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分析河源市孕产妇病死率、死因变化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切实有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07年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结果:2000年-2007年河源市孕产妇死亡60 例,死亡率为21.6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7年间下降了18.85%.孕产妇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其他.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48 例占80.00%.结论:要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应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产科建设,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知识技能,尤其是产科急救技能,加大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2.
2001~2003年广东省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东省孕产妇死亡情况及死因,探索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2001~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按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对监测地区内有正式户1:3的且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原因造成死亡的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进行死因分析。结果:2001~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22/10万、21.64/10万、22.20/10万.死亡的孕产妇中计划外妊娠明显高于计划内妊娠。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结论:加强山区和农村的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对计划外妊娠的管理,提倡住院分娩,提高基层妇产科、妇幼保健人员业务素质和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贺州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贺州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医疗保健情况分析.结果 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54.14/10万,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妊高征.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18.40/10万,死因顺位为内科合并症、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结论 贺州市"十一五"实施的一系列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改全面开展的"十二五"时期,提高各级产科人员业务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特别是对妊娠内科合并症规范诊疗,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构成某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掌握孕产妇死亡的规律,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以回顾性方法收集某区近5年来孕产妇死亡病例36例,按年度、胎次、孕期保健、产时保健、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及死亡原因等分别进行统计,并对孕产妇死亡原因所占比率及顺位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呈不稳定趋势。死因顺位: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麻醉意外、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药物性急性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家庭自然分娩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最大危险因素。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健康宣教、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对产科危急重症的识别、诊断及救治能力,推广产科适宜技术,加强三级妇幼保健网的建设,切实抓好健康教育和健康教育的促进。  相似文献   

5.
2001~2005年韶关市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韶关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分析,为了准确、全面的了解并掌握近几年来我市孕产妇死亡的基本情况、主要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我市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韶关市2001~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的动态监测,进行逐例调查、分析、查找死亡原因.结果 2001~2005年,我市孕产妇死亡41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8.25/10万,以2004年及2005年最高,分别达39.01/10万和45.81/10万,前三位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杜绝无证接生、加强助产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产科质量、坚持三级转诊制度和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准确掌握武定县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死亡地点的变化,给决策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将2001~2009年武定县孕产妇死亡监测报表、妇幼保健工作报表及武定县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01~2009年孕产妇死亡12例,死亡率为49.50/10万。结论:通过分析本县9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死亡地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管理质量及各级医疗机构产科质量,强化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对危急重症孕产妇给予积极及时有效的救治,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产科出血218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新  李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6):939-940
目的 探讨安徽省孕产妇死亡中产科出血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死亡率下降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通过省级孕产妇死亡监测点收集上报孕产妇死亡个案等监测资料.结合评审,对2000年至2005年安徽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的218例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218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死因构成依次为宫缩乏力占44.50%,胎盘残留占16.51%,子宫破裂占13.76%;孕产妇死亡还与文化程度、产前接受保健服务程度、基层网络建设、保健服务人员的知识水平等因素有关。结论 加强各级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提高业务人员服务能力,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是减少产科出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09~2011年43例孕产妇死亡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 对2009~2011年长春地区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年来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43例,其中直接产科死亡18例,间接产科死亡25例.子宫收缩乏力及肺栓塞、重症肺炎和甲流分别是2009、2010、2011年的死亡主因.43例中26例可避免死亡.结论 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领域,加强产科知识技能培训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汪青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6):441-442
目的:探讨江油市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江油市2002~2008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死亡孕产妇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寻找其规律.结果:孕产妇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死因顺位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脏疾病及其它.死亡孕产妇中贫困孕产妇、经产妇、计划外妊娠、在家分娩接生及未做孕期保健等比例较大.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完善孕产妇保健网络,提高产科医疗技术,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东省化州市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化州市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孕产妇年报表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0年活产数11796例孕产妇死亡人数16例,死亡率135.64/10万。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产褥感染。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干预措施应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注重产后血死因等情况的识别与救治,建立建全孕产妇绿色通道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01~2010年钦北区孕产妇死亡进行分析,针对主要死亡原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孕产妇死亡率为76.13/10万,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3.39/10万,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6.48/10万。孕产妇前三位死因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内科合并症。结论政府重视,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三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产科出血致71例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茂名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茂名市2001—2008年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年来茂名市孕产妇死亡157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4.40/10万,产科出血在孕产妇死亡构成比中占45.22%,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产后出血首位,占63.38%。结论应严历打击非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和孕产妇的三级转诊,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产科危重症抢救能力,降低产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淮安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按照江苏省孕产妇死亡评审方案的要求,对淮安市(含4区4县)2001年至2007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7年内活产总数为277 014例,孕产妇死亡72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25.99/10万,死亡原因:直接产科死因59例,占81.94%;其死亡顺序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内科合并症;产科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为主.结论 应进一步提高产前检查质量,提高对异常情况的识别能力及应急能力,加强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教育,建立迅速有效的急救转诊绿色通道,保证危重孕产妇能得到及时救助.  相似文献   

14.
梁琼 《哈尔滨医药》2010,30(1):23-23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探索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思茅区11年间21例孕产妇死亡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例死亡孕产妇平均年龄29.14岁,死亡率108.78/10万。以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71.43%为主,其中产科出血占47.62%,居我区孕产妇死亡之首。结论加强三级保健人员技术培训和产科质量建设,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特别是贫困边远山区孕晚期的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10年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我市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和相关因素及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 按照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统一项目要求 ,填写孕产妇死亡卡、漏报调查表及活产分娩报表 ,市级每年对孕产妇死亡进行评审分析。结果  10年的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 82 48/十万 ,孕产妇死亡的前 4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 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 ,加强健康教育 ,多方面采取综合有效措施 ,才能降低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阜蒙县2001—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的分析,寻找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阜蒙县10年来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阜蒙县2001—2010年共监测活产数60504例,死亡孕产妇10例,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较不稳定。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脑部疾病、产褥感染、心脏疾病。结论政府加大对妇幼卫生保健的经费投入,保障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费用;加强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和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市县助产机构的急救能力,是降低我县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研究分析孕产妇死因变化规律,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是当前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努力将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下降1/4,现将我市2002年孕产  相似文献   

18.
杨亚红 《安徽医药》2012,16(1):69-71
目的分析阜阳市2008~2010年孕产妇死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孕产妇保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阜阳市妇幼保健机构上报孕产妇死亡资料,对孕产妇死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阜阳市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1.6/10万,2009年为26.7/10万,2010年为27.9/10万,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直接产科原因,前三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肺栓塞,只有59.5%的人接受过产前检查,分娩地点在乡镇卫生院的比例高,占38.1%,死亡地点在县区级以上医院比例高,占50%。结论 2008~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下降,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及管理、强化乡镇级卫生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妇幼保健工作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1月30日平顶山地区16例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为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占50%),子宫破裂为次要原因;死亡孕产妇中大部分经济条件较差,文化程度低,计划外怀孕多,无规范的围产期保健,一部分有妊娠并发症。结论加强围产保健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健全孕产妇急救通道,提高产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救治能力,加强多学科合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阜蒙县2001-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的分析,寻找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阜蒙县10年来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阜蒙县2001-2010年共监测活产数60504例,死亡孕产妇10例,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较不稳定。死因顺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脑部疾病、产褥感染、心脏疾病。结论政府加大对妇幼卫生保健的经费投入,保障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费用;加强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和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市县助产机构的急救能力,是降低我县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