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沙丽 《断块油气田》2004,11(3):47-48
针对吉林油田扶余东区的油藏特点及长期注水开发历程,以2002年调剖井的效果资料为依据,通过对18口调剖井现场数据的统计规律分析:施工过程中前缘水膨体颗粒型段塞调剖剂进入油层后,压力曲线出现拐点的调剖井调剖效果都比较显著,出现压力拐点的平均单井增油量为180.9t,而没出现压力拐点的平均单井增油量为20.2t。根据该压力曲线可以确定前缘段塞对裂缝、大孔道的封堵情况及主体段塞的注入时机及进行调后效果分析判断。因此对低渗透、裂缝发育的油藏采用该段塞调剖体系,在调剖过程中前缘段塞有必要建立爬坡压力拐点理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多段塞调剖剂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调剖机理及效果,通过室内可视化裂缝模型,研究了多段塞调剖剂对单一裂缝封堵及对复合裂缝系统调剖物理过程,阐述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多段塞调剖机理,并在延长东部油田进行了多段塞深部调剖矿场试验。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表明:对于单一裂缝,多段塞调剖封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凝胶充填阶段和凝胶压实阶段,小段塞多轮次注入调剖剂比大段塞连续注入的后水驱压力梯度提高2倍以上;对于复合裂缝系统,多段塞调剖封堵过程则包含三个阶段:调剖剂选择性进入阶段、凝胶充填阶段和凝胶压实阶段,最终使裂缝系统吸水剖面得到最大改善。延长东部油田试验区经过多段塞深部调剖后,注水井都已正常注水,注水压力由0.25 MPa上升到8.5 MPa,注水量由2.0 m3/d上升到8.0 m3/d,油井日增油量为2.52 t,油井平均含水率由90%以上降至71.7%,多段塞深部调剖技术获得了较好的矿场试验效果,可作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增油降水措施的优选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3.
针对王场油田中南区块含水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地下存在裂缝及大孔道、地层压力低、负压吸水严重的地质特点,先后研究了水玻璃凝胶调剖剂、颗粒凝胶调堵剂和辅助堵剂,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相应的施工工艺。现场试验见到较好的效果,解决了耐温、抗盐及裂缝、大孔道强负压吸水井调剖、堵水工艺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长庆油田吴410区超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评价了甲叉基聚丙烯酰胺类化学成胶堵剂及体膨凝胶颗粒堵剂对裂缝的封堵性能。甲叉基聚丙烯酰胺类化学成胶堵剂具有地面粘度低(≤34mPa·s,泵注性能好)、成胶时间可控(16~72h,60℃)、堵水选择性好(油相岩心封堵率≤40.7%,水相岩心封堵率≥97.6%;油相岩心突破压力≤0.91MPa/m,水相岩心突破压力≥1.75MPa/m)、封堵率高等特点;体膨凝胶颗粒堵剂具有淡水中膨胀率高、盐水中膨胀率低、膨胀后的凝胶颗粒具有变形通过性能等特点。确定了针对吴410区长6超低渗裂缝性油藏调剖工艺的"前置甲叉基聚丙烯酰胺类化学成胶堵剂+体膨凝胶颗粒堵剂+柔性胶粉堵剂封口"的调剖剂体系及"大剂量、小排量、多段塞、控压力"调剖工艺,并进行了现场工艺试验。统计2012年吴410区3口典型调剖井,平均注水压力上升1.5MPa,至目前,单井组内油井平均增油已超200t,调剖增油效果良好。同时对调剖失败井进行对比总结分析,为以后堵水工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对储层孔隙、骨架颗粒、胶结物和油藏流体的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易在储层中形成大孔道。储层大孔道对油藏注采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油层大孔道所具有的特殊性,即具有渗透率高、孔喉半径大等特点,要求堵剂具有相当的强度、适宜的固化时间、价格经济,为减少对中、低渗透层的污染还要求堵剂有合适的粒径。因此需要研制针对性强的大孔道封堵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油田进入了高含水、特高含水期,封堵大孔道和低成本、高效的调剖剂的研究和应用在各大专院校和胜利、大庆、大港等油田有了很大的进展,现已形成了以颗粒类调堵剂、聚合物凝胶堵剂、颗粒类与聚合物凝胶复合堵剂为主的大孔道调剖堵水技术。文中调研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对油层大孔道调堵技术进行了回顾,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断块油田注水井调剖工艺技术的发展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原油田“八五”以来,针对复杂断块油田开发特点而研制和开发的系列堵剂和配套工艺技术,并着重对纸浆废液堵剂,石灰泥堵剂,水泥复合堵剂,粉煤灰堵剂,F917树脂凝胶堵剂和配套井间示踪剂精细描述油藏技术,PI决策技术,多段塞封堵技术和分层调剖技术等应用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断块油田注水井调剖下步发展和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孔道的表现特征及调剖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根据孤岛油田的地质特点和长期注水开发生产历程,分析了孤岛油田大孔道形成原因,以及大孔道在注水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在室内对各种类型堵剂进行筛选及性能评价,确定了以HD-1无机颗粒型+LWSD-1木质素磺酸钙冻胶型复合堵剂调剖体系封堵大孔道,并且详细提出了调剖封堵大孔道选井选层原则及其调剖封堵对策。自1997年以来调剖封堵大孔道58井次,对应油井累计增油57383t,减水71361m3,投入产出比1:2.37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注水井复合堵水调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渗透裂缝型油田(以国内ST油田为例)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孔隙结构和物理参数将发生变化,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渗透率增大或出现大孔道;流动孔道变大,造成注入水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循环流动,大大降低了水驱油的效率.根据ST油田地质特征、岩石性质、地下水型和注入水型,研制了一种新的调剖体系"预交联颗粒+PL调剖剂+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复合深部调剖体系.通过应用效果评价证明,该体系适合ST油田注水井堵水调剖需要,对水淹时间长的注水井也有良好的封堵和调驱作用,且具有见效快和有效期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濮城文51块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开发过程中经过多次压裂改造,地层裂缝发育,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室内研究,开发了盐酸-硅酸钠、氯化钙-硅酸钠近解远调堵剂、水泥复合堵剂、钙土体系等高强度微裂缝和大孔道堵剂,并形成了一套油井分层封堵等工艺技术。现场应用表明,形成的整体调剖技术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提高了注入水波及系数,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应用》2017,(10):96-99
针对C1油藏化学调剖次数增加后,部分注水井压力上升空间变小、调剖效果逐次变差的问题,在分析历年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堵剂失效、治理方向、渗流通道改变、堵剂适应性变差是油藏多轮次调剖效果变差的原因。并对重复调剖下的堵剂体系、堵剂用量、段塞组合等施工参数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现场多轮次调剖效果表明:对于水驱优势通道发生变化的孔隙-裂缝性见水区域,等效剂量法能够科学计算重复调剖堵剂用量,同时采用铝铬交联凝胶+无机凝胶以小段塞交替注入,可以有效控制压力上升幅度,提高堵剂注入性;对于堵剂失效、裂缝性见水的重复治理区域,改变堵剂类型,采用比前一轮封堵能力强的堵剂,简化段塞组合,分段塞计算堵剂用量,提高封堵强度,调剖效果较好。现场优化设计18井次,压力上升1.4 MPa,当年累计增油3 551.19 t,累计降水7 923.41 m3,井组含水率由29.7%下降到25.7%,投入产出比1:1.78,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天然裂缝发育类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水线推进速度快、易出现水窜、水驱效果差等问题,红河油田先后开展了冻胶封堵、“冻胶+颗粒”封堵调剖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但由于冻胶体系自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整体效果不理想。优选了一套单体聚合类高强度封堵剂体系,该体系具有黏度大、成胶时间短、强度高、触变性能好的特点,65 ℃条件下成胶时间为15 h,在长度为0.5 m、直径为3 mm的管线中突破压力梯度达7.0 MPa/m。红河油田进行先导试验4井5轮次,有效封堵率100%,能够在裂缝中形成高强度封堵,有效提高了直通型裂缝缝内堵剂的封堵强度; 调剖后平均油压提升6.7 MPa,累计注水5 643 m3,累计增油2 723.1 t,有效解决了该地区天然裂缝发育类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水窜过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稠油热采井封堵调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南稠油油田注蒸汽热采及由吞吐高周期转向汽驱开采阶段地层吸汽差异大、汽窜严重、周期长、热损高、边水突进加剧、严重影响生产等问题,研制出以苛化泥为主剂的新型颗粒类高强度、易解堵、低成本的封窜-堵水-调剖剂,并配套了现场施工工艺。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稠油热采井封堵调技术具有可泵性好、强度高、易解堵、耐高温、有效期长、施工方便、无风险等特点,可有效地封堵汽窜通道,阻止边水突进,调整地层吸汽差异,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适用于海上油田新型调剖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埕岛油田注水开发后水淹严重,但由于地处浅海,实施调剖面临很大的困难。在对多种调剖剂进行适应性分析基础上,研制了基于海水的以改性高分子聚丙烯酰胺为主剂,Cr3+有机铬合物为交联剂,金属离子络合剂为稳定剂的HST-1型调剖剂。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剖剂在海水环境中具有成胶时间可控,胶体强度可调,封堵率高等特点。用于CB251A-6井调剖,取得了良好了调剖效果,为在埕岛油田同类型注水井中实施调剖,提供了可借鉴的井例。  相似文献   

14.
胜坨油田坨七断块注SMD溶胶增阻调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坨油田坨七断块在进行注SMD溶胶三次采油试验中出现的注入胶沿地层高渗透条带或大孔道窜进的问题,开发研制出一种高强度封窜剂,该封窜剂以烧制矿物粉为主要原料,属无机凝结类堵剂,注入地层前为悬浮浆液,在地层温度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反应生成高强度凝结体,可以达到封堵地层高渗透条带或大孔道的目的。现场通过4口井的试验,见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改性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调堵剂的动态成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部封堵技术是改善窜流型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改性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体系是新型的聚合物凝胶调堵剂。采用30m超长填砂管,模拟了吉林扶余油田的基质和高渗透条带,研究了这种调堵剂在油藏运穆过程中的动态成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调堵剂在运移过程中仍能形成凝胶,其初始成胶时间与在静态条件下基本相同,但完全成胶时间比在静态条件下长;调堵剂完全成胶后,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封堵系数高达30000。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凝胶调剖技术可以有效治理水驱油层水流优势渗流通道并提高采收率。通过建立凝胶调剖剂在非均质渗透层间渗流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凝胶调剖剂的黏度对优势渗流通道封堵的作用效果;研发了低初始黏度、具有pH值响应、成胶强度和交联时间可控的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铬凝胶体系。在10 m长岩心和3管并联岩心进行封堵模拟实验,测试了聚合物凝胶体系剪切后的自修复黏度等流变学参数,研究了分流率、注入压力以及凝胶封堵的微观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体系的低初始黏度是优先封堵地层深部高渗透层优势渗流通道、扩大波及体积的关键参数,聚合物凝胶体系的初始黏度低于10 mPa·s、延迟交联时间控制在30 d以上。长岩心封堵后水驱各段压力梯度比注入聚合物后续水驱时提高了6.55倍;经扫描电镜微观测试发现在岩心不同位置孔隙中存在明显的膜状凝胶;在并联岩心中,当低初黏可控聚合物凝胶进入水窜流的高渗层封堵后,注入水高渗层分流率由72.7%降低为0.7%。大庆油田1井组(6注12采)深部调剖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水压力从7.8 MPa上升到9.8 MPa;8口连通油井日产液量下降16.2%,阶段累积增油563 t。低初黏可控聚合物凝胶对油藏深部优势渗流通道实现了有效封堵。  相似文献   

17.
A油田为大型潜山裂缝性块状底水油藏,因高角度裂缝发育导致底水上升,油田高含水生产,堵水技术需求迫切.为解决常规堵剂封堵强度和处理深度不足,增产效果不佳的问题,开展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二次交联凝胶堵剂体系配方为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第一交联剂聚交比为12:1,第二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2%~1.4...  相似文献   

18.
针对扶余油田低温低渗透裂缝性砂岩油藏的性质,研制了一种适合于该油藏的互穿网络凝胶体系。确定了互穿网络凝胶的最佳配方:互穿网络聚合物IPN浓度2 000 mg/L,交联剂A用量(体积分数,下同)1.00%,交联剂B用量1.00%,粉煤灰用量6.00%。此凝胶在30℃下成胶时间短,老化45 d后成胶强度为G级。岩心封堵实验表明,岩心封堵率最高可达99%以上,突破压力梯度在7.55 MPa/m以上。该凝胶堵剂具有选择性封堵性能,封堵水层、不封堵油层,其吸水剖面改善率分别达99.41%和96.60%。  相似文献   

19.
针对特高含水油田研制了由聚丙烯酰胺、多价金属离子络合物交联剂、反应调节剂和助剂组成的深部油井堵剂,用于胜坨油田油井堵水。从主剂浓度、抗剪切、封堵率、耐冲刷等方面对该堵剂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它可用于特高含水期的油井堵水。SYD-1油井堵剂已在胜坨油田13口油井上得到应用,取得较好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20.
濮城油田经过近20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递减期,综合含水已达92%。在PI决策技术效果逐年变差的情况下,研究并发展了油井分层堵水技术。该技术包括井温找水技术、封隔器找水技术和分层抽汲技术;使用的堵剂主要有油井水泥、DSZ-A堵剂和STP-01堵剂。分层化堵技术根据堵水类型选择两种技术:对堵上采下的油井,采用打悬空水泥塞、电缆桥塞、机械桥塞、填砂等措施;堵中间采上下的井,主要采用下部填砂、上部用封隔器分开,化堵中间层位和用98-1型跨式分层挤注管柱。通过在濮城油田的应用,说明该技术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