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温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48-14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方法 65例外伤骨折患者,26例行X线平片检查。65例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组(MPR),并与CT轴位图像及X线平片相比较。结果 65例外伤性骨折,CT轴位图像显示64例,1例颧弓水平骨折经MPR及3D显示骨折线清晰。26例X线平片,3例肋骨线性骨折或轻微骨裂显示不清;2例脊柱爆裂复合伤骨折片移位、椎管狭窄、多发附件骨折X线平片显示不完全;2例肩胛骨线形骨折,1例第2、4跖骨骨折,1例舟状骨骨折,1例股骨外侧髁骨折,1例肘关节桡骨小头骨折,X线平片显示不清;CT重建后均显示清晰。结论 16层螺旋CT能显示X线平片难以显示的隐匿性骨折,三维重建及MPR成像技术可全面观察骨折的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50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摄片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结果所选病例X线平片均未显示明显骨折线,CT三维重建,均清楚显示骨折线。结论骨创伤性病变影像诊断中,X线平片是常规检查方法 ,但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存在局限性;CT检查,尤其是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匿性骨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腕舟状骨是8个腕骨之一,易发骨折。腕关节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关节,而腕舟状骨是构成腕关节的重要骨骼之一,其骨折的治疗状况对腕关节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腕舟状骨骨折治疗方案一般是通过X线平片来制定,限于二维的重叠图像,从而影响了临床医师对骨折情况的充分了解。本文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舟状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断层扫描的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跟骨骨折病例的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的表现,CT分型,根据分型指导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多层螺旋CT能直观、具体、清晰显示各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范围,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数目、骨碎片的移位以及发现X线平片不能看到的关节损伤情况。结论:螺旋CT横轴位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可以准确地对跟骨骨折进行分型,对指导手术和评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闭合及开放性肺部创伤的多层螺旋CT表现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肺挫裂伤者进行临床、X线平片、多层螺旋CT扫描,对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显示肺挫伤21例,裂伤7例,X线平片漏、误诊分别为9例和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明确肺挫、裂伤的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较X线平片更多的信息及可靠的依据,为肺挫裂伤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肖云龙  李犀铀  简昊  万林 《江西医药》2008,43(12):1410-1412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及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患者均行X线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骨折的部位、数量。结果螺旋CT发现102处,其中肋软骨一处,X线平片发现80处骨折,疑似9处经螺旋CT扫描排除7处。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功能MPR、VRT及CPR结合横轴位,对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及法医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X线平片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资兴市中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71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和三维重建,并与X线平片比较比较。结果 CT轴位显示93处骨折,多平面重建(MPR)显示93处骨折,容积再现(VR)显示86处骨折,表明遮盖(SSD)显示84处骨折,X线平片显示70处骨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多层螺旋CT能够显示骨折的立体形态和骨折内部损伤、骨折移位、骨折线等细节。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诊断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骨折,能够提高骨折及内部清晰的立体图形,有利于掌握骨折的形态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有明确胸部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胸部X线平片检查阴性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40例患者共检出肋骨骨折58处,均无明显的骨折移位;轴位像检出骨折50处、VR像检出骨折43处、MIP像检出骨折16处、MPR像检出骨折56处及CPR像检出骨折58处.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理想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强 《江西医药》2010,45(1):55-5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在诊断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经X线(CR)检查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的外伤根据患者损伤部位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调整MPR图像调整显示骨的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分析。结果经多层螺旋CT重建MPR图像共确诊骨折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对临床怀疑骨折而平片检查阴性的骨折病例能明确作出诊断:提高多层螺旋CT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诊断及分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髁状突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将所得图像按骨折部位分为4类,按骨折片位移程度分为3型,并与常规X线平片及横断二维CT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地显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部位及位移情况,显示率为100%,并能准确地进行分类及分型,在显示骨折及诊断准确性方面优于常规X线平片及横断二维CT图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地显示髁突骨折情况以及骨折的移位程度,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诊断及分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应作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关节分离重建在枢椎齿状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本院57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C1~C7获得原始轴位图像,经CT机先进的后处理技术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然后对VR图像行关节分离去掉环椎,保留枢椎及齿状突。结果 57例齿状突骨折中轴位象和MPR发现54例,57例三维关节分离重建VR图像均发现有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关节分离重建图像能清晰、直观地显示齿状突骨折情况,对高位颈椎外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6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应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两项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同时与DR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平片难以显示的骨折,三维CT成像均能显示清晰,X线平片诊断各部位骨折的总漏诊、误诊率达46.8%; MPR及VR三维重建图像能更清晰显示骨折的细节,同时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 三维重组技术对外伤性骨折的诊断具绝对优势,能弥补平片的不足,减少漏诊、误诊率,并能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6年4月我们收治的17例骨盆骨折病例,患者均先行X线摄片,再行螺旋CT三维重建并与手术对照。结果17例患者中,7例X线片漏诊或可疑,经三维重建后修正诊断,对于骶骨骨折及复杂粉碎性的骨盆后环骨折,三维CT片较X线片有明显优势,能多层次清晰显示骨盆后环的骨折形态。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骨盆骨折的诊断、分类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X线平片诊断踝关节骨折漏诊的情况,以提高踝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2月本院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X线正侧位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分析X线平片漏诊原因。结果 X线平片与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相符66例(正确率为82.5%),X线平片诊断漏诊14例(漏诊率为17.5%),分别为后踝骨折漏诊5例、内踝骨折漏诊1例、足骨骨折漏诊3例(距骨并骰骨骨折1例、跟骨骨折1例、跖骨骨折1例)、骨折合并半脱位漏诊4例(距骨外移2例,下胫腓分离2例)、关节腔游离骨片1例。结论 X线平片对多踝骨折尤其是后踝骨折、骨折合并半脱位、足骨骨折、关节腔游离骨片容易发生漏诊,仔细观察踝关节边缘特别是胫骨后缘骨皮质及关节面是否连续、关节间隙是否增宽以及复杂损伤时及时进行螺旋CT扫描可减少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为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确诊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检查未有输尿管结石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时所有受试者均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进行诊断作为金标准,同时行多排螺旋CT及MPR进行诊断,分析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以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诊断作为金标准,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9%,阳性似然比为88.0%,阴性似然比92.0%。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分析,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检出73例(91.3%)患者有输尿管结石,其中左侧46例,右侧27例;多发结石8例,单发结石65例;输尿管上段38例,中段13例,下段22例;结石大小0.22.3 cm,平均大小(1.3±0.6)cm;有48例患者输尿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4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结论多排螺旋CT及MPR不仅可以简单、快速的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比较高的诊断,且可以更好的对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提供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骶骨骨折、单纯骶髂骨关节脱位、髂骨翼后部骨折、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损伤的准确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漏诊患者中,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骶骨边缘压缩骨折1例、骶骨横行骨折3例、骶髂骨关节前后韧带损伤2例、骶髂骨关节前后脱位2例、髂骨翼后部纵行骨折3例、骶骨侧骨折1例、骶髂关节骨折髂骨侧骨折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隐匿性骨盆后环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多排螺旋CT临床表现。方法选择160例肘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片检查、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分析CT扫描图像、X线片,并以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综合评估X线片检查对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160例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发现,右肘关节出现脱位症状患者62例(38.75%),左肘关节出现脱位症状患者98例(61.25%)。CT扫描图像显示:骨折患者144例(90.00%),未发现骨折患者16例(10.00%);144例骨折患者中,细小嵌插骨折患者8例(5.56%),骨碎块明显分离移位患者136例(94.44%)。16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骨折为尺骨冠突骨折,共94例(58.75%);冠突骨碎块大小为3~12 mm,平均大小为5.4 mm;依据ReganMorrey分型分为:Ⅰ型患者14例、Ⅱ型患者76例、Ⅲ型患者4例。第二常见的骨折为桡骨小头骨折,共84例(52.50%);桡骨小头骨折合并尺骨冠突骨折患者60例(37.50%);肱骨小头骨折患者66例(41.25%),其中撕脱骨折患者20例,凹陷性骨折患者46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10例,肱骨滑车性骨折患者20例。144例骨折患者中,多发性骨折患者80例(55.56%)。30例闭合性复位失败患者,在临床CT检查期间,肘关节一直处于脱位状态。X线片诊断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的灵敏度为63%,特异度为97%,阴性预测值为84%,阳性预测值为90%。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是针对于肘关节脱位并发骨折病症的最佳临床检查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脊柱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脊柱创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通过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重建处理。对患者病变部位、范围以及解剖结构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发生椎体骨折,椎管狭窄14例,寰枢关节脱位7例,小关节脱位13例。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能有效弥补X线以及普通CT在脊柱创伤患者诊断中的不足。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重建技术显像更加直观、立体、清晰,降低了漏诊率,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40例,均先接受DR平片扫描,随后为进一步确诊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骨关节骨折的检出情况.结果 140例患者中,临床明确诊断出196处骨折,其中,DR平片检查出142例骨折,其检出率为72.4%;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检查出187处骨折,其检出率为95.4%,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3.005,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之后展开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法重建以及容积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检查,可以对微小的骨折病变进行有效、直观的观察,还可以提供骨折的立体图像,使影像检查准确率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漏诊率与误诊率,是目前对骨关节创伤进行无创检查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