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北布扎奇油田开发效果,针对该油田底水稠油油藏开发存在油井见水快、含水高、出砂严重的生产实际情况,在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数值模拟法对最佳避射厚度,避免底水锥进,减缓油井出砂的合理生产压差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2.
影响稠油油藏底水锥进的主要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中深层底水油藏的开发效果,并为编制注水开发调整方案提供地质依据,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对高246断块影响底水锥进的典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应用解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剖析了各参数对该区块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射厚度、生产压差、临界产量等是影响底水锥进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3.
对于海上边底水能量较活跃的中轻质大段合采油藏,常因避射厚度不当引起底水锥进,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针对该问题,以渤海K油田为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油井距内含油边界水平距离、油层底部距油水界面垂向距离、油层厚度、原油黏度、渗透率级差等因素对油层避射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渤海中轻质油藏,随着黏度增加,避射厚度增加,当油井距内含油边界大于100 m时不需要避射;当原油黏度小于5 mPa·s时,最佳避射厚度为3 m。首次形成了一套渤海中轻质油藏射孔方案图版,该图版对指导类似油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兰 《石化技术》2015,(6):100-100
欢17块兴隆台油层是欢喜岭油田在1983年全面投入开发的一个边底水稠油油藏,具有单层厚度大,隔层发育不稳定的特点,油水分布受构造控制,由西向东过渡到边水,油层下部底水发育。文章主要针对区块吞吐采油中后期存在的剩余油和油水的复杂关系等问题,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使油藏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5.
对于带底水的稠油油藏,油层射开程度和采油速度直接影响底水锥进的速度。通过数值模拟建立单井模型,深入地研究了高孔、高渗.中等活跃的底水构造油藏的底水锥进规律。在既防止底水过早锥进。又保证油井有效开采的条件下,经论证:合理的射开程度为25%~40%.采油速度为1.5%~1.8%。该项研究成果用于指导现场生产,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达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朱国梁 《特种油气藏》2011,18(4):90-93,140
深层普通稠油油藏桩斜139块由于受储层埋藏深、井斜位移大、边底水活跃等客观因素影响,开发过程中底水水锥严重导致含水居高不下。在区块前期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底水稠油油藏水锥机理研究,建立水平井热采概念模型,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开展HDCS开发先导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底水稠油油藏桩斜139块在采油速度低、高含水情况下,后期进行HDCS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底水锥进,改善井间及纵向上储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欢616块是辽河油区欢喜岭油田一个典型的巨厚底水油藏。该块动油层单层厚度15~30 m,且与底水直接接触.该块1997年采用蒸汽吞吐开发,单井周期2000多吨,日产能24 t,由于底水锥进,油井迅速水淹(平均2~3个周期进入水淹期)。针对底水油藏快速水淹特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其一,利用水平井增强油田渗流能力,降低生产压差,减缓水锥速度;其二.利用大位移侧钻井充分挖掘锥间剩余油;其三,在充分进行油藏描述与数字模拟的基础上,在油水界面之上建立人工隔层阻挡底水锥进。1999年以来,针对欢喜岭油田欢616块莲花底水油藏快速水淹特点采用了水平井、侧钻井、人工隔层堵水等针对性措施21井次,累计增油59 941 t.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底水油藏的采收率,而且在稠油开发领域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8.
薄层、底水油藏水锥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底水油层开发的关键技术是抑制水锥或控制底水锥进,最大程度地延长油井无水采油期和控制底水均匀驱替,以达到提高底水油层开发效果的目的。文中针对陆梁油田主要开发层系——侏罗系和白垩系油藏的油层较薄,以中、高渗透储层为主,主力油层均有边底水,且油水层之间无稳定隔层夹层,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开发过程中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的实际情况,开展水锥控制技术应用研究。利用可视化物理模拟装置建立薄油层底水油藏模型,采用不射孔完成法在薄油层下建立起有效的隔板,对使用的各种工作液配方、用量及施工参数进行充分的优化,进行现场先导试验。通过选择性注入的方法在薄油层的油水界面附近建立控制底水入侵的隔板,油井含水和含水上升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达到了控制底水锥进、抑制含水上升的目的,取得显著效果。这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薄层、底水油藏控水稳油的开发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底水油藏先期堵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水油藏在自然开采过程中因油水界面无隔层、流度比较大等,易造成底水锥进,有效控制底水锥进速度直接影响油藏采出程度,为此,进行了先期堵水技术研究.油层射开前在油水界面打化学隔板延缓底水上窜,在不污染生产层段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堵剂性能和注入参数来提高堵剂的波及效率,在油水界面充分分布形成有效阻挡.对堵水时机、高黏度高强度复合凝胶堵剂的开发、优化工艺设计3方面进行了室内研究.现场应用表明,底水油藏先期堵水可实现油井低含水投产,采出程度大大提高,效果好于底水锥进后再进行后期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正>5月7日记者获悉,针对天然能量开发单元底水锥进严重的难题,大港采油六厂创新实施注底水开发模式,水驱采收率提高2.4%,开创大港油田非常规油藏注水先河。采油六厂羊三木油田开采已有40余年,主力开发单元羊三断块馆一油组属于典型的依靠边底水能量开发的普通稠油油藏,底水厚度是油层厚度的7至10倍,增油潜力大,但存在底水锥进严重、含水上升快、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