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了解衢州市学生肺结核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2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衢州市学生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衢州市学生年平均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19.59/10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8,P<0.05).学生肺结核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1∶1;15~19岁病例占发病总数的66.93%;涂阴患者占66.69%;第2季度是发病的高峰季节(38.94%).学生肺结核患者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为主,占67.91%;就诊延误率为40.51%.结论 衢州市2005-2012年学生肺结核发病率较高,呈逐年下降趋势.需高度重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特别是15 ~ 19岁年龄组学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5-2012年万安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及其特征,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5-2012年万安县流行性腮腺炎监测统计资料导出进行分析。发病情况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显著性差异比较,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5-2012年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8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0.7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有较明显的地区聚集性;每月均有发病,46月发病最高,占总发病数的49.08%,116月发病最高,占总发病数的49.08%,1112月有一小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41.30,P<0.01);612月有一小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41.30,P<0.01);614岁发病率明显高于014岁发病率明显高于05岁,05岁,05岁发病率明显高于15岁以上人群,有统计学意义(x2=42.49、x2=632.30,P<0.01);学生发病数最多,占63.80%,其次为幼托儿童、散居儿童。结论万安县流行性腮腺炎处于较高流行强度,防治的重点是加强适龄儿童腮腺炎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潍坊市奎文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为流腮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潍坊市奎文区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潍坊市奎文区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80/10万,8年间存在两个发病高峰(2006年;2012年)(χ2=26.97、91.97、32.15、19.94、41.64、33.17,P均<0.01;χ2=28.02、96.64、33.27、20.88、42.90、34.32,P均<0.01);城乡结合部人群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城区和农村(χ2=24.54、12.58、43.33、4.69、8.14、22.20、10.65、35.48、6.34,P均<0.05);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4.153,P<0.05);发病呈现春夏季和冬季多发的特点;病例以学生人群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49%(258/388);有疫苗免疫史病例35例,占发病总人数的9.02%(35/388)。结论潍坊市奎文区流腮流行特征为自然流行状态,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学生、无免疫史者是发病重点人群,提示学校是防控重点,需认真落实以提高含流腮成分疫苗接种率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赣州市2008-2012年恙虫病流行特点,为制定合理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008-2012年恙虫病监测数据以及361例恙虫病例外斐式试验数据.结果 2008-2012年赣州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402例,报告发病率为0.98/10万,其中2012年发病率最高,达2.34/10万,呈逐年升高趋势(x2趋势=196.47,P<0.001);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2008-2012年有病例报告的县区分别为9(50.00%)、14(77.78%)、15 (83.33%)、15 (83.33%)、17(94.44%)个,区域逐渐扩大(x2趋势=9.19,P =0.002);夏秋季为发病高峰,6~10月份发病占90.05%;女性发病高于男性(x2趋势=33.97,P<0.001),男女性别比为1∶1.73;不同年龄组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30,P<0.001),35岁以上人群占85.07%,55~岁年龄组发病数、发病水平均最高;职业主要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1.59%;361例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单份血清标本行外斐氏试验,阳性率为75.35%.结论 赣州市恙虫病发病水平逐年升高,流行区域在扩大,应加强防制工作.在流行季节开展针对农民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降低恙虫病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5.
田东县1996-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田东县1996-2005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动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田东县1996-2005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6-2005年全县共报告乙肝病例1 760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44.66/10万,死亡率为0.02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5~50岁年龄段,报告发病1 388例,占乙肝发病总数的78.86%;发病以农民最多,共报告993例,占病例总数的56.42%;男女发病性别比为2.42∶1。2003年乙肝疫苗正式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田东县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发病数逐年减少,2003-2005年分别为16、9、4例。结论田东县近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在乙类传染病中一直位居第2位。在实施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在贫困山区的成年人中推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乙肝发病率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析2015-2017年上海市宝山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宝山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宝山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共报告1 464例,年均发病率为962.48/10万;宝山托幼机构手足口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疫情呈双峰特征,隔年高发,5-6月与10-11月为全年发病高峰期(分别占33.13%,21.11%),2,7-8月为发病较低月份(分别占1.84%,10.93%);发病地区分布有差异,外环线外手足口发病率高于外环线内地区(x2=192.11,P<0.05);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x2=54.33,P<0.05),病例年龄构成以3~4岁年龄组为主,占全部病例总数的66.94%;民办托幼机构幼儿发病率高于公办托幼机构(x2=111.91,P<0.05);手足口病原学构成逐渐以CoxA6为主,成为优势病原型别.结论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的防控重点,尤其是5-6月和10-11月以及小年龄幼儿和民办托幼机构.托幼机构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减少手足口病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5-2012年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乙肝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江西省2005-2012年急性乙肝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2005-2012年乙肝报告发病率波动在71.79/10万-81.33/10万。报告的乙肝病例中,急性乙肝占5.71%-12.46%,发病率从2005年的8.00/10万降至2012年的4.50/10万。〈15岁儿童急性乙肝年平均发病率低(1.73/10万),2010-2012年均〈1/10万。不同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6.90,P〈0.05)。急性乙肝病例农民最多(占52.25%)。萍乡市8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10/10万,年最高报告发病率达31.72/10万。结论江西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5岁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通市崇川区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4年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崇川区报告的乙肝病例资料、免疫规划管理监测系统乙肝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及免疫规划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崇川区乙肝发病率为3.07/10万~14.36/10万,年均发病率6.8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1,P0.01);报告病例以25~59岁居多,15岁儿童较少;职业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工为主,占总数的58.77%;乙肝疫苗未种或不详占总数的97.34%。结论在继续做好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应适时开展成人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有效控制成人乙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林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林州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报告手足口病2 015例,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78%,平均发病率为43.61/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3.20%,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x2=219.76,P<0.01),性别比为1.76:1;年龄以1~3岁为主,占88.44%;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份,占67.59%。所有病例中重症26例,占1.29%。结论手足口病成为我市主要传染病之一,今后预防控制工作要以搞好重点人群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管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罗宏伟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1):1342-1344
分析周口市2005-2012年风疹流行特征与控制措施,为预防控制风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资料,对周口市2005-2012年风疹病例数据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近8 a累计报告风疹病例11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1/10万,其中2007年发病率最高(4.10/10万),近3a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6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1.87%;<15岁儿童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2.90%;发病以学生(占49.96%)为主.结论 风疹的易感人群为学龄儿童,应采取预防接种、疫情监测和卫生宣教等综合性防控对策,防止中小学校内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11.
2008-2010年中方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8-2010年中方县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网络报告的中方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三间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结果 2008-2010年共报告822例手足口病病例,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23.66%,位居首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9.68/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13,P〈0.05),2010年发病率最高;每月均有病例报告,以散发为主;病例广泛分布于全县,不同区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1,P〈0.05),以中方区最高;男女性别比2.25∶1;以0~3岁年龄组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86%;发病高峰在4-7月份,占发病总数的66.42%;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5.40%。结论中方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上升为主要传染病,且有明显季节、地区、年龄、性别差异,应切实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0-2021年承德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效果,为提高乙肝监测质量、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21年承德市乙肝病例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肝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未分类乙肝所占比例和附卡信息与报告类型一致性,计算Kappa值。结果 2010-2021年承德市共报告乙肝病例25 9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61.33/10万,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103.07/10万降至2020年的29.45/10万,整体呈现降低趋势(趋势χ2=3 930.88,P<0.01)。全年每月均有乙肝病例报告,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报告发病率最高的是隆化县(105.61/10万),最低的是双桥区(35.2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414.06,P<0.01);发病以成年人为主,主要集中在20~69岁组(23610例),占病例总数的91.16%;发病率最高的是60~69岁组(92.56/10万),10岁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沈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肝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 - 2017年沈阳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市2010 - 2017年共报告乙肝病例14 9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8749/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2017年为28.2079/10万,最低年份2012年为16.7927/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例男性多于女性;25~64岁病例数占81.25%,15岁以下病例占0.19%,50~64岁为乙肝高发年龄;病例职业别统计结果为家务及待业、农民发病数最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8.76%、21.19%。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法库县、康平县和大东区。结论 沈阳市近8年乙肝疫情有上升趋势,以大龄成年人发病为主。所以在做好儿童乙肝免疫基础上,应加强成人乙肝防制的科普宣传和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沧州市运河区2005—2011年肺结核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沧州市运河区2005—2011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947例,年平均发率为49.49/10万。乡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χ2=26.85,P<0.01);报告病例以20~39岁中青年人群为主,占肺结核病例总数的63.46%;男女性别比例为2.80:1,男性高于女性(χ2=212.94,P<0.01)。职业分布情况,主要是工人、农民、学生,分别占肺结核病例总数的23.65%、19.11%、9.19%。结论沧州市运河区肺结核病疫情较稳定,应针对疫情形势加强对农村及学校肺结核病疫情的监测,并积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柯华  柴玲 《职业与健康》2013,29(6):742-743
目的 通过了解湖北省郧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2003)对疫情作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1年共报告乙肝6 896例,年均发病率为137.86/10万;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x2=7.87,P<0.01);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3-8月份报告病例较多;农民所占的比例最大,15 ~5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病例占总数的86.83%,儿童与老年人较少;男女性别发病率有较大差异(x2=747.16,P<0.01);15岁以下人群乙肝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47.50/10万降至2011年的14.62/10万(x2=19.16,P<0.01).结论 各年份的乙肝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全省,说明郧县乙肝防治形势严峻,今后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在内的综合防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冈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肝炎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黄冈市2005-2013年间86 365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05-2013年黄冈市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142.5/10万,以乙肝报告病例最多,占92.07%,甲肝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丙肝和戊肝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甲肝、乙肝和戊肝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χ~2甲肝=27.44,P=0.00;χ~2乙肝=280.2,P=0.00;χ~2戊肝=36.81,P=0.00);15岁以下乙肝发病的比例在2005-2013年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乙肝病例中以农民为主,而且农民乙肝发病数除了2009和2010年之外呈现一个明显上升的趋势;学生乙肝发病数逐年稳步下降。结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应以乙肝防治为重点,在抓好新生儿、儿童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疫苗免疫范围,同时高度重视丙肝好戊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掌握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种类,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2008-2012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采用分析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原检测结果。结果 2008-2012年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38 792例,各年的发病率分别为12.63/10万、107.82/10万、101.97/10万、63.44/10万和73.28/10万;3~6月发病数占总发病例数的68.27%;3岁及以下年龄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7.61%;23 213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阳性占62.43%,CA16阳性占12.97%,其他肠道病毒占24.60%。不同年份EV71、CA1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9.68,P<0.05)。结论 2008-2012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EV71为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18.
王世平  张仁俊  吉光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4,(17):3097-3098,3111
目的探讨遵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Excel2003软件对遵义市2001-2012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结果 12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2 70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1.3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以15~44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61.27%;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6.39%,其次是家务、待业和学生。结论遵义市无丁肝报告,丙肝呈上升趋势,通过以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显著,甲肝、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乙肝发病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乙肝、丙肝是今后病毒性肝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深圳市某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手足口病报告信息,对深圳市某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某区共报告手足口病17 591例,年均发病率为121.81/10万,其中2014年最高,达250.16/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集中在4~9月;不同性别、年龄组发病有统计学差异(x2=1248.941,P<0.05;x2=492 716.170,P<0.0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5岁婴幼儿发病最多(占91.17%);三年职业构成均以散居儿童为主(2012年占83.04%,2013年占89.87%,2014年占74.84%).结论 某区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差异.针对流行季节和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7):541-545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北京市昌平区2005-2013年报告的肠道传染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昌平区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种,累计64 877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病例总数的76.81%,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8.85/10万,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死亡12例,死亡率为0.13/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疾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占肠道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99.18%。每年5~8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59.08%。病例主要分布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城乡结合地区,占病例总数的77.82%。男女性别比为1.37∶1,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59,P0.0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58.60%;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2.09%。结论昌平区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防控的重点为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和儿童,应加强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