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露地栽培羊肚菌受自然气候影响极大,为了探索适宜室内栽培的菌株与光照条件,在设施大棚内利用周转筐栽培羊肚菌,研究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羊肚菌分离1号、羊肚菌分离2号的出菇情况以及不同遮阴处理对六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六妹羊肚菌的产量最高,每筐子实体朵数为13.4朵,每筐鲜菇质量为150.1 g,鲜菇商品性状较好,菌盖呈塔尖顶形,子实体呈灰黑色、大小适中,单朵鲜质量为11.2 g,菇柄最短,菌盖最长,菌盖最宽位置位于菌盖与菇柄连接处;梯棱羊肚菌的综合表现次于六妹羊肚菌,但优于羊肚菌分离1号和羊肚菌分离2号;盖1层遮阳网的六妹羊肚菌处理可以正常出菇,而不盖遮阳网和盖2层遮阳网的处理均无法正常出菇;因此,利用设施大棚栽培羊肚菌时,可以选择栽培六妹羊肚菌,在棚内加盖1层遮阳网,以保证出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8个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稻田栽培试验,通过观测不同羊肚菌菌株在整个生长周期的菌丝、无性孢子、菌核、原基、子实体等生长特点,比较分析了8个羊肚菌菌株出菇特点、产量和性状等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于苏南地区种植的羊肚菌菌株,为苏南地区羊肚菌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8个羊肚菌菌株中,以Y4菌株出菇时间最早,出菇整齐率高,抗逆性好,菌盖长度最长,产量最高,适合在苏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蘑菇疣孢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年来,蘑菇疣孢霉病在蘑菇主产区瘟疫般地蔓延起来,成为目前对蘑菇为害最严重的病害。本病发生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不亚于70年代严重发生的“胡桃肉状菌”,一旦发病,轻者严重减产,重者颗粒无收。疣孢霉病也称白腐病、湿泡病、褐腐病、水泡病。其病原菌是菌盖疣孢霉和红丝菌疣孢霉,是一种土壤真菌,广泛分布在土表、土层2-9厘米处,病菌的孢子活力在一年以上。蘑菇一旦染上病菌,正在生长中的蘑菇会产生菇柄膨大变形、变质、并呈现各种歪扭的形状,有的菇盖表面长出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有的长成菇盖和菇柄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蘑菇白腐病(湿泡病),是一种由菌盖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地处温带种植蘑菇的西方国家已有许多有关白腐病的生物学、流行病学及防治的报道。然而有关地处亚热带地区,如使用塑料大棚蘑菇房的台湾,蘑菇白腐病的报道所见不多,对该病原菌生理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疣孢霉病又叫水泡病、白腐病,是由疣孢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双孢蘑菇的重要病害。1症状表现1.1菌丝感染双孢蘑菇菌丝在土壤中形成菌索时被感染的,会在菇床表面形成一堆堆白色绒状物,直径可达15厘米以上,有的变成黄褐色,表面渗出褐色水珠,有臭气。1.2菇蕾染病表现为正常菇还未出时,病菇就大量生长了,一般病菇比正常菇提前3~4天出菇,其菌盖和菌柄交界处及菌柄基部会长出白色绒毛状  相似文献   

6.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雨水多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2005年福建省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1病害发生特点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葡萄白腐壳霉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主要危害果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6个羊肚菌菌株的核桃林下栽培试验,以期为大理地区羊肚菌的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观测各个品种羊肚菌菌丝、菌核、原基、子实体整个生长周期的特点,综合对比分析了各个品种在成熟时间、出菇特点、品质、产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内,6个羊肚菌试验菌株中以六妹系列的LL-1出菇时间最早、品质最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正>福建省古田县组织实施的"羊肚菌菌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课题,在海拔300 m~900 m地区进行出菇试验,目前已陆续出菇,一朵朵破土而出的羊肚菌标志着羊肚菌这个珍稀菌类在古田试验种植成功。经技术人员测量,试验基地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3种因素对尖顶羊肚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火土、杨树浸泡液对羊肚菌出菇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当用4kg杨树枝浸泡液喷洒时,出菇量最高,平均每堆出菇重量为1.34kg;当施用2kg石灰时,出菇重量达到O.849kg;当施用4kg火土时,出菇量达到1.089kg,各因素的刺激作用顺序为杨树浸泡液〉火土〉石灰。  相似文献   

10.
以前期人工驯化出的耐高温羊肚菌菌株M840和高产菌株M40为亲本,在单孢分离进行基因测序后确定2种不同交配型菌丝进行单孢杂交,进行羊肚菌高产菌株的选育,以期为羊肚菌优良菌株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经过出菇验证、遗传稳定性分析验证、农艺性状优良子实体分离、二代栽培出菇验证,最后获得了产量稳定且高产菌株Z5。  相似文献   

11.
斑叶露兜树茎腐病病原鉴定及植株体内菌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建新花卉基地采集表现茎腐症状的斑叶露兜树病株,采用常规方法分离获得10个镰刀菌菌株;经Booth镰刀菌鉴定方法及菌株的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为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将所鉴定的菌株回接健康斑叶露兜树,可使植株表现茎腐病症状。将斑叶露兜树无症株(AS)与病株(S)分段取样,研究该菌在斑叶露兜树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含菌量因植株部位和发病状态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经不同部位取样分析,无症株和病株均表现为茎部含菌量最高,根部次之,叶部最低;在不同发病状态的植株中,病株的含菌量显著高于无症株。  相似文献   

12.
化学药剂敌力脱与拮抗细菌协同作用防治梨轮纹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京、连云港、高邮三地的梨园采样,分离得到梨轮纹病病原菌25株及871个细菌分离物,25株病原菌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菌株N-BG-L5的致病力最强;871细菌分离物拮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细菌sf628对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性,抑菌圈直径达45mm。常见26种化学药剂对梨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敌力脱能有效抑制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EC50值为0.1522mg·L-1。将拮抗细菌sf628与25%敌力脱进行复配,结果表明配比为1∶3、1∶2、1∶1、2∶1时增效比均大于1.5,2种单剂复配后有增效作用。其中配比为1∶3时对梨轮纹病菌的毒力最强,增效比为2.942。拮抗细菌sf628与25%敌力脱配比为3∶1时,增效比为1.071,2种单剂复配后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对草莓育苗圃内发病草莓根部进行组织培养、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初步判断该病原菌菌株为土赤壳属病原菌.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初步鉴定该病原菌菌株ZJ16属于土赤壳属,但不能鉴定到种,又选择土赤壳属特异基因EF-1α和Histone H3基因引物序...  相似文献   

14.
火龙果茎腐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火龙果茎腐病进行诊断和鉴定,观察其病原菌形态及培养性状,并初步测定不同火龙果品种的抗病性及几种药剂对该病害的室内毒力。鉴定结果表明,火龙果茎腐病病原为Bipolaris cactivora,30℃为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初步发现黄皮白肉火龙果对该菌的抗病性最强,红皮白肉火龙果次之,红皮红肉火龙果抗病性最差。供试药剂中25%丙环唑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胡长志 《长江蔬菜》2013,(18):92-94
莲腐败病是白莲种植区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试验对发病白莲上的病原茵进行分离鉴定。该病原分离物在PSA培养基上气生茵丝由白色渐变成深紫色,并产生大小两种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稍呈弯曲,两端尖细,大小为(39.1-55.2)μm×(2.8~4.6)p,m,多为3个隔膜,少部分为1-2隔或4~5隔;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无隔膜,大小为(5.0~9.2)μm×(2.0~3.5)μm。致病性测定表明分离物能100%引起白莲出现典型的白莲腐败病的症状。ITSl/ITS4的PCR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Fusariumoxysporum£sp.nelumbicola的序列同源性为99%。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物为尖孢镰刀茵莲专化型Foxysporum f.sp.ndumbicola。  相似文献   

16.
薤软腐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sub sp.carotovora)引起的。有病鳞茎和带菌土壤是大田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导致组织腐烂,甚至全株死亡。经人工接种试验,该病菌至少能为害7科14种植物。在发病初期使用24%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00~200mg·kg-1水溶液、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液和45%代森铵水剂600~900倍液等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江西省南昌市郊区梨轮纹病菌的种类归属,本文从果园采集呈典型症状的梨轮纹病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菌分离和病菌纯化,获得5个梨轮纹病菌分离株,其培养性状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培养性状一致。用菌饼对离体梨枝条进行接种,结果5个分离株均导致典型病斑,对该病斑进行再分离,又分离到与原接种菌一致的病原菌。任选其中的一个分离株NC-1进行rDNA-ITS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片段长为543bp的核苷酸序列,通过BLAST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葡萄座腔菌的同源性高达100%。结果表明,南昌市郊区梨轮纹病菌属于葡萄座腔菌。  相似文献   

18.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brassicae(Berk.)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citri Ellis et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9.
凤舞剑  朱强  白耀博  曹丹  陶佩琳 《蔬菜》2021,(12):40-45
为了有效防控草莓根腐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徐州地区草莓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离、纯化后获取了5个真菌菌株,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碱基序列测定结果比对发现:CMGF-1是胶孢炭疽菌或其亚种,CMGF-2和CMGF-3是棒孢拟盘多毛孢或其亚种,CMGF-4和CMGF-5是串珠镰刀菌或其亚种。黑根根腐的致病菌主要是镰刀菌和拟盘多毛孢菌,而红中柱根腐的致病菌是胶孢炭疽菌。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山西省太谷县疑似镰孢刀菌引起的甜瓜果实新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柯赫氏法则明确其致病性。基于形态特征以及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组蛋白(Histone 3)和线粒体中核糖体小亚基(mtSSU)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均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温度为20~35℃菌丝生长较快,20~25℃产孢量最大;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和木糖等碳源适合菌丝生长,产孢的最佳碳源为乳糖;病原菌在多种氮源上均能较好生长,产孢的最佳氮源为酵母粉;pH为8时菌丝生长最快,不同pH处理的产孢量间差异不显著;病原菌在全光照和全黑暗条件下能较好生长,不同光照条件下产孢量差异不显著;菌丝致死温度为61℃(10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