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架桥术(OPCAB)患者围术期心肌酶的动态变化.方法13例OPCAB患者术前1 d,术后1、3、5、8 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CK-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1(LDH,LDH-1).结果择期手术的OPCAB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 d达到高峰(P<0.05);术后3 d CK-MB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他心肌酶比术前测定值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CK,术后8 d LDH、LDH-1恢复到正常水平,AST在手术后的所有测定值与手术前测定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OPCAB患者术前5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 d达最高峰,CK-MB恢复最快,LDH和LDH-1恢复最慢.OPCAB是一种对心肌损伤很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血液停跳液和晶体停跳液对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探讨损伤心肌恢复的指标。方法将53例择期手术的CAD患者分为两组:血液停跳液组(B-CAD)和晶体停跳液组(C-CAD)。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5、8d晨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M(BCK,CK-MB)、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1LDH,LDH-1)。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心肌酶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d两组的心肌酶释放达到高峰(P<0.05),术后3d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组的CKMB已恢复到正常值,C-CAD组的AST与术前相比已无明显差别(P>0.05),但两组的其他心肌酶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5d继续恢复,两组的CK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两组的LDH和LDH-1在术后5d和术后8d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1d、3dB-CAD的LDH和LDH-1以及术后5dB-CAD的LDH均明显高于C-CAD的测定值(P<0.05),两组间其他心肌酶值在不同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术前心肌酶的值对术后心肌酶值进行校正后,两组间心肌酶的释放在术后各个测定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肌酶的释放与主动脉阻断时间(CCT)和体外循环时间(ECCT)呈良好的正相关。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CCT和ECC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心肌酶的释放来判断,血液停跳液并不优于晶体停跳液对CAD的心肌保护效果。要判断心肌损伤的恢复,应以LDH和LDH-1的恢复为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血液心脏停搏液和晶体停搏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肌保护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75例择期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两组:血液心脏停搏液组(B-rh)和晶体心脏停搏液组(C-rh)。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5,8d晨分别取静脉血,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工酶1(LDH-1)。结果术前除B-rh的LDH略高于正常水平外其它心肌酶的测定结果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d两组的心肌酶分别升高到术前的3~19倍(P<0.05);术后3d两组的CK-MB虽说已恢复到正常值,但五种心肌酶仍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5dC-rh的CK和CK-MB,B-rh的CK,CK-MB和AST与术前相比已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8d两组的LDH与LDH-1仍未恢复正常(P<0.0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心肌酶释放均是B-rh的高。心肌酶的释放量与主动脉阻断时间(CCT)和体外循环时间(ECCT)呈良好的正相关。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和ECCT无明显差异(P>0.05),CCT以B-rh为短[(77.2±34.6)min比(61.7±26.7)min,P<0.05]。结论从心肌酶的释放来判断,晶体心脏停搏液优于血液心脏停搏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呼吸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老年(≥60岁)冠心病的患者分为CCABG(33例)和OPCAB(28例)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CREA(血肌酐)、BUN(尿素氮)结果,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平均ICU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中输血量,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CCABG组与OPCAB组术后CREA和BUN在术后当天,第1、3、5、7、9天及出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ABG组与OPCAB组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为(41.03±61.09)h、(14.67±14.40)h(P<0.05);平均ICU时间为(124.21±82.91)h、(77.54±46.44)h(P<0.05);平均住院时间为(14.91±8.18)d、(13.B9±7.86)d(P>0.05);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562.57±376.92)ml、(478.25±176.48)ml(P>0.05);术中输血量、红细胞悬液、血浆及总输液量两组无差异(P>0.05);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OPCAB组低于CCABG组.结论 OPCAB对老年患者安全和有效,尤其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心肌酶释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每组均抽取术前 2 4h ,术后 2 4h、72h、第 7d静脉血 ,测定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CK MB) ,乳酸脱氢酶 (LDH)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H 1)。结果 :2组术前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以体外循环组心肌酶释放量为高 (P <0 0 5 )。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可减轻心肌损伤 ,有利于术后心肌修复。  相似文献   

6.
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明  李儒正  谭威 《山东医药》2008,48(32):126-127
9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按照术式的不同分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46例和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 d及术后4 h、24 h、72 h、5 d、7 d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cTnI、CK-MB及血脂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发现术后4、24 h,CCABG组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OPCAB组;术后72 h,两组cTnI水平亦有明显差异;两组术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OPCAB对心肌的损伤程度低于CCABG;OPCAB可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可降低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 (OPCAB)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肌酶的变化 ,评估心肌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方法 监测 30例行OPCAB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酸激酶 (CK)、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及羟丁酸脱氢酶 (HBDH)的浓度。 结果 患者术前各项监测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关胸即刻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cTNT和CK MB在术后 2h达高峰 ,分别为 (0 2 8± 0 12 ) μg/L和 (10 5± 6 4 ) μg/L(P <0 0 1,术后第 2天均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内。CK在术后第 2天达高峰〔(4 6 4± 2 2 8)U/L ,P <0 0 1〕 ,术后第 5天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内。AST、LDH和HBDH均在术后 2h达高峰 (P <0 0 1) ,其中AST和HBDH于术后第 1天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内 ,LDH于术后第 2天降至正常范围内。 结论 OPCAB手术对老年患者心肌的可逆性损伤多在术后5天内恢复 ,临床效果满意 ;但对术前表现为顽固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患者 ,应谨防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72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第1、3、7天测量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记录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①IL-6、IL-8、TNF-α在术毕、术后第1、3天较术前显著升高。以术毕最高,此后逐渐下降,术后第7天接近术前;②CK—MB、LDH、cTnI在术毕、术后第1、3天较术前显著升高。CK-MB术毕最高,LDH、cTnI术后第1天最高,此后逐渐下降,CK—MB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而LDH、cTnI仍显著高于术前;③相关分析,CPB时间与术毕IL-6、IL-8及术后第1天IL-8成显著正相关;术毕IL-6与LDH、cTnI,IL-8与CK-MB、LDH成显著正相关;术毕、术后第1天IL-8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术毕及术后第1天TNF—α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PB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在术后第7天方恢复至术前水平;CPB时间与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术后复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联合手术室强化干预冠心病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与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进行体外循环分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60例)与OPCAB组(60例)。CCABG组进行CCABG治疗,OPCAB组进行OPCAB治疗,两组在围术期均行手术室强化干预,术后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24 h的肝肾功能,术前、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生活质量,术后3个月内的安全性。结果:OPCAB组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天数短于CCABG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升高,但OPCAB组低于CCABG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短、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10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Ⅱ级或III级,NYHA心功能分级II级或III级,左室射血分数≥50%,冠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50):对照组(5cmH_2OCVP12cmH_2O)和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CVP4~5cmH_2O)。于术前和术后第一天采集肘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术前和术后第3天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记录机械通气时间、C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并发症包括:严重低血压、心源性休克需主动脉球囊反搏、心律失常、死亡。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一天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与对照组相比,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组术后第一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浓度低于对照组,LVEF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C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病人术后除了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降低(P0.05)之外,其余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日。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血脂谱骤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血脂谱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43例ACS患者、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0名健康人分别测试7项血脂谱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LP(a)脂蛋白;对ACS之中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测试发作前1周内,发作后1、3、7、14d7项血脂谱指标,血浆心肌酶谱(CK-M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KILIIP心功能分级;对各组血脂谱的演变及其与CK-MB、CRP、IL-6及KILIIP分级的关系对比和相关分析。结果AMI组比非AMI组、AMI后1~14d4组比AMI前组总胆固醇、LDL-C、HDL-C和APOA1显著降低,LP(a)显著增加(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正常组HDL-C显著降低,总胆固醇、LDL-C、LP(a)显著增加;HDL-C与AMI后1dCK-MB、CRP、IL-6成负相关,LP(a)与AMI后1d3项指标成正相关(均P<0.05);胆固醇与IL-6成负相关(P<0.05),随KILIIP分级增加而显著降低。结论AMI后1~14d存在血脂谱的动态演变,HDL-C、LP(a)骤变与AMI触发,胆固醇骤降与AMI泵衰有关。  相似文献   

12.
依那普利对放射性心肌损伤cTnT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放射性心肌损伤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及依那普利对cTnT的影响,了解依那普利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放射性心肌损伤大鼠模型,比较单纯照射组、依那普利组、正常对照组cTn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分别测定照射后第3天、第7天、第1 4天、第2 1天的血清cTnT及CK-MB水平.结果单纯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cTnT从第3天开始增高,以第7天增高最明显,第14天渐降,第21天降至正常.CK-MB在第3天、第7天增高,第14天、第21天均正常.依那普利组与对照组比较cTnT仅第3天增高;CK-MB第3天、第7天增高,余无差别.依那普利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cTnT漏出明显减少,第3天已明显降低,第7天、第1 4天显著降低,第21天无差别.CK-MB第3天无差别、第7天明显降低.结论cTnT较CK-MB对放射性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更长的诊断时间窗,并能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依那普利对放射性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单纯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在高危患者中的早期临床情况。方法高危患者的定义是其由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VuroSCORE)得出的评分≥5分。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所行197例高危CCABG和318例高危OPCAB两组患者的早期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OPCAB组和CCABG组EuroSCORE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1.2比6.3±1.4,P〉0.05)。OPCAB组年龄为(71.1±6.0)岁,高于CCABG组的(60.2±8.5)岁,P〈0.01。OPCAB组外周血管病患病率(47.8%)高于CCABG组(23.4%,P〈0.01)。OPCAB组手术死亡率[1.6%(5/318)]低于CCABG组[6.1%(12/197),P〈0.01];术后恢复室(ICU)总时间[(90±169)h]少于CCABG组[(126±187)h,P〈0.05];术后辅助通气总时间[(21±45)h]少于CCABG组[(54±169)h,P〈0.01];术后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比例(2.5%)、术后因心脏问题再次手术比例(1.9%)、术后脑卒中比例(0.3%)及术后心跳骤停比例(2.8%)均低于CCABG组(分别为10.2%、5.6%、2.5%、6.6%,P〈0.01或P〈0.05)。结论在危险评分类似的高危患者中,与CCABG相比,OPCAB能够减少术后ICU时间和术后辅助通气时间,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目前尚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放射损伤心肌血清肌钙蛋白T(cTn-T)含量和血清肌酸激酶(CK-MB)活性及心肌超微结构钙颗粒的变化及药物地尔硫唑的影响,了解地尔硫唑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Wistar大鼠,正常及放射损伤心肌模型的大鼠分3组,即单纯照射组、照射给药组、对照组,观察照射后3、7、14、21 d的血清cTn-T含量及CK-MB活性和34 d心肌细胞的钙颗粒分布特点与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单纯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cTn-T的含量3 d开始增高,以7 d增高最明显,14 d渐降。CK-MB活性在3、7 d增高,14、21 d均恢复正常。心肌超微结构主要改变为肌丝排列紊乱、局灶性溶解;核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嵴不清、嵴断裂、空泡化;钙颗粒在线粒体膜完整的明显增多,线粒体破坏的消失,可见线粒体钙化。照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cTn-T3、7、14 d均增高;CK-MB 3、7 d增高,余无差别。心肌肌原纤维收缩态多于舒张态,肌丝排列紊乱,有轻微的局灶性溶解;核染色质轻度边集;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空泡,线粒体外钙颗粒增多。照射给药组与单纯照射组比较cTn-T3 d增高,7、14 d漏出明显减少,CK-MB 7 d增高,cTn-T酶峰前移。心肌线粒体肿胀、空泡化以及肌溶解明显减轻,钙沉积减少。结论cTn-T含量较CK-MB活性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是放射损伤心肌较理想的诊断指标。地尔硫唑对放射性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5例重症冠心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268例,占63.1%;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157例。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组搭桥(4.09±0.75)支/人,CCABG组搭桥(4.17±0.86)支/人(P〉0.05)。两组新发心房纤颤、围术期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CABG组比较,OPCAB组手术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量、二次开胸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或减少(P〈0.05~〈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重症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对比,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CCABG组(n=15)和OPCAB组(n=21),记录两种方法的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手术和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近期临床指标。结果与CCABG相比,OPCAB的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缩短[(183.65±52.71)min vs.(273.32±36.53)min]、住院时间缩短[(8.60±1.38)d vs.(14.30±3.18)d]、24h引流量明显减少[(278.31±138.50)ml vs.(473.84±121.76)ml]、血肌酐明显下降[(105.65±19.42)mmol/L vs.(139.41±38.61)mmol/L]。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21例法鲁四联症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变化进行动态检测,并以单纯室间隔缺损23例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除术后1年外.法鲁四联症组各期内皮素值均较室缺组为高。术后1小时两组内皮素值均达最高峰,室缺组术后3天恢复,四联症组术后7天仍高于术前。内皮素值与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在四联症组呈高度相关。文章讨论了体外循环期间内皮素变化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