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百口泉油田检188断块克上组油藏为例,总结了如何提高非均质,薄层、低饱和砾岩油藏开发效果的做法;针对低饱和油藏地饱压差大的特点,充分利用油藏弹性能量,采取先转轴求产;当地层压力降到一定程度后,在短期内完成注水井的转注工作,进行温和注水,控制注采比,合理补充地层能量,以扩大注水波及体积。  相似文献   

2.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点是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受毛管力、贾敏效应等因素影响,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整体提压运行成本费用高、效率低。通过采取单井装增压泵的高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点是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受毛管力、贾敏效应等因素影响,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整体提压运行成本费用高、效率低。通过采取单井装增压泵的高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随着开发注水时间的延长,注水井油层结垢、污染堵塞严重。针对传统酸化半径小,酸化效果差的原因,研究实施了低渗透油藏缓速酸工艺体系,自2003年10月开始在濮城油田实施,截止目前已成功实施89井次,在降压、增注、改善剖面、节电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是濮城油田改善低渗油藏开发的上产主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马王庙油田储层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平面各小层渗透率变化较大,在注水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四敏”现象。油藏在投入注水开发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暴露出注水井吸水能力普遍下降,难注井层增多,直接影响其注水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马王庙油田注水井吸水能力下降的各种因素和储层损害机理研究,在提高注水井吸水能力矿场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提高新沟嘴组油藏注水井吸水能力的配套技术。通过保障注水水质,合理提高注入压力,搞好斜井分层注水,适时改造油层,选择合理生产压差,进一步提高了马王庙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注水开发的低渗透油田 ,如何解决低渗透区块注水井的吸水问题是提高水驱效果的关键环节。俄罗斯”РИТЭК”有限公司研制的一种名为”полисил”的注水井解堵剂在使用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这种解堵剂尤其适用于低渗透油层的注水井。在俄罗斯和中国油田的 15 0多口注水井进行解堵作业 ,原来吸水差或不吸水的地层吸水量显著增加 ,平均吸水量增加 2~ 5倍。俄罗斯某油田 2 0口注水井经解堵处理后 ,吸水量由 0增至数倍。根据所研究油田的的资料计算 ,在俄罗斯某油田五点面积井网注水条件下 ,总井数 10 0口 ,注、采井各 5 0口 ,解堵…  相似文献   

7.
保持地层能量开采是保证低渗透油藏稳产高产的关键,低渗油田往往采用注水措施来提高油田的采出程度和采油速度。为了提高注水量和更好地保持地层压力,需要对注水井进行压裂,但是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压裂会导致油藏非均质性增强或油井水淹,因此模拟压裂与未压裂时注水井的动态,研究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可否进行压裂是必须的。流线模型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和收敛性好等方面的优势,采用流线模型模拟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动态,以胜利油田某区块为例对注水井裂缝参数进行优选,取得了良好的优选结果。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增压注水技术应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整体增压运行成本高,效率低.通过单井装增压泵的增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甘文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1):59-61,139,140
腰英台特低渗裂缝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开发特征表现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低,注水压力高,波及体积小,沿高渗透带突进明显,水淹程度高,而在低渗透带剩余油丰富。通过水井重复射孔、油井转注、水平井分段压裂、水井调剖、周期注水等方式有效地改善了其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改善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的注水开发效果,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研究了渗透率非均质性与注水开发井网几何形式的耦合作用,引入了渗流因子及渗流因子变异系数,提出了低渗透油藏非均质储层注水井偏移的井网调整新方法,并应用黑油模型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进行了适应性评价。将注水井沿井排方向偏移一定距离,井组内渗流因子变异系数降低,且随着砂体渗透率级差的增大、井网内横切比的减小,注水井向低渗砂体方向的偏移距离逐渐增大。注水井偏移最佳距离后,井组产油能力提高了5.6%,含水率下降了3.7%,明显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提出的非均质性评价方法及注水井最佳偏移量计算式,为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注水开发时的井网调整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同心集成式分注工艺在江苏油田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油田加大Ⅱ、Ⅲ类储量开发力度,此类油藏注水井中90%以上是大井斜定向注水井,具有储层物性差,夹层薄,层间非均质严重等特点,普通的偏心分注工艺已不能满足这类薄夹层、大井斜注水井的分注要求;液力投捞分注工艺又无法进行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为解决这些问题,引进了同心集成分注工艺技术,通过对管柱设计、投捞、封隔器验封、流量测试以及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等工艺的改进与完善,使同心集成分注工艺在江苏油田薄夹层、大井斜注水井分注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增压注水技术应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点是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常压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整体增压运行成本高、效率低。通过单井装增压泵的增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和油水井多次作业过程中压井液、注入液等对油井附近油层的侵害,在低渗透、非均质、裂缝性砂岩油藏中各种污染堵塞相继发生。为解除此类油田油层的污染堵塞,提高油井产能,降低水井注入压力,寻求该类油田特点的增产增注技术,本文通过对油田现场原油、地层水、注入水及垢样的分析,探讨了地层堵塞的原因,并进行了解堵剂的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4.
桩西中高渗透油藏非均质严重,由于长期回注不合格的污水,导致注水井近井地带污染严重,单纯采取酸化措施,增注水量易沿不均地层中的相对高渗透层流动,对中低渗油层水驱效果较差。针对该类注水井,提出了近解远调现场施工工艺,现场试验八井次,避免了对应油井水淹,增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调剖堵水优化设计软件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剖堵水优化设计软件是以油藏工程方法的静态地质研究和注水动态研究为基础,在充分研究了地层的非均质性、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变化状况、注水井的吸水能力、周围油井生产动态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提出了综合决策系统开发出的技术软件。通过在濮城油田的现场应用,实现了调剖堵水选井、选层决策,堵剂决策,施工设计,效果预测,效果评价一体化,为方案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彭义成 《钻采工艺》2002,25(5):101-102,109
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点是储层孔隙小,喉道细,渗流阻力大,油井产油能力和吸水能力都非常低,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受毛管力,贾敏效应等因素影响,注水井大多启动压差大,要求注水压力高,注水难以达到配注要求,其结果是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注水效果不理想,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整体提压运行成本费用高,效率低,通过采取单井装增压泵的高压注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注水量,促进油井见效增产,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波及效率和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安塞油田坪桥区实际地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科的抽象,建立了数十个非均质数值模拟模型比较详细地研究了低渗透季油藏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中的一些基本的油藏工程问题,包括水平段与人工裂缝方向关系、人工裂缝条数、生产井和注水井人工裂缝长度以及合理的注采井网等.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安塞油田坪桥区实际地质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抽象,建立了数十个非均质数值模拟模型,比较详细地研究了低渗透率油藏水平整体注水开发中的一些基本的油藏工程问题,包括水平段与人工裂缝方向关系,人工裂缝条数、生产井和注水井人工裂缝长度以及合理的注采井网等。  相似文献   

19.
长庆油田三叠系特低渗储层分层注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庆油田三叠系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是各层启动压力梯度差异大,剖面非均质性严重,多段动用的注水井剖面矛盾较大,部分油层段得不到能量补充,注水效果差。对油藏多层开采区域采用悬压式分层注水措施后,油藏动态特征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分注区域油藏开发形势明显好转,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得到提高,注水单向突进现象得到缓解,见效油井增多;地层能量上升,油井产量上升,区域产量上升;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改善;各小层吸水量趋于均匀,水驱变好;避免注入水沿单层突进,从而抑制了油井见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区块开发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周期性注水是改善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毛细管力和油藏流体弹性力的驱油机理,改变油水平面及纵向渗流方向,降低高渗透层含水饱和度,从而可改善注水井剖面吸水状况,减缓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