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 :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存在发行定价偏低、“热门股市场”和新股长期表现失常等现象。对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普通股A股股票和封闭型新基金的实证分析表明 ,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也存在着发行定价偏低和“热门股”现象 ;但其长期表现明显好于市场的整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深交所、上交所近日相继发出通知,对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作出严格限制。其中尤以深交所发布的《关于完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的通知》更为严厉。该通知规定,自3月8日起,股票上市首日,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10%,或者盘中换手率达到或超过50%,深交所可以对其实施盘中临时停牌至收盘前3分...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情绪、新股发行方式与IPO首日收益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投资者情绪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同时结合一级市场的发行方式来研究2000年至2008年的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对新股首日收益率产生显著为正的影响,询价发行方式下的新股首日收益率明显较低;同时,相对于其他发行方式而言,询价发行方式更能反映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和需求,能显著降低市场投资者情绪对新股首日收益率的影响,使首日收益率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 1999年 1月 - 2 0 0 0年 5月内我国证券市场发行的股票为标本 ,从一级市场资金供求的角度出发 ,进行实证分析 ,建立一种与一级市场收益率相适应的模型 ,讨论了其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影响 ,最终提出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折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会计师事务所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中介机构。国外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均表明,高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IPO的折价幅度,促进新股的顺利发行。随着我国《证券法》等证券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主承销商和发行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日益倾向于聘请高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但是,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并不能降低IPO折价幅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2006年到2011年中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新股投机行为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级市场资金、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等代表新股投机行为的指标均对IPO抑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事件研究法,以我国2009—2011年已完成定向增发的10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检验定价基准日前后连续20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以大股东为主的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负,后20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而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定向增发,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正,后20个交易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为负。这表明,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普遍存在大股东操纵股价行为。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股折价现象指的是新股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普遍高于新股发行价格,这一现象一直是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新股在上市后的短期均衡价格反映了所有信息,那么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意味着新股发行价格显著低于其内在价值。国内外对中国新股折价现象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的分类主要按照发行公司、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的两两关系,实证研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信息不对称、行为因素和制度因素。文献分析表明,信息不对称和行为因素是影响中国新股折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聚类分析的IPO定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发行定价作为股市运行极为关键的一环,它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股市运行的效率。选取沪A近4年来发行新股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作分析,可找出影响IPO发行价格的8个主要因素。将定价研究集中到行业中进行,以多元回归得到的主要因素作为聚类指标,选取某一行业(如电力行业)已发行股票为样本,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建立该行业新股发行定价的衡量体系,可为拟发行新股的公司提供定价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9-2011年间在深交所上市的200只创业板新股的数据,应用多元回归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BMA)研究新股首日抑价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与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发行价格、首日收盘价、超额认购倍数是影响抑价率的显著因素;而与首日换手率和发行市盈率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1.
首发新股的中签率、逆向选择和初始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99-2003年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267只A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s)数据实证考察了Rock模型.与Rock(1986)的逆向选择理论一致,中签率与初始收益负相关.虽然平均初始收益为130.63%,但无信息投资者获得了接近于0的初始收益0.265%.无信息投资者获得的初始收益不仅受到发行前就已知的市场收益的影响,而且受到二级市场换手率的影响.文章发现:二级配售这种发行方式阻碍了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首次公开发行的长期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价格行为进行了长期考察,考察期为24个月。所使用的报酬率标准为累积异常报酬率(CAR)和持有期报酬率。为使研究更为深入,分别以发行规模、首日报酬率和行业进行了横截面分析。考察结果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IPO定价偏低。  相似文献   

13.
增发新股折价现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逆向选择假说对我国增发新股的折价现象没有解释能力,不确定性假说具有某种解释能力。我国增发新股的首日超额报酬率与投资者的配售比例、上市等待期的指数报酬率负相关,与承销商的声誉、事前不确定性程度正相关。上述发现表明,当前增发新股时,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和法人投资者)与其他公众投资者(去除老股东的公众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差异并不明显;我国的股票市场尚是一个参与各方未达到分离均衡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董事会制度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称职的董事会是传递公司具有竞争优势的信号.以我国2001年8月16日至2003年6月30日在沪、深两市发行上市的A股共108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董事会结构与新股发行抑价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规模与新股发行抑价存在显著性的负相关关系,而独立董事声誉和两职分离设置假设没有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2至2009年亚洲新兴市场的2 195起股权再融资事件,通过市值配对、行业—市值配对等方法,分析再融资后的长期业绩。实证结果显示,亚洲新兴市场再融资后普遍存在业绩下滑现象,3年期购买持有超额收益约为-22.79%。业绩下滑现象约在再融资6个月后开始显现,并持续至30个月前后。不同市场的业绩存在一定差异,印度、新加坡、韩国、台湾与泰国在再融资后长期业绩显著下滑,中国大陆与马来西亚则较不显著。再融资方式对业绩无显著影响,公开发行与非公开发行后业绩下滑幅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承销商声誉与我国保荐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承销商在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承销商声誉对于其作用的发挥则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的过程及承销商的作用进行了概述,接着在借鉴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承销商声誉对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由有声望的承销商承销的股票其定价相对较高,同时其收取的费用也相对较多。最后本文对我国保荐制度的建立与具体实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配股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在上市公司配股过程中各利益相关主体收益和成本的分析,发现各方都能从配股行为中获得现时或潜在的收益,这是上市公司偏爱配股融资的深层原因.本文也对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行为理性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股发行抑价:一个假说的检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检验新股发行抑价的信息不对称假说,本文选取了中国股市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发行的255只股票(其中沪市132只,深市93只),并按上市交易所不同分为了两个样本,采用同一模型分别作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两个市场的新股抑价程度均可以用信息不对称假说来解释,在用于解释的变量中,新股的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发行前一年的每股收益以及发行前市场状况四个变量在描述假说中的事前不确定性上是显著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中签率对IPO股票上市价格的揭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PO(in ital pub lic offering)过程中,承销商比投资者更了解公司状况,而投资者本身也具有信息占据的异质性。基于此借鉴信号理论进行模型和实证分析,认为中签率的确可以作为一个信号将有关IPO股票内在质量的信息传递到市场上。具体说就是,中签率越高的IPO公司,将被市场识别为低内在价值公司,表现为较低的初始报酬率。  相似文献   

20.
在南部侗族地区,"萨神"是普遍信仰的至高无上的神灵,很多研究者从"萨"的名称考察,认为"萨"是侗族最早崇拜的女性始祖,同时认为"萨"也是中华民族女神崇拜的代表.笔者认为侗族的"萨"应该就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社".从"萨"的名称,神坛建置,祭祀仪轨等都能证明侗族的"萨"与上古"社"制信仰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