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工业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的改造不仅局限于物质空间的改造,还涉及到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结构的更新,这大大提高了工业遗产改造的难度,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城市建设的急功近利和片面追求经济上的短视效益,大量的工业遗产改造都采取了整体拆除的改造方式,造成了历史文化价值的丧失。如何统筹遗产保护、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等多元目标,实现多方共赢,决定了工业遗产改  相似文献   

2.
张小涵  胡慧 《住区》2022,(2):136-142
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工业遗产改造的文献进行文化活力层面的综述分析,从城市工业遗产的文化活力存在合理性判断入手,对改造前后文化活力的提升进行归类,并上升到城市大环境的条件下探索城市与工业遗产改造的文化活力的关联,进而在以上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分析构建文化活力在工业遗产改造中的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3.
城市发展逐渐转向新常态,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的价值意义重大。工业遗产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研究工业遗产空间的改造方法有助于城市文化价值的准确传承。通过分析工业遗产空间的概念,指出其改造的基础是价值,目标是保护传承城市文化并适应当前需求。进而从物质部分的尺度和肌理、非物质部分的功能和流线几个方面剖析了工业遗产空间的改造方法,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市的城市更新与转型,从职业化教育的观念出发,结合我校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探索根植工业城市建筑文化的建筑学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依托"建筑环境认识实习"与"历史建筑测绘实习"两门实践课程,以废弃锅炉房改造项目——刘鸿典建筑博物馆为调研原点,辐射其周边老旧社区,以学生参与工业城市更新项目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工业遗产城市的特征,通过工业建筑遗产自身魅力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唤起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共鸣与责任,掌握有关工业城市建筑改造的专业知识,从而实现工业城市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迅猛发展,越来越多具有重要历史、美学和建筑价值的工业遗产正急速从城市中消失.T.I.T服装创意产业园是广州工业遗产再利用及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典型案例.本研究透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了解该园区发展历程、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工业遗产再利用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关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工业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保护性更新研究已引起全世界关注.其中,如何在赋予工业遗产新的使用功能的同时,保持原有城市文脉的延续,是工业遗产改造的重要问题.通过青岛国棉六厂的改造设计,探究了在城市文脉延续背景之下,工业遗产的保护更新应该遵循的设计策略以及可采用的设计方法,以期实现功能更新与文脉传承的良好融合.  相似文献   

7.
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近几年来,北京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首钢搬迁改造研究、焦化厂工业旧址保护利用规划等项目,均强调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积极保护利用工业资源以适应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8.
工业遗产是城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外部空间保护改造与城市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文章以相关概念定义、国内外发展概况为基础,分析工业遗产外部空间环境的特征和重塑原则,结合景德镇陶溪川文化创意园区的改造设计归纳整理了工业遗产外部空间环境的重塑策略。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3,(Z1):23-25
工业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而我国具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如何保护、利用这些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现有工业遗产的性质进行分类比较的基础上,通过对798,沈阳铁西区两处典型工业遗产改造实例的多角度的再审视,提出了我国工业遗产改造目前所面临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面对城市与社会更新中的大量工业遗产,应当依据适合的空间改造原则进行合理的再利用,以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体现城市文脉。通过对保定百年工业遗产的调研,选取乾义面粉厂进行改造,在保留老工业建筑原始外立面形态与承重结构体系的同时,将工业遗产与体验型空间结合,对厂房内部空间进行全新的改造,为保定的工业遗产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白水营是漳州东部一个没落的历史城镇。古镇开发面临着如何在承传存续中寻求创新发展的难题。基于韧性城镇生命体系理论,从白水营古镇当前特色产业链断裂、地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告危和传统街巷空间肌理破碎等现状识别出发,探索出一套由形态、文态、业态合成的内生推力和由生态与政策制度势态构成的外在拉力共同合成的古镇复兴的动力机制。最后从产业、生态、文化、空间和制度5个层面提出白水营古镇复兴的韧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哲  朱捷 《中国园林》2024,40(1):86
后工业景观作为保护及利用工业遗产的重要范式, 体现出生态修复、形象展示、文化传承、功能重组和产业开发 的复合价值,已逐渐成为城市片区更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 当前后工业景观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发现在高质量城市更新的 背景下,有必要从全局视角对成群成片的城市后工业景观更新 进行整体性、持续化、多维度地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入景观 触媒效应的理论方法,剖析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的特质,总结 城市后工业景观在山地城市中的显著特征与设计关键;提出通 过城市后工业景观触媒效应的激发推动老旧城市片区有机更新 的实施途径,从而促进山地城市朝着生态功能健全、山城形象 凸显、文化氛围浓厚、功能活力焕发、文旅业态兴旺的方向持 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贻平  韩兵  徐锋  杨海燕 《工业建筑》2004,34(8):25-27,50
以苏州河南岸莫干山地块旧工业建筑群的改建为切入点 ,提出在新一轮旧城区规划改造中 ,对人文历史的继承和发展 ,文化环境的形成以及都市形象塑造和建设中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郑越  张昕楠  唐浩 《工业建筑》2012,42(6):12-15
通过捷克比尔森古泉啤酒厂更新的实例研究,总结出通过工业遗产更新的方式将衰落的传统产业重新激活,以带动地区产业复苏,并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方法,即:运用遗产保存与文化传承、遗产旅游与经济反哺、新工艺与活化利用等更新理念,以及采用原真性修复、新旧空间及功能的融合、厂区景观改造等更新手段。对我国的工业遗产更新,特别是现存传统产业及相关的工业遗产的更新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是城镇旅游竞争的核心之一。本文基于城镇旅游文化形象与城市设计的内在空间关联,以六安市佛子岭城镇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与城镇风貌、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为例,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角度展开了"城镇旅游文化形象定位及其建构"的探讨。认为城镇风貌、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与城市设计,其整体目标与本质特征都是致力于城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城镇形象特色的塑造;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应从城市设计战略与整体空间设计两个层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16.
邵龙  朱逊  赵晓龙 《华中建筑》2010,28(1):175-178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文化生态系统失衡,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正在消失,如何以新视野对城市工业文化景观资源进行有效的转换和利用,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论文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工业文化景观分类方式,将工业技术景观从工业建筑景观中分离出来,并通过对文化景观资源转换过程中的错位竞争、叠加递增和多元协同机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转换策略,从而实现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工业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黄勇  黄纳  白晓伟 《建筑师》2020,(3):113-117
城市文化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广场景观。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对城市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文化语境作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问题, 通过解析文化景观的概念和三种分类的界定,进而提出三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策略——文化记忆、文化进化和文 化关联,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客观阐述。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型,对具体要素、概念要素和联想要素进行有效 的提取和转译是塑造城市广场景观的前提,运用抽象化、形象化和符号化的设计方法是关键环节。上述三种设计 策略将有助于应对城市进程中不同地域文化环境条件下的城市广场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王树声 《城市规划》2019,43(1):50-57
中国具有优秀的城市规划传统,这是构建中国特色规划理论体系的历史根基,因而在现代语境中揭示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现代意义就成为关键环节。本文在挖掘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尝试从结合自然山水的城市规划、城市人文空间规划、城市古迹保护与文化传承、经济繁盛时期的城市规划等四个方面去认识中国城市规划传统的现代意义。中国城市规划强调城市与自然山水环境的整体关系,善于从山水之巧中建立城市秩序的基准;重视人文空间结构的设计,重视规划在"人心"凝聚、文化理想振励和历史精神传承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应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空间变革,强调新空间要秉持原本秩序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特征之一,历史文化价值在城市产业遗存的再利用工作中值得高度重视。本文以黄浦江滨水区的城市更新为例,探讨了文化策略在产业遗存再利用过程中的实施途径与现实意义,指出城市产业遗存的再利用需要从文化形态上加以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介绍隋唐城遗址的保护展示实践,设计将隋唐城宫城遗址的保护展示视为保护遗址、传达文物信息、表达城市历史格局变迁、重组城市风貌的综合性工作,在本体保护与文化传承相结合、专业保护与回馈社会相结合、文物保护与名城保护相结合等领域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