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是中国矿产资源管理的基础性、纲领性技术标准,原分类标准(GB/T 17766—1999)在21年的运用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缺陷和问题,新的分类标准(GB/T 17766—2020)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笔者对新老分类标准就勘查阶段、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依据的差别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新老分类标准资源储量类型对接的建议方案,并对若干特殊情形提出处理建议,可为资源储量管理部门制定新老标准储量类型对接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联合国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的历史沿革、现状,分析总结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与联合国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对比分析,提出的相关建议对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修订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规范运行多年来,为政府矿政管理、摸清资源家底、制定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一个历史时期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代表。通过与国际主流分类标准对比研究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内容不全、分类繁杂、实用性差、缺乏责任体系、与可行性研究脱节,不适用于市场经济,无法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更无法为资本市场所认可。中国矿业的国际化迫切需要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国际主流分类标准接轨。为此,文章提出我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修订方案,即直接引入CRIRSCO(矿产储量国际报告标准委员会)分类体系,对勘查结果、矿产资源量和矿石储量重新定义,矿产资源量分为推断的、标示的、测定的三类,储量则分为可信的、证实的二类,合计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2020分类标准的已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国际接轨打开新篇章。本文在基本术语、报告主体、矿产资源储量、转换因素、技术与经济研究等方面,对比了我国新的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与JORC 2012 规范的异同。两者的基基本术语在概念和内涵上保持一致;报告主体上各有差异;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披露等方面侧重点不一样,对估算方法都没有明确要求;两者的转换因素基本相同;技术与经济研究略有差异。期望这些差异分析能给各同行在编制资源储量报告时些许启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矿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及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当前矿产资源评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为解决新形势下市场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需求与现有资源储量评审机制以及评审流程的矛盾,应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市场类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运行机制,充分激活矿业市场要素。文章对现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相关政策、法规、制度、部门规章以及市场的新需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目前现行评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提出了修订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文件的相关条款的建议,给出了建立市场化、现代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评价机构的路径设想,明确了市场类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评价的主要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加入CRIRSCO的论证、准备之际,本文从定义术语的角度,对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CRIRSCO分类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中外分类定义术语的异同,建立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各类型与CRIRSCO分类各类级的对应关系,提出的相关建议对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修订工作和我国分类与CRIRSCO分类的对接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油气资源/储量分类情况,分析了美国地质调查所(USGS)、矿物管理服务机构(MMS)和电子工业协会(EIA)等国外最具有代表性的油气资源/储量分类情况,对国际标准及相关定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着重从分类框架、储量定义、储量评价方法与技术以及储量评价影响因素4个方面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结合我国目前油气资源/储量现状,提出今后储量研究工作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1999分类修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修订方案坚持1999分类(GB/T17766—1999)的正确方向,侧重弥补其G轴(地质可靠程度)层次混淆之缺陷。明确第一层次分类作总体衡量,以勘查阶段划分,与联合国1997三维分类框架一致;第二层次按块段分级,仍然使用ABCDEF等英文字母,保持我国资源储量管理的精华。删繁就简,E轴2S、2M合而为一。以"精查"代替"勘探"。本修订方案简单明了,与联合国分类框架接轨,便于进行国际对比与交流,同时保留了中国矿产储量管理的特色。解决了1999分类繁杂的"归类编码"问题、同一项目被定为不同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问题、分类分级层次混淆大幅度贬低中国储量问题,以及资源储量评审与可行性研究有机衔接问题,可以与现行管理体制相适应,与1999分类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新老储量统一归口统计管理和在真正意义上与国际接轨 ,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市场的需要 ,新《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标准正式出台。结合肥城煤田内水文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 ,参照《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类别划分》标准 ,研究制定了适合肥城煤田特点的资源套改技术标准 ,可供其它类似矿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资源勘探增储要求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等相关部署,科技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专项主要包括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控制要素、深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预测、移动平台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装备与覆盖区勘查示范、大深度立体探测技术装备与深部找矿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勘查增储应用示范、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超深层新层系油气资源形成理论与评价技术7项科研任务。专项将形成3000 m以浅矿产资源勘探成套技术能力、2000 m以浅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成套技术能力,储备一批5000 m以深资源勘查前沿技术,油气勘查技术能力扩展到6500~10000m,加快“透明地球”技术体系建设,提交一批深地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支撑扩展“深地”资源空间。  相似文献   

11.
综合考虑标准的不同使用范围,煤炭灰分分级和硫分分级可分为煤炭资源评价和商品煤两大部分。对我国商品煤质量的分析表明,分级区间的调整能基本反映我国煤炭质量的实际现状。国家标准《煤炭质量分级》的修订精简了旧版标准的部分内容,可使该标准的应用更加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我国加大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地质资料是开展油气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油气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机制需要完善。加拿大油气资源丰富,也是发达国家,油气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水平较高,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对加拿大油气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油气地质资料管理机制、法律法规的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加拿大油气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汇交期限、汇交方式以及公开期限等内容,总结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了对我国油气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油气勘查资质作为管理油气勘查活动主要行政抓手,对维护油气勘查秩序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但随着依法行政的持续推进,油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油气勘查资质分类分级提出了新的修改完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油气勘查资质管理现状,总结出在申报维护中存在的法人单位名称不匹配、行业资格认定权力过大、职称技术专业宽泛、仪器设备标准滞后等方面问题,并提出细化资质标准类别、调整资质标准、完善分类分级、构建动态跟踪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是国家“新基建”的重点范围,是响应国家“碳中和、碳达峰”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而能源大数据标准体系是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可以规范、指导各地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在全面调研能源行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大数据领域前沿技术,分析国内外能源大数据服务产业相关标准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能源行业大数据中心数据标准体系框架,覆盖基础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等内容,定义了通用的基础术语,明确了数据标准内容的分类、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推动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的分级分类体系,既反映了勘探(查)开发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反映了国家和企业的资源管理水平。从固体矿产到油气矿产,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阵营和五个层面.但宗旨只有两个,一是正确量化资源储量的大小,二是建立相互交流的对应关系。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技术乃至文化背景不同.资源量储量分类的出发点、分类方法和结果也不尽相同。目前,石油储量只有证实已开发储量的分类定义在各国和各上市油公司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推广应用,针对传统手工双指标法圈定矿体存在的问题,采用国外矿业软件平台作为工具,以开采利润净价值最大原则对多金属复杂矿床边界品位的确定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套与新储量分类分级标准配套,经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为地勘单位、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确定边界品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油气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升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平的重要抓手。对于摸清我国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家底,以及建立矿产资源定期调查评价制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油气矿产资源国情调查,系统梳理了油气探明储量现状,掌握储量的分布和品味状况;完成五项专题调查,明确各类型储量现状;完善探明储量数据库,筑牢储量数据基础;建立国情调查图形库,促进储量信息化管理;综合评价可利用资源情况,提出油气资源保障措施。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四方面建议,一是加强技术把关,规范储量数据库填写;二是形成技术规范,指导储量图形库建设;三是制定扶持政策,推动难动用储量有效开发;四是强化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低品位储量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18.
地质勘查是矿业全产业链的上游,绿色勘探是从源头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当下中国已经在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方面跨出了一大步,但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绿色勘查方面尚显欠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为了实现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预期目标,创新油气勘探方式,实现绿色勘探。通过分析油气勘探现状和需求,参照已有的固体矿产绿色勘查标准及《石油天然气行业技术规范》《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初步提出石油天然气绿色勘查标准。通过全面推进油气资源的绿色勘探工作,达到实现石油勘探行业高效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国家自然资源统一确权三维登记模式探索的号召,解决传统矿产资源登记管理存在的抽象、监管难、信息单一、数据库分门别类不统一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kyline平台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矿产资源倾斜实景三维登记管理方法,并关联基础信息数据、传统不动产登记数据,实现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数据库、储量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等多库一体化管理。本文以济南市矿产资源三维登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例,阐述了地表矿产资源三维登记管理模式相比传统模式的优越性,对未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三维登记模式建设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期间,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在矿产资源领域推进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包括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改革及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改革等。笔者对相关改革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从细化完善具体措施、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的有关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