44%;男性占49.86%,女性占50.14%。2015年湖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0.03%,城市居民为14.50%,高于农村居民的7.34%,26~35岁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最高,为15.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防治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城乡分布、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家庭收入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越高。结论湖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者是健康教育的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慢性病的政策及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PPS抽样法在2013年及2017年分别对湖北省12个监测点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对调查对象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进行测评。结果居民在"儿童青少年也可患抑郁症"(2013年/2017年知晓率为86.9%/85.2%)、"蔬菜与水果不可相互替换"(2013年/2017年知晓率为63.8%/72.0%)等题目的知晓率较高,而在"豆制品对身体的好处"(2013年/2017年知晓率为-/4.3%)的题目上知晓率却极低。年龄(χ~2=167.415,P0.001)、文化程度(χ~2=482.718,P0.001)、家庭年收入(χ~2=4.350,P=0.026)是影响慢性病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的人群具备更高的慢性病素养水平。2013—2017年5年间慢性病素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结论近5年湖北省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应继续探索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知晓率低的内容的健康教育力度,以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等人群为重点干预对象,进一步提高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对全国31个省(区、市)336个监测点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对调查对象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进行测评。结果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共调查全国15~69岁常住人口102 985人,收回有效问卷98 448份,有效率为95.59%。其中,城市人口占44.32%,农村人口占55.68%;男性占51.72%,女性占48.28%。2012年我国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点估计值为9.07%,其95%可信区间为8.82%~9.34%,城市居民为13.23%,高于农村居民的6.75%;东部地区居民为10.74%,高于中部地区居民的8.69%,高于西部地区居民的7.08%;男性为8.85%,女性为9.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低于城市居民,OR值为0.698(95%CI:0.567~0.859),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以不识字/少识字者为参照,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OR分别为1.717(95%CI:1.324~2.228)、2.554(95%CI:1.935~3.371)、4.507(95%CI:3.383~6.005)、8.224(95%CI:6.097~11.095)。结论我国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其中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者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健康政策和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PPS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个县(市、区)的15~69岁城乡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0.46%,其中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水平;男性高于女性;35~44岁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65~69岁最低;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健康素养的3个方面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最高,为17.58%,其次为基本技能,为17.3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最低,为8.91%。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科学健康观(43.42%)、安全与急救(38.60%)、健康信息(15.82%)、慢性病防治(11.04%)、传染病防治(10.80%)、基本医疗(5.08%)。结论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和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低,应继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武汉市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14个区90个监测点抽取15~69岁居民共4500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武汉市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OR值为1.550(95%CI: 1.162~2.068)。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以不识字或很少识字者为参照,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OR分别为4.729 ( 95%CI: 1.455~15.367) 、7.682 ( 95%CI: 2.339~ 25.224) 、11.728(95%CI: 3.521~ 39.057) 、20.257(95%CI: 5.417~ 75.750)。结论 武汉市居民2016年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应以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为重点,提高全市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省60~69岁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况与变化趋势,为开展老年居民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湖北省的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对其中60~69岁老年居民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调查数据进行复杂抽样加权调整,并对标化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湖北省60~69岁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2. 52%、3. 40%和6. 13%;城市老年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 86%、6. 57%和18. 37%,均高于农村的2. 05%、2. 10%和3.59%(P 0.01);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以及脑力劳动的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高(P 0.01);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X_(趋势)~2=11.492, P0. 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X_(趋势)~2=13. 858, P 0.01)和健康技能素养水平(X_(趋势)~2=4. 143, P 0.05)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湖北省60~69岁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波市镇海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镇海区600名15~69周岁常住居民,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600名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4.50%,其中城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8.00%,高于农村居民的11.00%(P0.05);文化程度越高、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则健康素养具备率越高(均P0.05)。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的具备率分别为23.33%、16.17%和22.67%;6类健康素养问题具备率由高到低为安全与急救(54.50%)、科学健康观(40.83%)、传染病防治(21.83%)、健康信息(19.17%)、基本医疗(10.33%)和慢性病防治(7.83%)。结论镇海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以农村为重点地区,以低文化水平、低收入人群为重点人群,以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为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贫困地区15~69岁13 40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7年重庆市贫困地区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具备率为9.33%。其中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城市(6.08%)低于农村(10.03%)(P0.05);年龄间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5~34岁最高(15.29%);不同文化程度的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受过教育者最高(10.54%);不同职业的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医务人员最高(46.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庆市贫困地区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是年龄(55~64岁:OR=0.627,95%CI:0.441~0.892;65~69岁:OR=0.546,95%CI:0.377~0.789)、文化程度(受过教育:OR=1.793,95%CI:1.456~2.206)、职业(医务人员:OR=3.977,95%CI:1.802~8.776;农民:OR=0.448,95%CI:0.215~0.930)和城乡(农村:OR=2.432,95%CI:2.004~2.952)。结论重庆市贫困地区居民2017年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具备率不高,应以农民、年龄较大者和文化程度较低者为重点干预对象,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素养的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省15个监测点随机抽取15~69岁常住人口,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分析指标为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慢性病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湖北省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为9.2%,关于慢性病素养的15个问题中答对率低于50%、50%~70%和大于70%各有5个,对"骨质疏松的知识"答对率最低,仅为9.3%。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以不识字或少识字为参照,大专或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最高(OR=7.44,95%CI:1.43~38.73);以公务员为参照对象,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最高(OR=2.19,95%CI:1.00~4.83),农民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最低(OR=0.39,95%CI:0.18~0.85)。结论湖北省居民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该努力探索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以低文化程度和农民、工人等人群为重点,提高全体居民的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评价健康素养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6个监测点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共调查102 985人,收回有效问卷98 448份,有效率为95.59%。2012年我国居民健康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7.53%。城市居民为21.24%,农村居民为15.45%;东部地区居民为18.76%,中部地区居民为17.59%,西部地区居民为15.69%;25~34岁年龄组为20.36%,65~69岁年龄组为13.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高低的重要因素。女性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男性(OR=1.077,95%CI:1.023~1.134);文化程度越高,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OR值为4.238(95%CI:3.384~5.307);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我国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应根据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素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青岛市市南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4~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市南区现有的10个街道15~69岁常住居民1 600人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600人,回收有效问卷1 510份,问卷有效率94.38%。男性占48.32%,女性占51.68%,平均年龄(48.15±13.61)岁。2017年青岛市市南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19.82%(95%CI:17.73%~22.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职业为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影响因素。与小学及以下相比,大专/本科的文化水平具备更高的慢性病防治素养(P0.05),OR值为3.36(95%CI:1.28~8.80)。与生产劳动者(农民和工人)相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慢性病健康素养水平明显较低(P0.01),OR值为0.40(95%CI:0.22~0.70)。结论青岛市市南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相对较高;文化程度较低者、各类职业人群是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苏州市居民慢性病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8—10月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抽取苏州市3 000名15~69岁常住居民参与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及列线图等方法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 000份,其中,失访问卷225份,回收问卷2 775份,有效问卷为2 673份,有效率为96.32%。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为24.39%,其中年龄60~69岁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为13.49%;文化程度越高、收入越高的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职业为农民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11.99%);患有1种及2种以上慢性病的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低于无慢性病居民,分别为16.48%、17.95%和27.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中以15~<45岁组为参照,45~<60岁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相对较高,OR值为1.797(...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云南保山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保山等边远山区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7—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法(PPS)进行抽样,以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市20个乡镇(街道)的7 594名15~69岁常住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开展调查。慢性病防治素养监测问卷来自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共10道题。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常住居民7 594人,回收有效问卷7 542,回收率为99.32%。城市人口占29.01%、农村人口占70.99%;男性占49.48%、女性占50.52%;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4.7±12.7)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比例较高(分别为35.68%、32.43%)。"水果和蔬菜的营养成份相近,可以用吃水果代替吃蔬菜""儿童青少年也可能发生抑郁症"2个问题正确率分别为66.56%、77.95%,其余8个防治问题正确率均低于47%,"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正确认知"正确率最低仅为9.11%。调查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总体水平为2.73%,其中城市居民(6.90%)明显高于农村(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患慢性病种类人群的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5~24岁年龄组人群最高(4.78%),大专或本科及以上最高(11.51%),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人群防治素养最高(1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OR=1.408,95%CI:1.203~1.648)是影响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积极因素,农村(OR=0.340,95%CI:0.227~0.511)、农民(OR=0.476,95%CI:0.311~0.728)是影响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消极因素。结论云南保山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总体水平低,城市和农村素养水平差距明显,职业人群中农民水平相对较低,应及时加强农村、农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与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制定适宜于老年人的慢性病防控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7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经加权调整,2017年我国60~69岁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素养为10.7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城市高于农村,OR值为1.584 (95%CI:1.424~1.763);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水平较高(OR=1.521,95%CI:1.359~1.703),中部较低(OR=0.863,95%CI:0.752~0.991);文化程度越高,素养水平越高,以不识字/少识字为参照,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人群具备素养的OR值分别为1.843 (95%CI:1.559~2.178)、2.768 (95%CI:2.337~3.278)、3.870 (95%CI:3.216~4.656)和5.060 (95%CI:4.018~6.372);与自评健康状况"差"的人群相比,健康状况"好""比较好""一般"的人群素养水平较高,其OR值分别为1.529 (95%CI:1.006~2.324)、1.973 (95%CI:1.311~2.969)和1.639 (95%CI:1.094~2.456)。患慢性病数量、年限及健康状况与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我国老年人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且与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性,城乡、地区、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宜于老年人的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抽样)方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6个监测点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选取60~69岁年龄段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健康素养监测调查有效问卷中,60~69岁年龄段共15 039份。2012年我国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为6.1%。城市老年人为8.7%,农村为4.7%;东部地区老年人为6.7%,中部为6.5%,西部为4.7%;男性为6.3%,女性为5.9%。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地区为影响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女性高于男性(OR=1.196,95%CI:1.039~1.376);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OR值为7.095(95%CI:5.025~10.018);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健康素养较高(OR=1.730,95%CI:1.330~2.251);西部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较低(OR=0.779,95%CI:0.649~0.934)。结论我国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健康素养水平差别较大,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宜于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2-2017年我国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探讨慢性病防治素养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卫生政策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简单随机、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对全国31个省(区、市)336个监测点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常住人口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加权调整,2012-2017年我国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为9.07%、11.59%、9.21%、10.38%、11.48%和15.71%,呈现波动性缓慢提升态势。以2017年监测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OR值为1.212(95%CI:1.119~1.313),东部地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居民,其OR值为1.537 (95%CI:1.408~1.678);文化程度越高,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越高,以不识字/少识字者为参照,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具备慢性病防治素养的OR值分别为1.490 (95%CI:1.226~1.811)、2.801(95%CI:2.316-3.387)、5.108 (95%CI:4.180~6.242)和9.584 (95%CI:7.794~11.785)。结论我国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较低,城乡、地区、文化程度是影响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 (PPS)在宁波市抽取9 810名15~69岁当地常住居民,采用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和2016年分别有效调查5 804人和3 946人,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9.33%和99.47%。2016年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1.73%,较2015年的15.44%提高了6.29个百分点。两年监测结果均显示,男女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文化程度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P0.05)。6类健康问题中,安全与急救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分别为56.98%和61.32%),基本医疗(分别为11.97%和13.81%)和慢性病防治(分别为11.23%和12.10%)的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且提升幅度较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OR=1.72,95%CI:1.61~1.83);与机关/事业单位/教师/医务人员这类职业人群比较,农民(OR=0.74,95%CI:0.58~0.94)、工人(OR=0.70,95%CI:0.57~0.86)和其他职业(OR=0.78,95%CI:0.64~0.96)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结论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还应加强慢性病防治及基本医疗健康知识的传播,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2年山西省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为干预及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0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967份。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7.56%(95%CI:6.52~8.75),男性为7.12%(95%CI:6.33~8.04),女性为8.02%(95%CI:6.52~9.83);城市居民素养水平为8.44%(95%CI:6.95~10.21),农村居民为7.11%(95%CI:5.78~8.72),城市居民素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P0.001)。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素养具备率为13.56%,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为9.61%,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为12.75%;科学健康观素养33.07%,传染病防治素养14.69%,慢性病防治素养7.01%,安全与急救素养46.15%,基本医疗素养10.90%,健康信息素养19.11%。健康素养水平呈现以下特点: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女性高于男性;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具备率、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具备率较低。结论今后制定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时要重点关注农村、男性、文化程度低、45岁以上的居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素养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0—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PPS)方法,在南京市12个行政区随机抽取15~69岁居民9 16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年南京市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10.9%(95%CI=8.8%~1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领人员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高于蓝领人员(14.6%vs. 9.6%;OR=1.35,95%CI=1.04~1.75);与低收入人群比较,中、高收入人群的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高[(11.0%vs. 7.3%;OR=1.42,95%CI=1.03~1.95);(14.1%vs. 7.3%;OR=1.74,95%CI=1.04~2.92)]。结论 2016年南京市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以蓝领工作者和家庭人均收入较低人群为重点干预对象,以提高全体居民慢性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