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根据毫州市水资源短缺与污水处理设施水平,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不能保证提供优质安全的饮用水,针对这一现状开发了一体化优质饮用水净化设备.通过对高锰酸钾指数、含铁、含锰等指标的考察,表明其出水水质完全达到饮用水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相应的反冲洗时间,即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BAC)为20d;固定化生物锰砂为10d.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国内外饮用水消毒技术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国内外几种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饮用水消毒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重庆工学院两校区饮用水及其水体中心水质主要指标(化学耗氧量CODcr、硬度、总盐量、pH值、固含量、总碱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老校区饮用水各项指标均符合饮用水标准,新校区饮用水除CODcr稍超标外,其它指标均符合饮用水标准;根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新校区水体中心水质属于Ⅲ类水.  相似文献   

5.
赣榆县塔山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富营养化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赣榆县塔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富营养化现象的成因、污染危害,并进一步对控制饮用水水源地富营养化防治对策进行了探究.介绍了6种治理蓝藻的方法,具体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塔山水库的实际情况,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是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饮用水水源的保护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饮水安全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结合安徽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调查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状况等基础信息,调查水源地属性、水质水量状况以及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估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现状、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并提出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政策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吉林市饮用水水源松花江段污染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市饮用水水源松花江段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饮用水源松花江段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饮用水源松花江段水源已受到轻度污染,属Ⅲ类水.饮用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和粪大肠菌群.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水源安全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改善农村饮用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富阳市高桥镇洪庄供水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饮用水工程的实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其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现状、饮用水处理的方法技术和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并对目前饮水机中过滤吸附剂进行分析,选择经济有效的过滤吸附剂,提出了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具有公共性,需要政府进行管理.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差、水量不足、取水不便、不能保证供给等方面.为此,需要政府投入和民间筹资多方支持,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村配套设施建设,以消除农村饮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延吉市饮用水源地库水、入库地表水、背景源头水的监测和属地污染源的调查,制定和探讨延吉市饮用水源保护对策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目前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主要表现为天然劣质水问题突出、农村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应加强水源水质、水量、水源地气候、备用水源地建设、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基于公共物品理论,保障农村水源安全的措施主要有:政府承担起农村水源安全的责任;健全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水源安全的供给.  相似文献   

13.
浙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浙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机制应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机制、采用市场化方式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多元化供给,并且进一步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政府补偿机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政府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横跨四大流域,对饮用水源的法律制度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饮用水源科学发展观、优先保护、公益性和城乡一体化;在基本原则上要坚持标本兼治、群防群治、政策倾斜和饮用水源保护无小事诸原则。在此基础上,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健全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推行饮用水源全天侯监控检测制度、建立饮用水源污染事故预案和应急制度,进而实现重构饮用水源法律制度保护体系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5.
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自然保护区划和水功能区划理论,综合考虑水源地水域种类、水文状况、水质现状、水域功能和水质目标等因素,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二级划分体系,系统地界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概念.针对我国湖库型水源地特点,提出了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类型和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地下水污染现状,从人为因素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造成福建省沿海地区农村浅层地下水污染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地下水源地保护角度,提出地下水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的现状和特点,表明了我国村镇供水存在着工艺落后、供水安全性差等问题。为保障村镇供水水质,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水源,如地下水、地表水和特殊水质水源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同时对村镇供水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村镇分散式、集中式等六种供水模式。同时提出了村镇供水工程应综合考虑水源的选择与保护、净化技术与供水模式,并因地制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我国村镇供水工程的现状和特点,表明了我国村镇供水存在着工艺落后、供水安全性差等问题。为保障村镇供水水质,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水源,如地下水、地表水和特殊水质水源的处理技术和工艺流程,同时对村镇供水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村镇分散式、集中式等六种供水模式。同时提出了村镇供水工程应综合考虑水源的选择与保护、净化技术与供水模式,并因地制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水源地及其周边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保障宁夏中卫市饮用水水质安全,根据中卫市地下水系统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勘探数据,结合水源地水质和补给特点,按照污染物水平迁移时间的不同,划分了水源地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该划分成果可为中卫市地下水系统的环境管理和水质防护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