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阻尼硅橡胶材料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惯性器件减振器的应用考核要求——所受的负荷、结构特性及工作频率,确定了减振材料的性能指标,通过对阻尼材料进行配方设计得到了满足要求的高阻尼减振材料;并通过采用阻尼措施,在不改变原设计的条件下增加结构阻尼,达到阻尼减振的目的;通过对产品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到了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2.
粘弹阻尼减振技术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粘弹阻尼材料的种类、特性及阻尼机理作了简单阐述,并结合试验说明了粘弹阻尼材料减振技术在电子设备抗振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减振效果更加优异的驱动轮过渡阻尼减振结构设计参数,运用ANSYS参数化语言对两种驱动轮过渡阻尼减振结构进行建模.通过模态分析,计算前3阶模态驱动轮过渡阻尼减振结构的阻尼层耗能占总耗能的比率,并应用模态应变能法求取前3阶模态损耗因子,确定了该减振结构中阻尼层与过渡层相对最佳位置.在满足过渡层和阻尼层许用应力应变的条...  相似文献   

4.
船舶模型阻尼减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船舶模型粘贴橡胶阻尼材料进行整船舱室减振试验研究,分别采集了甲板和舱底的振动加速度,计算得出了粘贴橡胶阻尼材料前后的减振量。试验研究表明,阻尼材料对不同频率段和不同舱室会产生不同的减振效果,这对阻尼技术在船舶减振工程上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履带式车辆现用刚性支重轮减振降噪效果较差的现状,设计了两种不同减振方案支重轮—间隔和非间隔式阻尼支重轮。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分别建立了两种阻尼支重轮实体模型,在考虑结构材料、几何、接触非线性的条件下,进行了阻尼支重轮力学性能(径向应力、应变、位移)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条件下,两种方案在工作环境中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消耗掉输入的振动能量,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其中以间隔式效果更佳。这里的阻尼减振方案,对今后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在管(杆)状对称结构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减小惯性平台振动响应,采用阻尼减振方法进行减振设计.以天然橡胶为阻尼材料,铝合金板为约束层设计了三种不同阻尼层厚度的减振方案,通过对减振前后惯性平台进行谐响应分析考查了阻尼层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阻尼层厚度对振动响应最大的Z向振动影响很小,对x和Y向振动响应影响较大,综合考虑减振及侧向稳定问题后,建议选择阻尼层厚度为1.0mm的方案2作为该惯性平台减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流体机械》2016,(7):1-5
减振降噪一直是风机设计与应用单位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优异的阻尼性能而使其在结构减振设计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层合结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设计叶轮,并针对同一型号风机仅仅更换不同材料叶轮后进行了风机振动试验。结果表明,与铝合金材料叶轮风机相比,碳纤维材料叶轮风机全频段的结构振动加速度级降低幅度明显,减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深孔钻杆在钻削过程中易产生扭转振动,可通过在钻杆支架上设置动力减振器,来抑制钻杆的扭转振动;为了取得良好的减振效果,需要对常规设计方法得到的动力减振器进行优化。首先对深孔钻削扭振减振系统进行简化,得到系统附加动力减振器的运动方程及减振指标;再对动力减振器减振特性进行研究,初步确定最优结构参数的范围;最后根据在现实中的使用情况,提出目标函数对常规设计方法得到的动力减振器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从而使得在结构设计阶段,通过选取合适的阻尼和刚度材料,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减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减小惯性平台振动响应,采用阻尼减振方法进行减振设计。以天然橡胶为阻尼材料,铝合金板为约束层设计了三种不同阻尼层厚度的减振方案,通过对减振前后惯性平台进行谐响应分析考查了阻尼层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在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内,阻尼层厚度对振动响应最大的Z向振动影响很小,对X和Y向振动响应影响较大,综合考虑减振及侧向稳定问题后,建议选择阻尼层厚度为1.0mm的方案2作为该惯性平台减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在一类电流变液研制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减振及振动控制的要求和电流变液的性能特点,设计出了三种电流变阻尼器,并应用于不同的结构减振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中发现,电流变阻尼器的减振效果主要由阻尼效应和附加刚度引起的移频作用所致,减振效率依赖于电流变液的性能和阻尼器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垫铁是机床的重要附件之一,其减振性和隔振性对机床的安全高效运行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机床垫铁的几种典型结构,并着重分析了弹性减振垫铁的结构特点.利用实验手段,研究了弹性减振垫铁的承载特性和垂向固有频率特性,据此提出了减振垫铁在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作为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减振性能好等特点,在机载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中针对机载环境条件特点,设计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子机箱,并利用ANSYS 软件进行了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冲击试验测得典型位置的应变,并预测了冲击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应变。文中所做工作对同类型电子机箱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作为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具有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减振性能好等特点,在机载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中针对机载环境条件特点,设计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电子机架,提出了一种碳纤维铺层设计方法,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了力学仿真分析,并利用ANSYS Composite PrepPost(ACP)工具基于蔡-吴失效准则计算了铺层失效系数,较好地验证了该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对同类电子机架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舰船设备减振降噪研究为背景,分析了新型减振材料基本情况和国内外技术现状,简要阐述了磁流变液的组成及磁流变效应的机理,对近年来磁流变液减振技术在机械工程、军事领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类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仪表板结构非线性振动特性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表板是一种常用的电子产品支撑结构,其常见结构形式由金属和阻尼材料层叠而成,但有时也直接应用蜂窝板或纯金属板。通常的设计、分析甚至有限元计算均认为这些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特性仍属于线性范围,但通过对三种不同的仪表板进行正弦扫频振动和宽带随机振动试验发现,在不同振动试验条件下,仪表板的加速度响应会表现出明显的倍频响应、响应跳跃等非线性现象。定性分析其变化规律和原因,说明按照线性理论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对工程结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机载电子设备环境适应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玮 《电子机械工程》2012,28(5):7-10,40
飞机作战性能的提升及作战环境的复杂化对机载电子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电子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机载设备结构设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机械环境、气候环境及电磁环境等因素对机载电子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着重强调了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强度、散热、"三防"、电磁兼容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整体提升机载电子设备的质量及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机柜的系统设计,并针对舰载电子设备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对舰用铸铝密闭机柜的密闭性设计、热设计以及电磁兼容设计作了重点论述。阐述的设计基本思路和方法,可作为同类机柜系统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应力扭摆式金属材料阻尼性能测试智能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应力扭摆式金属材料阻尼性能测试智能仪是研究高阻尼合金的一项重要测试设备。过去我国还没有这种仪器,国外也没有定型产品。本文作者从测试机理、传感器、单自由摆力学模型、干扰源及其抑制、智能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探索,从而阐明整个仪器的设计思想及有关各个环节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9.
龚勤慧 《机械》2009,36(4):73-75
CuZnAl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力学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好坏是决定其工业实用性的关键指标。采用倒扭摆(JN-1型真空扭摆仪)方法,测试了固溶处理后合金的振动应变振幅爿与振动时间t的关系曲线(自由衰减曲线),并对Zr对CuZnAl合金低频阻尼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CuZnAl合金马氏体产生高阻尼特性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1.2、2.3、1.7三种合金具有最佳阻尼性能的固溶温度分别为800℃、900℃和800℃;相同围溶处理温度8000C下,不含Zr的1.7合全的阻尼性能最佳。含Zr少的1.2合金的阻尼性能好于含Zr多的2—3合金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机械设计中的材料设计方法问题,认为传统机械设计方法中有关机械零部件“材料选择设计”的方法应加以改进;以实例分析,阐述了机械设计中常见的材料设计问题;鉴于工业设计方法学的新进展提出了材料设计的新的功能和系统论设计思想方法;并建议建立基于Internet的机械设计材料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