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DM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给予激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复方血栓通口服,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VEGF、PDGF、IL-1水平,眼部情况(视力、微血管瘤数、黄斑区荧光面积、眼底出血面积)及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45/6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8.3%(29/60)(P<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VEGF、PDGF、IL-1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视力均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微血管瘤数、黄斑区荧光面积、眼底出血面积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联合激光治疗DME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血清VEGF、PDGF、IL-1水平有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4—11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为3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眼血流动力学、视力及视野范围改善情况,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V无改变(P0.05),EDV显著增高(P0.05),RI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2组患者睫状后短动脉PSV、EDV及RI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V显著增高(P0.05),EDV无改变(P0.05),RI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显著改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力及增大视野范围,可能与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RP)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HRP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114眼)和观察组(60例,116眼),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降压、改善生活方式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测量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MFV)、阻力指数(RI),根据患者眼底变化、症状、视力判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状况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1.23%显著高于对照组67.2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改善HRP患者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2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升高(P均<0.05),循环阻力指数(RI)和脉动指数(PI)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应用左旋卡尼汀治疗,研究组37例应用左旋卡尼汀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评定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检测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收缩期时间(Ts)、收缩期速度时间积分(S-VTI)和收缩期峰值速度(Vs)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全血黏度高切值、全血黏度低切值和血浆比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强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通散眼部热熨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血流的影响。方法将90例轻中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水熨组和药熨组。3组均给予常规控制血糖联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在此基础上,药熨组予以自拟温通散眼部热熨,水熨组予以蒸馏水热熨,均每天1次,治疗3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3组治疗前后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以及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统计3组眼底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眼动脉舒张末期最大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药熨组眼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水熨组和药熨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3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药熨组眼动脉阻力指数和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变化差值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眼底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温通散眼部热熨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血管阻力指数及视网膜中央静脉流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心率、平均动脉压、体循环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心排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结合针刺治疗老年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益气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快(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采用益气活血汤配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显著减轻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心方联合米力农、多巴胺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米力农联合多巴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心方治疗,治疗2个月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心肌酶指标和血清MMP-9、TIMP-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R、SBP、DBP、SVR、SVRI、TFC及血清MMP-9、CK、LDH、HDBH、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TIMP-1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心方联合米力农、多巴胺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肌酶相关指标,调节血清MMP-9、TIMP-1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部功能、疼痛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湖北省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患者应用激光照射治疗,研究组47例患者应用针刺联合激光照射治疗,治疗10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对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以及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测定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颈椎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颈椎功能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MF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联合激光照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改善颈椎功能与减轻疼痛方面效果颇为显著,有助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血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益气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 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3周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改善(P 0.05),同时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改良ESCV评分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3周后两组改良ESCV评分各项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改善(P 0.05),同时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颈部血流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药目血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门诊174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目血康胶囊,3粒/次,3次/d,连续6个月;对照组仅糖尿病综合治疗。对2组病人服药前及服药后6个月眼部视力、眼底出血、微血管瘤改变及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患者的眼动脉的收缩末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显著增高,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显著降低(P0.01),总有效率90.08%,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改善;治疗组眼底视网膜出血减轻,微血管瘤减少,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口服目血康胶囊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减轻眼底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治疗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患者血脂及眼底微动脉瘤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并分析对眼底微动脉瘤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G、TC、LDL-C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且与治疗后的对照组对比TG、TC、LDL-C也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微动脉瘤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及减少眼底微动脉瘤数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青光眼术后应用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效果。方法: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两组均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复方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视功能及眼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视力、EDV及PSV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总灰度值、F-VER峰值及R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血栓通可改善青光眼术后眼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9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2组均予以常规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清hs-CRP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平均血流量(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管特性阻抗(Zc)及血管外周阻力(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管彩超检测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能显著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医院就诊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复荣通脉胶囊治疗,治疗20周后评价两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大于对照组(80.00%)(P0.05)。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步行受损问卷(WI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均无差异(P 0.05),治疗后,试验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血小板数量(PLT)大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峰值和血小板容积(PCT)无显著性变化(P 0.05)。结论复荣通脉胶囊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及血小板参数,具有推荐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予血栓通(冻干)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8例予丹参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观察有效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肝肾功能、大便隐血等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10,P(0.05),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羟苯磺酸钙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各项指标改变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相比,中药研究组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P0.05),同时眼底检查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各项指标均出现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以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同时提高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脂、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心肌灌注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完全心肌灌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TC、TG、HDL-C、LDL-C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 d 2组hs-CRP、IL-6、v WF均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1个月2组hs-CRP、IL-6、ET、Fg、v WF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血管灌注效果,降低患者血脂并减少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