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失禁(PSEI)的临床及神经心理学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PSEI的诊断使用House的诊断标准。抑郁及焦虑症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总体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评分(MMSE)进行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测定。比较PSEI及非PSEI组间临床因素及神经心理学因素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F的影响因素。结果 23例(11.1%)患者存在PSEI。PSEI患者具有较高的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NIHSS评分(OR=1.161,95%CI=1.024-1.318,P=0.021)为PSE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PSEI组SSQOL显著低于非PSEI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入院NIHSS评分、HAMD、HAMA及MMSE评分后仍然存在。结论 PSEI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常见,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是PSEI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2014年4月在某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n=30)和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n=30)。于治疗前、治疗第11天、治疗1月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第11天、1月时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11天时,研究组的阳性症状量表和幻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09,P=0.04;t=2.36,P=0.02);治疗1月时,两组PANSS总评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改善在短期内优于单用利培酮,但其优势并不持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水疗联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重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行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水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8周后下肢功能评分(Lower limbs...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LFPEMF)刺激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并探讨对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白兔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30),模型组(n=30),治疗组(n=30)。治疗组予LFPEMF刺激,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同治疗组一样置于无电磁圈的载物台,不做LFPEMF刺激,治疗前后对患肢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测定,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0只兔受损腓神经组织中的NT-3和NGF的表达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腓总神经钳夹后MCV、CMAP波幅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经过3w治疗,治疗组的患肢MCV和CMAP波幅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NT-3和NGF在治疗组腓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 LFPEMF刺激治疗能够加快受损神经修复,刺激内源性NT-3和NGF分泌,对腓总神经损伤的运动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经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定式访谈筛选的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采用低频rTMS分别对研究组及对照组予以真、伪刺激5次/周,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n=75)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75),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电刺激小脑治疗,10d1个疗程,而B组对照组(n=75),仅按常规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发现接受电刺激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10d以及三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10dp<0.05,三个月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有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精神分裂症中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运用随机抽样方选取我院2013-01-2014-09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方案治疗,研究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研究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21/3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10/30),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精神分裂症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大鼠疼痛模型中类固醇对c-fos mRNA和c-fos蛋白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偏头痛三叉神经血管机制中,三叉神经疼痛刺激诱导c-fos mRNA、c-fos蛋白表达和类固醇激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了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相关的电刺激大鼠三叉神经根的疼痛模型。电刺激组:用电脉冲持续刺激三叉神经根10分钟(n=15)。然后分别在30(n=5),60(n=5),120(n=5)分钟后断头处死动物。类固醇治疗组:电刺激同时在颈动脉鞘旁注射强地松龙混悬液1.25mg/kg(n=5),对照组:仅做麻醉处理(n=4)。结果:中缝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 mRNA、c-fos的表达数量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P<0.01)。注射强地松龙混悬液120分钟后两者的表达细胞数量增多,(P<0.05)。结论:类固醇可以正向调节c-fos mRNA、和 c-fos表达。其原因可能由于激活了不同的c-fos mRNA、和c-fos表达通道所致,包括疼痛刺激反应和疼痛调节通道。这种作用可能是类固醇激素在临床上治疗偏头痛长期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间收治2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患者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n=80)与糖尿病前期组(n=120),糖尿病前期组依据自愿接受干预控制原则分为血糖控制亚组(n=68)、无血糖控制亚组(n=52).分别于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单相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注意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52例首次发病且未予任何治疗措施的单相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分别在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长达4周(每周5 d, 共20 d)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rTMS真刺激(真刺激组, n=27)或伪刺激(伪刺激组, n=25)。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末,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测评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 以及应用中国伯明翰认知筛查量表(BCoS-C)的听觉注意测试项目评估患者的听觉注意程度。结果 (1)抑郁症状:真刺激组患者治疗第2、4周末的HAMD-24评分[(20.63±2.73)分、(15.85±2.43)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5.74±2.68)分], 伪刺激组患者治疗第4周末的HAMD-24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0.48±2.33)分vs. (25.80±2.57)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