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目的 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原发性甲状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2对配对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PT-PCP显示,62例甲状腺癌组织中MMP13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MMP13在甲状腺未分化癌与分化型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62例甲状腺癌患者中的MMP-13总阳性率大于正常组织(P<0.05);未分化癌患者中的MMP13表达阳性率高于分化型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癌组织中MMP1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TNM分期中,高分期组(Ⅲ、Ⅳ期)的癌组织中MMP13的阳性表达率较低分期组(Ⅰ、Ⅱ期)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的MMP13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MP13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与甲状腺癌进展密切相关,其可作为甲状腺癌病理改变参考因子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6-磷酸果糖-2-激酶(6-phosphofructokinase-2,PFKFB)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本院9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相应90例癌旁组织中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的表达.结果 PFKFB1、PFKFB2、PFKFB3、PFKFB4和HIF1-α在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例数分别为57、59、59、51和60,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PFKFB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P<0.05),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P<0.01),临床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的高表达提示了临床预后差(P<0.01),但在临床分期低的患者中不存在这种差异(P>0.05).PFKFB3的表达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7,P<0.01).而PFKFB1、PFKFB2和PFKFB4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FKFB家族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且结直肠癌患者中PFKFB3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预后差,并且其作用同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24-脱氢胆固醇还原酶(3 β-hydor-xysteroid-△24 reducase,DHCR24)在结直肠癌及癌旁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第三军医大学3所附属医院结直肠癌术后125例组织标本以及相应63例癌旁肠黏膜中DHCR24的表达.结果 DHCR24在12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肠黏膜(67.2%vs39.7%,P<0.01),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有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中DHCR24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P<0.01),临床分期高的结直肠癌患者中,DHCR24的高表达提示了临床预后差(P<0.01),但在临床分期低的患者中不存在这种差异(P>0.05).结论 DHCR2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结直肠癌患者中DHCR24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差,提示其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和腺瘤手术切除标本经4%甲醛固定后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KLF4和BIRC7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 结直肠癌KLF4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腺瘤(P<0.05),结直肠癌BIRC7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腺瘤(P <0.01);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仅侵犯肌层病例及TNM临床分期Ⅰ+Ⅱ的结直肠癌病例KLF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侵犯浆膜层或浆膜外及TNM临床分期Ⅲ+Ⅳ的结直肠癌病例(P <0.05或P<0.01);低分化、淋巴结转移、侵犯浆膜层或浆膜外及TNM临床分期Ⅲ+Ⅳ的结直肠癌病例BIRC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淋巴结未转移、仅侵犯肌层及TNM临床分期Ⅰ+Ⅱ的结直肠癌病例(P <0.05或P<0.01);结直肠癌中KLF4与BIRC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 KLF4和BIRC7表达水平反映了结直肠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两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方面可能起到互相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MP7和MMP13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61例结直肠腺癌和61例癌旁结直肠黏膜组织MMP7和MMP13表达情况.结果61例结直肠腺癌和61例癌旁结直肠黏膜组织MMP13阳性率分别为95.08%和39.62%,腺癌组织MMP7和MMP13表达强度显著强于癌旁结直肠黏膜组织(P〈0.01);MMP7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淋巴道转移有关(P〈0.05),与发病部位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MMP13的表达强度与TNM分期、淋巴道转移及术后5年内死亡有关(P〈0.05),与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无关(P〉0.05).结论MMP7和MMP13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及淋巴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测定MMP7和MMP13有助于判断其预后,MMP7和MMP13强阳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和生长抑制因子 4(ING4)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Ki-67、ING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Ki-67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 9%)高于癌旁组织(6.7%)(P<0.05), ING4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56. 3%)低于癌旁组织(90%)(P<0.05). Ki-67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 ING4表达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有关(P< 0.05).Ki-67、ING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性(r=-0.428,P<0.05).Ki-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 9%,85.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阳性组和阴性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 97. 4% 、45.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ING4表达情况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Ki-67、ING4可能参与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ING4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和2型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 2,GL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本院结直肠癌术后108例组织标本(其中23例含癌旁黏膜组织)中HIF-1α和GLS2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测HIF-1α和GLS2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 法分析结直肠癌中HIF-1α和GLS2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 α和GLS2的表达均高于癌旁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 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GLS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浸润深度、术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HIF-1 α和GLS2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0.464,P<0.01),且均与结直肠癌的预后有关,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术后远处转移及HIF-1α、GLS2的表达均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HIF-1α、GLS2高表达预后均较低表达差,提示二者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TOP2A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OP2A在蛋白及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TOP2A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及相应正常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TOP2A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其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也无显著性(p>0.05),在mRNA水平的检测也得到了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的结论.结论 TOP2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较密切,其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结直肠癌的转移潜能,检测 TOP2A蛋白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过程中的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98例结直肠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MP-7、MMP-9蛋白表达.结果 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9.6%和77.6%)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分别为10.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7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的瘤体大小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腹腔微转移与否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MMP-7和MMP-9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MP-7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2,P<0.01).结论 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TEN抑癌基因、c- erbB -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分别检测100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及c- erbB -2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TE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癌转移组(P<0.01).c - erbB -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 - erbB -2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无癌转移组(P<0.01).结论:乳腺癌中存在c- erbB -2、PTEN基因表达异常,c- erbB -2表达过度与PTEN表达下调与乳腺癌的进展、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侵袭、转移及分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 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分别为16%(4/25)、84.13%(53/63)、34.92%(22/63),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旁组织中FAK表达率在分化程度(P=0.015)、浸润深度(P=0.005)和淋巴结转移(P=0.008)中有显著性差异,在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中无差异(P=0.912).结论 结直肠癌中FAK的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故检测结直肠癌黏膜及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有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PKcs)及P16表达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检测359例结直肠癌及35例癌旁正常组织DNA-PKcs及P16表达的状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提取16例新鲜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的总蛋白并进行定量,通过Western印迹杂交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DNA-PKcs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杂交法结果均显示,DNA-PKc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均P<0.05);结直肠癌DNA-PKcs的阳性率为63.5%(228/359).P1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16的阳性率为53.2%(191/359).P16及DNA-PKcs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腹腔和远处转移情况相关(均P<0.05).DNA-PKcs还与肿瘤的肠壁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均P<0.05).DNA-PKcs及P16阳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组患者(均P<0.05).DNA-PKcs与P16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149,P=0.036).结论 DNA-PKcs及P16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演化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结直肠癌临床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MA ZF  CUI NP  SHI JH  WANG HY  SHI SH  WEN M  LI Z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6):2545-2548
目的 分析平滑肌(SM)22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SM22α参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27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M22α表达水平;同时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了1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15例乳腺癌未转移组织、12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SM22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RT-PCR和明胶酶图检测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未转移、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和活性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表达水平.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SM22α mRNA表达水平(5.1%±2.4%)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1%±5.1%)(P<0.01),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SM22α表达水平(6.2%±3.1%)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0.1%±4.1%)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15.1%±5.3%)(均P<0.01).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表明,SM22α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组(14.5%±2.1%)及伴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织中(6.2%±3.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26.8%±5.5%)(均P<0.01).MMP2、MMP9表达水平及活性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1),乳腺癌组织中SM22α表达水平与MMP2(r=-0.848;n=27;P<0.01)、MMP9(r=-0.916;n=27;P<0.01)活性呈负相关.结论 SM22α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与淋巴结转移有关,SM22α可能通过负性调节MMP2、MMP9表达抑制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演进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与SW620内的表达情况,同时以结直肠癌组织68例及对应癌旁组织68例、腺瘤组织33例、淋巴结转移癌35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Snail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nail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中的表达较强,Snail定位在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SW480的细胞核里;Snail在正常结直肠粘膜、腺瘤、癌及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不同(X2=92.852,P=0.000);两两比较发现,腺瘤Snail表达比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强(P<0.01),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组织Snail表达比原发结直肠癌组织强(P<0.01),而原发结直肠癌组织Snail表达比腺瘤组织强(P<0.01).结论 锌指转录因子Snail与结直肠癌发生、演进及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ER2、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ER2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4%)高于癌旁组织(10.0%),Ki-67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85.9%)高于癌旁组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Ki-67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有关(P<0.05).HER2、Ki-6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5,P=0.001).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4% 、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6.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患者和低表达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3.9%、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TNM分期、HER2和Ki-67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TNM分期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HER2和Ki-67的表达,HER2和Ki-67阳性者5年无病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同源正常(癌旁)组织标本63对,使用小鼠抗入nm23-H1蛋白单克隆抗体,经流式细胞仪检测63对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nm23-H1蛋白表达.结果:nm23-H1基因蛋白表达癌组织明显低于正常(癌旁)黏膜组织(P<0.01),大肠癌伴转移(20/6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转移的癌组织(43/63)(P<0.01).结论:nm23-H1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与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蛋白及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结直肠癌发生、侵袭及转移的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PTTG、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程度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蛋白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1%和97.6%,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与P53蛋白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TTG蛋白可以反映结直肠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TTG蛋白与P53蛋白无显著相关性.PTTG蛋白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潜在淋巴结转移和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胃癌组织MMP-3及MMP-1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3、MMP-1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癌旁组织,并以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3、MMP-13蛋白表达.结果 MMP-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0.0%,癌旁组织表达率为16.7%(x2=23.8308,P<0.05);MMP-1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8.3%,癌旁组织表达率为21.7%(x2=26.3973,P<0.05).胃癌组织MMP-3、MMP-1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在中、晚期胃癌中的表迭均高于早期胃癌.MMP-3、MMP-13之间呈正相关(r=0.8337,P<0.05).结论 胃癌组织MMP-3、MMP-13蛋白表达率增高,与胃癌的漫润和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肺癌MMP-2和TIMP-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74例肺癌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MMP-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肺癌MMP-2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肺癌TIMP-2表达有淋巴结转移者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MMP-2和TIMP-2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iASP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ASPP在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7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ASP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 0.01);②在高?中和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P < 0.01);③在T1~T4期结肠直癌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 < 0.01);④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 < 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结肠组织,且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可能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