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笺:就是写信或题辞用的纸。如:信笺、便笺。缄:就是把信装进袋封起来。如信封上寄信人的地址后面常写“缄”启:就是开开。如信封上惧怕人的姓名后面常写个“启”,就是让收信人拆开看。函:就是信袋,也是信的代称。如“来函收以”,就是来信收到了。“笺缄启函”的含义@赵杰  相似文献   

2.
在历代王朝使用的玺印中,秦代以“和氏璧”制成的御玺最为名贵,代代相传,被奉为天命的象征,称之为“传国玺”。玺本来是印的统称,从秦代开始专指皇帝的印。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神秘地失踪了。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康熙是1654年出生。就在这年的前一年,顺治皇帝赐予汤若望“通玄教师”之封号,加奉一级。3年后,也就是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又为汤若望御撰《天主堂碑记》一文,并赐“通玄佳境”堂额。可见,在康熙皇帝玄烨出生前后的三四年间,“玄”字在顺治皇帝的心目中是十分重要的,儿子的名字里带着“玄”字,给洋“玛法”的赐物里两次带有“玄”字,  相似文献   

4.
论“侃”     
侃的定义“侃”字有两解:一言刚直,二言和乐。当把两个侃字复合使用,就又增加一解: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人们常使用的熟语“侃侃而谈”,就是这第三种含义。至于把侃侃而谈重又压缩成一个“侃”字,甚至不仅是指某些人说话的心态和神态,而且是指一种人际交流方式,直到指新闻、文艺等方面的一种流派、一种风格(例如有人称它是广播中的“谈话体”),还把推崇和实施这种流  相似文献   

5.
一个偶然的机会,古人集《列子》中提出的“通感”话题,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书中曰:“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这里的“同”,相当于现在的“通”,它是说人的感觉,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彼此可以打通。人们从听觉可以得到视觉感受,而从视觉可以得到嗅觉的感受。我们平时说,这个人嗓子很“亮”那个人说话很“甜”;这幅画“有声有色”,那篇文章“淡而无味”等,这些其实都是通感的作用。假如我们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个规律,把广播稿写得具体形象,写得既有声,又有色彩、场景和画面,让  相似文献   

6.
皇家不仅将故宫称“紫禁城”,还把帝王住的宫廷称为“紫庭”、“紫宫”、“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服称“紫衣”。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饭店往往都要声称自己有用宫廷秘方做的菜,即使是街头小摊也往往要把那圆溜溜的肉丸讲成是贡丸,把那黑不溜秋的黄酒说成是贡酒,以此招徕大众。而在电视里做的食品保健品广告,也每每挖空心思要和皇帝扯上关系,往往要让那假皇帝举起大拇指,连声赞叹,以此诱导大众。连武侠小说说到吃,也总以宫廷之菜为上,如《射雕英雄传》中写“九指神丐”——洪七公在皇宫大梁上连蹲三个月,吃那皇宫里的佳肴,临死前还不忘宫廷鸳鸯五珍烩。  相似文献   

8.
未来“网络”将跃居第一大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 《记者摇篮》2008,(7):13-14
网络的出现,迅速被人们所认识,短短几年便似“滚血球”一样迅猛发展,它的崛起,使过去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主流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开始愁着找“婆家”! 在舆论界,一直以来,人们习惯按照诞生的时间来排列位次,报纸、广播、电视自然成为顺序。后来,在媒体中又经常把这三家主流媒体称为第一媒体,第二媒体和第三媒体。  相似文献   

9.
《档案与社会》2002,(5):44-45
雍正七年编纂的《大义觉迷录》记载一则民间传闻:“圣祖皇帝(康熙)原传十四阿哥胤(礻题)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是说康熙传位遗诏原文是“皇位传十四子胤祯”(胤(礻题)原名胤祯,因雍正皇帝名胤稹,为避讳,胤禛当皇帝后,胤祯改名胤褪)。而康熙的第四子胤稹把遗诏的“十”改为“于”,“祯”改为“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颇为流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也已经为大家耳熟能详。常有人在发布消息时开玩笑说“奉天承运本人诏曰”,殊不知这在封建社会,是要招致杀头灭族之祸的。“奉天承运”四个字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本文略作阐释,疏漏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指正。  相似文献   

11.
经济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不愧是一位敬业的“留心记者”。他出差坐火车,也要与列车长夜话一番。他笔录的四个变化真真切切,感人至深。我极感兴趣的倒是这篇通讯的结尾:“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认为是好事,不过有好多问题人们还没闹明白。列车上议论的尽是这方面的‘热点’,特别是租让土地,上岁数的人思想就不通,把它跟租界混为一谈。可是到底不同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翻翻报纸,也找不着答案。您是经济日报的,我建个议,常到咱列车上来听听老百姓的议论,把‘热点’收集起来,挨个儿在报上作个回答,这报纸就更有看头啦!”(1992年11月21日经  相似文献   

12.
长春的伪皇宫博物院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183;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的帝宫,人们都习惯称它为“伪皇宫”。  相似文献   

13.
姜小彬  曹坚 《视听界》2001,(4):30-30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外,网络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些媒体竞争激烈,争夺受众,但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并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就广播来说,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如传播迅速、收听方便、参与性强等等。但同时,也有它的弱势,如一瞬即逝等等,从接受状态来说也有极为不利的一面,如有时人们虽然是在听广播,却常常是“一心二用”,甚至主要是干别的事情,听广播只是附带,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处于一种“不注意”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14.
“两会”新闻战,向来是“惊心动魄”的,那种紧张激烈的“高速运转”,常常令我在大会结束后好多天还缓不过神来。细细地数落,在每次“两会”间的十几天里,我平均发稿量都在四十条至五十条左右,而且报纸采用的情况也不错。于是就有人问我:“你不是驻团记者吗?有那么多稿写吗?”的确,作为驻地记者,当初我也是这样问自己的。在许多人看来,“两会”宏观上的”大  相似文献   

15.
树军  小浩 《出版参考》2006,(11):43-43
皇家不仅将故宫称“紫禁城”.还把帝王住的宫廷称为“紫庭”、“紫官”、“紫极”、“紫霄”等,帝都的道路称“紫陌”.皇帝的诏书称“紫诰”、“紫泥诏”、“紫书”,皇帝的车辇称“紫驮”.皇帝的衣服称“紫衣”。  相似文献   

16.
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广为人知的文苑珍言,其意思是明白如火的.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也与此意相近.“读书破万卷”中的一个“破”字可谓诗句之眼,突出了读书的多与勤.这大约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文字编辑是幕后英雄,这句话既充分体现了文字编辑的工作特点,也道出了该项工作的责任重大。“英雄”二字沉甸甸的,不是可以随处乱用的,可见对文字编辑给予的评价是很高的。但事实上文字编辑业务中的疏漏舛误屡见不鲜,严重阻碍着高质量读物的出版发行。对此,谨以本人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三个重要实际问题,谈些浅见。一戒见怪不怪“凯旋归来”一词,经常出现在书刊读物中,足见众多的文字编辑们并不觉得它有什么问题。其实在句子中使用“凯旋归来”一词,不但蛇足,而且不通。因为“凯旋”一词,已然明确地表明了“战胜归来”的含义。若以“凯旋归来”而论,岂不成了“战胜归来归来”了吗?有种说法认为“凯旋归来”较之“凯旋”用着顺畅,但只顾了顺畅是要出毛病的。像不时能听到的“如火如茶(荼)”、“培(涪)陵榨菜”等等。愚以为部分原因是读了白字,而大部分原因恐怕源于“顺畅”二字。形式上的朗朗上口,更利于以讹传讹;贻笑大方事小,贻害读者事大。设若把举世闻名的巴黎凯旋门,在文字上表达为“凯旋归来门”,读起来是否更加顺畅呢?相信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又如,关于汽车的时速(公里/小时),很长一段时间了,书刊读物甚至广播电视中,常“豪迈”地称之为“迈”。殊不知,这...  相似文献   

18.
林玮生 《文化遗产》2023,(2):136-142
一个古老文明的神祇形象(简称神象)均需经历兽形神、人兽神(即人兽同体)、人形神三个相态的递变演进。在这三个相态中,总有一个相态表现得更为饱满、更为凸显,这一相态即为神象的“主调相态”。主调相态隐藏着一个古老民族于神话时代的自我意识特征,也即是人类早期“主客分化”模式,它与该民族日后形成的文化样式密切相关。在世界古老文明中存在三大代表性的典型主调相态:古埃及兽形神(如荷拉斯)、古中国人兽神(如女娲)与古希腊人形神(如宙斯),基于神象三相递变与自我意识演进的阶段性对应规律,我们发现:三大主调相态隐藏着古老民族在早期“主客分化”上所形成的低位、中位、高位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继而相应地影响着三大文明日后的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9.
有两位读者在评报栏前边看边对话; 甲:“编辑记者的文学水平够高了,怎么还有这么多差错?”乙:“谁吃饭不掉几个饭粒?编辑、记者也是人不是神,一点差错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对话有贬也有谅解,但确实值得办报人深思。“吃饭掉饭粒”“吃馍掉馍花”,跟“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是一个意思,这是对“差错”的一种开脱和自谅,这种差错难免论也是影响报纸编校质量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20.
“邸钞”是清王朝用来公布朝廷政讯,具有中央政府公报性质的原始形态报纸,是封建最高统治者赖以传报朝廷政事动态,起到“与众阅看”、“众所惩劝”作用的政治宣传工具,也是封建统治集团人物赖以了解朝廷政事动态的主要途径,被当今的档案学者认为是清代在一定范围内发布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主要形式。清王朝对“邸钞”有着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传报组织系统和审查、传报制度。皇帝对“邸钞”的发布十分重视,甚至对哪些谕旨章奏应发布,哪些不应发布都由皇帝亲自决定。主持日常传报工作的是皇帝的办事机构军机处,由军机处把应发于“邸钞”的谕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