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提出一种在移动设备上实现组态监控的方案,该方案充分复用传统组态软件的功能和机制,将其扩展到移动设备的监控应用上。通过本方案,可以将传统组态监控功能按照可配置、可复用方式在移动设备上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移动设备组态监控系统的开发和项目实施时开发移动设备监控画面的工作量,有利于保持传统组态监控画面和移动设备监控画面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半潜式钻井平台中设备类型多样、设备接口众多以及已有子系统监控层次不齐等问题,为满足集成监控系统的易维护、易操作、可扩展以及复用能力强等要求,采用基于OPC技术规范标准的通信方法,通过OPC驱动程序将KOSRDK工具包设计的OPC服务器程序和组态软件iFIX开发的客户端连接,使得异构数据能够以统一的OPC数据格式进行传输,实现对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3.
排水泵站监控系统由泵站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组成。泵站控制系统采用了PLC及相应的模块和通信设备,实现远程自动控制。文章重点讨论监控系统组态界面的开发。其开发是利用西门子产品WinCC(Windows Control Center,窗口控制中心)组态软件,来实现PLC与监控机之间的通信及监控机监控画面的制作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子技术》2015,(16):45-47
介绍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现状,着重分析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中原生应用、Web应用、混合应用的开发流程、开发工具和开发框架,针对移动应用项目可复用的资源进行了分类研究。设计面向移动应用开发的可复用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UI资源复用、组件资源复用、功能模块复用和审核标准制定,并对其他可复用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部分功能的实现效果。该平台加快了移动应用人才培养的速度,全面提高了移动应用项目开发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行人监控属于监控系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传统的行人监控手段存在监控区域受限的问题,即监控设备一旦安装后,只能监控固定的区域,目前仍然需要人工判别监控画面中是否有行人.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移动行人监控系统.通过操控搭载了监控摄像头的移动小车,实现监控区域的自由切换.另外,配合成熟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和相关滤波器,实现了监控画面中行人的自主识别、定位.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实地测试,验证了行人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基于分布式模块化监控组态方案的轨道交通屏蔽门监控系统.引入监控组态和仿真技术对站台前端门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参数批量配置和远程指令控制,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采用MODBUS TCP/IP协议进行通信.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可有效实现对地铁屏蔽门运行状态的仿真监控、故障诊断及维护管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反渗透膜自动清洗设备上位监控系统设计。以西门子TP1200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S7-1200PLC作为主控制器,二者之间通过Profinet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利用博图V13组态软件进行反渗透膜离线自动清洗设备的上位监控组态设计。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实时显示在组态画面中。通过现场调试应用,上位监控系统工作稳定,操作便捷,提高了设备的可控性和可视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节约自动化实验设备成本,提出了基于组态虚拟仿真技术的水箱液位实验方案。采用OPC通信技术实现 Matlab与组态王的数据交换,由Matlab实现算法的分析和计算,在组态王中进行可视化的画面实时监控、操作等,并以双容水箱液位实验进行物理实物和虚拟仿真的实验对比验证。实验比较结果表明,组态虚拟仿真实验技术既能体现出控制算法的分析与计算,又能较好地监控实验对象的实时运行状态,实现了与实物物理实验的同质等效。  相似文献   

9.
郑腾飞 《信息通信》2012,(6):107-108
针对现有电网应用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监控画面不直观等问题,通过组态软件建立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经济模型的设备ERP评估模型,开发运行监控系统、故障预测系统和设备寿命评估系统,并组成新型集成数字化变电站监控系统。最后验证出该系统可为实现变电站与智能电网新型调度系统的配合提供软件支持,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0.
谭兆海  扬进  杜运峰  郭佑民 《信息技术》2005,29(11):147-149
提出了基于CAN总线和组态软件的机务段检修设备的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在方案中,将工业控制计算机同时置入了TCP/IP协议的高端管理层网络和CAN总线协议的监控网络层中,实现了对机务设备的高精度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