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成功的学校教育已充分证明,家校共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助跑发展的一条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和支持。近年来,我们把牵住家长的手,贴近家长的心,密切联系家长,作为提高教育实效,培养德育新人,促进我校德育活动多样化的重要举措。为此,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至二次"家长开放周"活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学生一起听课学习、互动游戏,旨在加强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增强信任感。通过展示我校德育成果和教师的教学风采,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  相似文献   

2.
金波 《考试周刊》2014,(92):194-194
为了让孩子、家长能走近"棋",了解"棋",融入"棋",作者尝试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努力实现"让围棋走进每个家庭"的梦想。开放式的围棋活动观摩,让家长从质疑到释疑;参与式的围棋教学活动,让家长由被动变主动;自助式的围棋竞赛活动,让家长变敷衍为热衷。不仅看到围棋使孩子学会了许多,更看到围棋使家长对教师工作越发感谢、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深入贯彻党代会精神,充分挖掘学校、社区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体系的建设,彰显教育为民服务。锦丰镇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百名教师进社区"实践与探索,通过学校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提高社会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4.
<正>和风,大自然给人们带来了舒畅的心境;细雨,大自然给人们营造了清纯的天地。教育也应当如和风细雨般渗透到各个方面,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美好境界。一、开发家长资源,润泽童心1.魅力家长走进课堂,拓展教学外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素质、教育观、人生观,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学校的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家长的教育资源却是广泛的,他们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我邀请有代表性的家长走进学校、走入课堂给孩子们上课,讲他们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消除家长对幼儿入学的焦虑,要重视游戏的价值,让家长认识游戏,走进游戏,并基于家园互动实现双向衔接。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灵活运用家长资源,开展园本课程"的提出展开论述。全文结合本园教师贯彻《纲要》精神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发动家长搜集资料、请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带动家长和利用家长资源,进一步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本文认为,在园本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应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巧用家长资源,家园互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放暑假了,家长最关心的话题无疑是孩子的暑期安排.如何让孩子们在课业之余,过一个充实、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以下几点建议家长们可以参考. 尊重孩子共同协商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武断地将孩子的暑假"据为己有",安排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特长班,孩子们不得不从"单调"的校园走进另一个家长精心打造的"鸟笼".  相似文献   

8.
丁玲 《现代教学》2015,(6):17-20
上海市吴淞中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2012年底开始,学校每学期组织全校100多位教师走进分布在全市8个区县的1000多名学生家中,持续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活动。这一活动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通过家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走近学生内心,了解到学生家庭的困难和家长诉求,让学校德育走进学生生活,助力学生成长,使家访成为学校开展"生活德育"实践探究的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经意间就会走进误区。本文从一下三方面谈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别成了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推手。误区一,家长不能正视挫折,导致孩子怨天忧人;误区二,家长爱慕虚荣,导致孩子自私自利;误区三,家长的过于袒护,导致孩子失去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子路 《家长》2013,(Z1):50-51
家长要用"心"来真正读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作为父母,我们是如此的爱孩子,可为什么孩子与我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难呢?"这是因为家长没有用"心"来真正读懂孩子,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现代父母都十分注重对孩子的培养,都希望孩  相似文献   

11.
"忽如一夜春风来",短短的几年时间,电脑迅速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上网已在学生中成为一股热潮,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有了网友,学会了聊天。这引起了许多老师、家长的种种担  相似文献   

12.
<正>翰林小学开办于2009年9月,是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第一所公办小学。学校位于科教创新区核心地带,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来自国内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大批国际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子女纷纷入读翰林小学,使得翰林小学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聚集地,也让学校拥有更多优质的家长、社会资源。区位优势共生幸福教育。学校汇聚了一支学历高、视野宽、能力强的家长队伍,成立"家长共同体",开设"家长志愿课堂",让家长走进校园,给"小翰林"带来课本外的知识与技能,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共开设《趣读<百家姓>》《童话剧导读表演》《食品添加剂的"是非功过"》《其妙的纳米材料》等"家长志愿课堂"数十次;学校还定期邀请高校优秀学子走进校园,开展西方礼仪、英语口语、童话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特色打造共荣幸福教育。学校以"融古今中外之神韵,攀现代特色之巅峰"为办学目标,倾力打造三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经意间就会走进误区。本文从一下三方面谈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别成了孩子不良习惯养成的推手。误区一,家长不能正视挫折,导致孩子怨天忧人;误区二,家长爱慕虚荣,导致孩子自私自利;误区三,家长的过于袒护,导致孩子失去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袁浩 《宁夏教育》2012,(Z1):155
现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许多"苹果宝宝"。记者曾走进南京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调查后发现:爱玩"苹果"游戏的孩子超过一半。有些家长认为,玩游戏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5.
华建鹏 《教育艺术》2007,(7):68-68,67
新课程、新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有了明显变化.为了征求家长的意见、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我校通过一个学期定期开展的"教学工作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校园,看一看老师如何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如何快乐学习与生活?结果令人满意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岚 《家教世界》2014,(5X):61-62
<正>父母老师,就是家长走进课堂,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直面问题积极有效地开展父母老师活动,能够促进家园联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小学方舟校区的一次家校活动,对数字校园的应用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为了创建崭新的家校合作方式,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具体工作中,实现家长走进学校、关心学校,参与建设学校的愿望。同时,借助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特长、智慧与能量,为孩子的教育成长奉献爱心、贡献力量。该校低年级部召开了以"爱心飞扬同心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高考即将登场,高三学生正经历着紧张备考、实战演练的考验。此时的孩子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悲观等现象,而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至关重要。家长既要做孩子的"后勤部长",更要成为孩子的"战略参谋",走进孩子的心灵。一、控制紧张言行,用平常心走近孩子家有高考生,家长难免会出现种种担忧焦虑。一位学生曾抱怨:家里满耳听到的都是父母督促  相似文献   

19.
徐碧芸  钱璐璐 《动漫界》2022,(20):32-33
教育是一件友好的事情,可以治愈心灵,给予别人帮助,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在"入村指导"早教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走进幼儿家庭,友好地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为家长和孩子排忧解难,看到了家长和孩子共同的成长和蜕变.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赞扬声,有些家长感到茫然:“孩子大了不听话了,我们管不了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管。”近两年来,高中生家长对此类问题的反映尤为突出。基于此,我校以“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家长与高中生沟通不畅的难题。◆寻找沟通不畅的原因我们以“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为主题开展班主任家访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家长与孩子普遍沟通不畅。其主要原因是:70%的孩子不愿听家长唠叨;85%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10%的家长平时与孩子不见面,见面就批评;28%的家长不管孩子进步与否,总是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