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丽 《护理研究》2010,(4):1083-1084
糖尿病足是因神经血管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它已成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每年有15%~20%糖尿病病人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因此导致的下肢截肢占非糖尿病病人的15倍~20倍,严重威胁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并降低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98例糖尿病足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956年由Oskl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所特有的临床表现[1],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病人中有15%~20%在其病程中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15倍~20倍[2].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是因神经血管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它已成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每年有15%~20%糖尿病病人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因此导致的下肢截肢占非糖尿病病人的15倍~20倍[1],严重威胁糖尿病病人的健康并降低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98例糖尿病足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世界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的并发症是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并发感染所致的足患,使糖尿病足的患病率随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而增多。因此其预防及护理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的评估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于1956年由Oakle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再次明确其定义: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群体也在逐渐扩大,甚至达糖尿病患者的49.5%,由此而被截肢者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的50%。实践表明,通过加强治疗和正确指导,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足及截肢比例,甚至有50%的截肢是可以避免的。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84例,在对该组病人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世界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的并发症是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1],并发感染所致的足患,使糖尿病足的患病率随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而增多.因此其预防及护理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黄连油纱治疗糖尿病足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称糖尿病足[1] 。糖尿病足严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来 ,我们试用黄连油纱治疗糖尿病足 5 3例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是因局部神经病变失去知觉,缺血和组织失去活力且合并感染而引起。是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人一种痛苦的慢性并发症。截肢常常是糖尿病足的后果,不仅可使糖尿病患者失去自理生活能力,而且常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总结1994年12~1997年1我科...  相似文献   

9.
叶赞 《护理研究》2006,20(11):3034-3036
糖尿病足是“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近几年来,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是糖尿病病人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常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降,重者截肢,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2003年11月-2005年11月,我们根据基层医院的特点,通过可行的评估手段,根据糖尿病足发生危险分为低、中、高危病人,进行分阶段的预防和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1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是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或合并感染所致足部疾息,是糖尿病一种常见并发症,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往往久治不愈,严重者需行截肢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足部的护理可减少糖尿病足,避免截肢。  相似文献   

11.
王莹  盛志业  梁琳琅  沈冰  徐爽 《现代康复》1999,3(7):829-829
糖尿病足是因局部神经病变失去知觉,缺血和组织失去活力且合并感染而引起。是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人一种痛苦的慢性并发症。截肢常常是糖尿病足的后果,不仅可使糖尿病患失去自理生活能力,而且常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总结1994年12~1997年1我科收治的9例糖尿病足病人,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是1956年由Oskl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所有下肢截肢术中50oA~70oA是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1956年由Oskl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所有下肢截肢术中50%~70%是糖尿病患者。因此糖尿病足的护理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家庭护理,其护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玉荣 《全科护理》2008,6(23):2120-2121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四大严重并发症之一,对人体危害很大。首先,糖尿病足导致病人因截肢而致残;其次,糖尿病截肢预后不良,容易发生感染,并因局部感染引起骨髓炎及败血症,危害人的生命;再者,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所带来的医疗费用是巨大的。国内部分综合医院糖尿病及内分泌科报告,糖尿病足病人占门诊病人的2%,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血管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据统计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2].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足预防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开始于糖尿病确诊时,且应贯穿始终,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时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和管理能力,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及截肢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足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截肢者是非糖尿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而后者85%以上因足部溃疡恶化造成深部组织感染或坏疽所致。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于1956年由CaKLe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再次明确其定义: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大量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而导致的代谢紊乱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而是由于糖尿病本身所致一系列病变造成的,其中外周血管病变致局部缺血,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和足部变形以及合并感染是形成老年糖尿病足部溃疡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因缺血或外伤而引起足部溃疡,难以愈合,足部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我院于1998年~2000年共收治了26例患者,11例好转,15例病情较重而行截肢(趾)术。目前糖尿病性神经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加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神经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1].据统计,15%~2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曾发生足溃疡或坏疽.根据引发溃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部溃疡分为神经性溃疡、缺血性溃疡和混合性溃疡.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截肢病人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颜巧元 《护理研究》2002,16(6):343-343
糖尿病足是指因为足缺乏保护作用的敏感性和/或不足的动脉灌注发生的足部溃疡[1:207]。其主要原因是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一般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时行截肢术(5%-15%)。1995年12月-2000年2月我科成功地为8例糖尿病足病人行高位截肢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