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融合的意义绝不是只做新媒体,也不是新媒体只做一样产品,辽沈晚报努力让报纸更有深度,更加精致,更加有味道,让网络更快速,更互动,更聚合。报纸以更敏锐的眼光,更深厚的底蕴,让内容更能触及心灵,触及人性,触及事物的本质。网络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新闻、生活资讯。中央厨房式结构就是打造一个全天候、全媒体的编辑部,使编辑部与受众之间从单向的新闻传播变为双向的互动。"中央厨房"各平台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生产适销  相似文献   

2.
张美玲 《传媒》2018,(14):70-71
融合编辑部是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为完成新闻生产相互协作编辑办公的新闻编辑部,能够体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个平台交互运作的新型编辑部形式.融合编辑部的成立是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变革的基础.本文从融合编辑部的定义、创新实践、类型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根据融合编辑部中报纸和网络媒体互动模式,将融合编辑部分为"改良"模式、"改革"模式、"断裂"模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作为传统的纸媒,报纸新闻的信息量在信息化时代没有太多的优势,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报纸新闻的采编写作技巧,才能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本文探究如何提升报纸新闻的采编写作技巧,从而提高报纸新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带来时代的变革,新媒体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产物之一,标志着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新媒体的发展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新闻行业相比较,新媒体在传播范围与传播效率以及互动性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报纸新闻传播这种传统新闻形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扭转报纸新闻传播烦人颓势,从业者们正在积极探索新闻报纸与新媒体相结合的途径,力求改变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使报纸新闻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既要保留报纸新闻的传统优势,又要加以创新与时代接轨,从业者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逐渐地找到了报纸新闻新的发展思路,使报纸新闻焕发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5.
媒体管家     
<正>全国报纸媒体广告继续下滑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报业整体继续下滑。其中,前三季度全国报业广告收入急剧下降,平均下滑16%,全国43家党报集团,今年上半年新增亏损13家。广州日报中央编辑部正式运作12月1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央编辑部正式运作。这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央编辑部由夜编中心、大洋网、全媒体中心、音视频部、数字新闻实验室等部门组成,搭建跨越纸媒和新媒体的新闻统筹平台,将把新闻生产带入"滚动采集、滚动发布;统一指挥、统一把关;多元呈现、多媒传播"的融  相似文献   

6.
融媒体背景下,各式各样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迫在眉睫。从多元化角度来看,新媒体的涌现为传统纸媒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希望,报纸新闻传播行业的专业人员需要立足当下的发展前景,对报纸传播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全新的改变,在融媒体时代中找到自身的独特发展之路。本文将对融媒体背景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媒体不断出新,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途径的同时,也使得传统报纸媒体出现窘困境地,新媒体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方式,强有力地吸引受众的兴趣。新媒体时代下,对传统报纸媒业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也对报纸新闻记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融合新媒体,才能使传统报纸走上发展的新道路。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的地市报纸新闻记者角色进行探究分析,给地市报纸新闻记者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杉 《青年记者》2012,(10):78-79
《西雅图时报》创刊于1896年,是美国华盛顿州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旗下网站seattletimes.com是美国西北部地区访问量最高的报纸网站.该报曾八次获得普利策奖,以调查新闻蜚声国际. 近年来,国外报纸为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编辑部进行了重组,例如《每日电讯报》的“中央辐射型”编辑部、《卫报》编辑部采用“Pod(豆英)”式布局、《今日美国》编辑部形成扁平化管理结构,都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获得了不断的发展,推动我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融媒体”时代,即对传统媒体进行创新与完善,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有机结合。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报纸新闻报道领域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报纸新闻报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对工作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以便有效促进新闻采编工作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报刊图书     
《传媒》2015,(1):7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央编辑部"运营2014年12月1日,在《广州日报》迎来60岁生日当天,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央编辑部"正式运营。据了解,正式运营的"中央编辑部"由夜班编辑中心、大洋网、全媒体中心、音视频部、数字新闻实验室等部门组成,目的是搭建跨越纸媒和新媒体的新闻统筹平台。"中央编辑部"将把新闻生产带入"滚动采集、滚动发布,统一指挥、统一把关,多元呈现、多媒传播"的融合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报纸新闻语言一直在变化与革新,呈现了差异化的语言特性.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对报纸新闻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严肃、严谨的报纸新闻语言逐渐发生变化,开始注重语言的平民化、趣味性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在语言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受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报纸新闻语言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因此,相关报纸工作人员要把握语言变化,强化语言规范,保障报纸新闻语言的正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亚楠 《新闻传播》2023,(16):92-94
地方报纸是传统大众媒介市场中当地受众了解本地新闻最为主要的信息渠道。随着新媒体的日渐兴起,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迫使地方报纸进行了线上迁移和传播。本文从地方报纸的发展困境入手,剖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报纸信息生产的主要变化,并以新媒体平台的特征为切入点,帮助地方报纸进行转型,找到与新媒体融合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现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新闻传媒领域,催生了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报纸新闻媒体带来了极大冲击和影响。本文简单分析了报纸新闻策划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常见问题,并对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策划优化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报纸产生了巨大影响,报纸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既要扬长避短,巩固发扬报纸媒体的传统优势,又要坚持新闻立报、读者第一、看点第一的原则,直击社会、贴近百姓。《承德晚报》在不断打造精品、加强新闻策划、抓住新闻典型、抓住社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闻手段,表现出了巨大的发展实力和潜力,也不断的冲击着传统的报纸新闻。新闻记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对报纸采编进行深入的解读,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提高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报纸微博:对报纸新闻生产机制及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纸微博是传统报纸进入新媒体的桥头堡,也是传统报纸应对网络竞争的重要手段.借助于高科技途径和高效率的传播方式.报纸微博极有可能改变未来报纸的面貌.本文着重分析报纸微博对传统报纸的载体延伸影响、对传统报纸新闻生产机制的创新性变革以及对报纸自身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报纸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上个世纪,报纸业经历了由传媒业的巨头到被新媒体发展的冲击地位逐日下降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后,新媒体的种类、形式呈现出了更蓬勃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报纸新闻在这个潮流下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报纸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快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受众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纸媒(尤其是报纸)由于受到出版、发行速度等因素的限制,读者市场受到了严峻挑战。传统纸媒在与新媒体博弈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借助、利用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全面、权威的新闻资讯。这就要求传统纸媒的新闻记者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学习技术,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试以“云拍”新闻(云报纸)为例,从技术角度试析传统纸媒记者如何利用手中现有器材拍摄符合技术要求的新闻视频。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信息网络化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媒体形式逐渐发展变化,我国逐渐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媒体传播形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报纸新闻传播形式是其中受冲击最大的。那么,为了能够实现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就需要我国的报纸新闻传播深度分析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而让报纸新闻传播能够更好地把握住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实现传播形式的转变,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以其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广泛,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也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阅读习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报纸新闻传播陷入困境,读者流失、阅读量降低、广告锐减等问题都冲击着传统报纸新闻传播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报纸新闻传播必须发挥其独有优势,以专业性和优秀的传播质量保持深度新闻的舆论主导权,并积极开展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实现报纸新闻传播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