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敏 《化工质量》2003,(2):25-26
一、名牌产品也需市场导向现在,企业对于实施名牌战略都很重视,有不少企业已打出了自己的名牌产品,有的还创出了国际名牌。然而,一些名牌产品企业,对名牌也需坚持市场导向的问题缺乏深刻认识。他们以为,名牌产品市场消费号召力很大,肯定能在市场上热销,不存在市场导向问题。这种静止地对待动态市场变化的看法有失偏颇,在市场变化频率日益加快和新的名牌产品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注定是要“大  相似文献   

2.
名牌之路     
郑健 《化工质量》2001,(6):35-35
名牌产品的称号是诱人的,而通向名牌之路,也是值得好好琢磨琢磨的。 有句大俗话:泰山不是堆的,好汉不是吹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名牌不是评的。因为,名牌产品是企业创出来的。文件上明明白白写着“企业是名牌产品的主体,创名牌产品的基础在企业”。记得曾看过国外一份关于品牌影响力的统计调查,好像第一是可口可乐,第二是索尼,当今天下,提起索尼,当真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了,不论评与不评,又有谁能否认它是名牌产  相似文献   

3.
丁军 《化工质量》2003,(4):23-23
创造名牌产品,实施名牌战略,这不仅成为当今企业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企业的实际行动。名牌必须是产品质量优良,主要指标符合质量技术标准。名牌战略则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围  相似文献   

4.
名牌产品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和“法宝”,也是企业取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可靠“资本”,所以,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创名牌、保名牌。然而,产品是名牌不一定在市场也是名牌,产品名牌不等于市场名牌。一般说来,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大都具有良好的效益。但在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抱着名牌产品却不断亏损。如内蒙  相似文献   

5.
名牌集中反映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优势,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占领市场的“王牌”。近几年来,我国的名牌产品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世界名牌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临着严竣的挑战。因此,我国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销售、设计、生产诸多方面,进行周密的布置和安排,开屐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现培育名牌、抢占市场、增强实力、良性发展的目标 一、牢固树立名牌意识  相似文献   

6.
名牌之于企业,如同生命对于一个人一样重要,国内许多知名企业都视名牌产品为企业的生命。但凡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刻意追求、创造名牌产品。然而,有不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感到牌子难亮,名字难扬,有的甚至经不起风浪,自愧相形见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缺乏“名牌员工”  相似文献   

7.
为了宣传中国名牌产品,引导企业树立名牌意识,进一步加快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91类产品中开展了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经企业自愿申请,专业委员会严格评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了532家企业生产的556个产品为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91类产品中开展了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经企业申请,专业委员会严格评价,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了532家企业生产的556个产品为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为了宣传中国名牌产品,引导企业树立名牌意识,进一步加快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获得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532家企业通报表彰。  相似文献   

9.
自我国实施名牌战略推进工作以来,香化行业除了化妆品多年来被列入名牌产品推荐目录,香料香精产品始终与名牌评选无缘。因此长时期以来,再好的香料香精企业及其产品,也无法获得中国名牌称号。这一“坚冰”在2006年11月8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发布第8号公告,公布了《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目录》,香料香精被列为轻工家电行业一栏中2009年重点培育目录首项,这意味着历来无缘争创中国名牌产品的香料香精,终可在争创“中国名牌”的平台上崭露头角,拥有了“中国名牌”称号的“准入资格”。  相似文献   

10.
孙宁 《山东陶瓷》2005,28(5):8-8
[本刊讯]2005年9月1日,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进行了表彰。硅苑科技“硅苑牌日用陶瓷”被评为“中国名牌”,成为首批获得“中国名牌”的日用陶瓷产品。殷书建总经理代表企业接受了颁奖。  相似文献   

11.
皖肃 《化工质量》2003,(6):30-30
一个企业创造一个名牌产品实为不易,而一旦创出名牌,却认为万事大吉,忽视了对名牌产品的管理和保护,则往往前功尽弃。在这里,有些名牌企业抱着“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落后营销观念,结果吃了很大的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和经营决策上的失误。众所周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创出名牌产品,不外乎3件“法宝”: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塑造形象的广告宣传,三者缺一不可。而眼下我们一些名牌企业在产品扬名国内和国际市场后,却只重视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和售后服务,对产品质量升级及持续宣传投入减少或不投入,结果造成产品积压,知名度下降,效益滑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涂料》2005,20(9):6-7
编者按: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于2002年开始进行中国名牌产品的培育,2004年正式启动行业名牌推进计划,2005年3月29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以2005年第一号公告,将"建筑涂料(内外墙)"列入了2005年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范围.2005年9月1日,业界关注的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揭晓.经过几年的培育,8家企业的华润牌、大象牌、三棵树牌、嘉宝莉牌、菊花牌、紫荆花牌、南宝牌、海虹牌为涂料行业的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它的诞生,为涂料行业推进名牌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开端,涂料行业从此有了民族工业自己的名牌产品.为加快培育和引导更多的涂料企业争创"中国名牌",我们特邀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的涂料企业介绍创中国名牌过程中的主要经验和感想,供同行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许芝玲 《山东化工》2000,29(6):47-48
日前 ,《枣庄日报》公布了一九九九年度山东名牌、枣庄名牌产品名单 ,兖矿鲁南化肥厂的“落风山”牌尿素和“喜鹊”牌碳酸钾榜上有名 ,这两种产品已连续两年分别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和枣庄市名牌产品 ,这是该厂强化质量管理 ,实施名牌战略取得的又一突出成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 ,兖矿鲁南化肥厂认识到 ,市场经济就是名牌经济 ,名牌产品就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和效益。因此 ,企业不断强化质量管理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并制定了创名牌的措施 ,开展了全员创名牌的活动。企业的具体作法是 :一、健全组织 ,落实职能。为了形成层层抓质量、创名牌…  相似文献   

14.
《天津化工》2010,24(2):4-4
<正>在天津市政府召开的2009年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表彰会上,对获得2009年名牌产品称号的生产企业进行表彰奖励。近年来,本市高度重视名牌工作,围绕加快构建"三高"  相似文献   

15.
最近某市一家知名的水泥企业因一起质量事故,赔偿用户上百万元,结果元气大伤。该企业产品在当地实属名牌产品。正是这样的名牌产品却在不经意间出此纰漏。名牌意味着什么呢?名牌固然是一种荣耀,但那也只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企业若仍然停留在习惯思维上,放松警惕,或满足于过去成绩上,那么自然会疏于管理,懒于革新。产品质量自然也就难以保证。这也算是一种“名牌效应”,是名牌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老牌≠名牌     
洪亮 《化工质量》2003,(1):28-28
老牌≠名牌,我们的一些老牌产品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垄断生产的产物。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很多生产老牌产品的企业跟不上市场变化,因而纷纷落马。其实,真正的名牌并不是厂家自封的,而是由消费者认可的,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有鉴于此,我们将如可增强产品竞争力,创造消费者认可的名牌产品呢? 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不要满足于已有产品风格。老牌产品并非一无是处,其实也有很多优点。但是,其致命的缺憾是产品风格单一,跟不上人们的需求。80年代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己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名牌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没有名牌的企业在竞争中就会显得软弱无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海外名牌产品纷纷抢摊登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对国内企业形成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名牌战略的实施,在创名牌、保名牌的过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但是,由于当前不少企业在对名牌的理解和创建上陷入了误区,致使名牌战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只有走出这些误区,破除对名牌的误解,才能在实施名牌战略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名牌战略得以正确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有一位初出道的却异常精明的推销员,他致力于推销名牌皮鞋,哪怕有时做了赔本的生意,也不放弃自己的宗旨。久而久之,他在商场上把自己也推销成了抢手的“名牌”。有商家想要找到名牌产品的供货源,首先就想到了这位名牌推销员。后来,这位推销员也渐渐明白其推销产品为什么总是热销的个中奥妙:他提供给商家的虽然是质量上乘的、款式新颖的皮鞋产品,但都不是名牌产品,商家向顾客不厌其烦地宣传“这是谁谁  相似文献   

19.
“名牌产品离不开名牌服务”,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很能给人以启迪。现在,广大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中,都很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广告宣传攻势,对于搞好售后服务也越来越重视。所有这一切,对于推出名牌和增强名牌产品的营销竞争力,无疑都是很有好处的。然而,按照名牌产品经营也需要名牌服务相配套的要求,不少企业的服务工作则还有较大差距,离“服务创名牌”的标准就相差更远。综观不少名牌产品企业的服务,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有的重产品售后服务,售前服务却比较薄弱;有的特约维修点虽已设到全国不少中等城市,但还没有进一步延伸到县城,至于将服务触角一直延伸到广大农村的,则更是凤毛麟角;有的安装调试服务虽比较周到,但对自己科技含量较高产品的技术培训却搞得不好,知识服务没有跟上……凡此等等,不一而足,都充分表明,我们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服务,按照与名牌产品相配套和在服务上也打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名牌效应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企业角度,它集中体现于金钱效应、识别效应和名人效应三个方面。名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远大于非名牌产品,金钱效应随之而来,品牌的缔造者扬名于世,名人效应由之产生,识别效应也易理解。它们的关系可见图1。这三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