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自然环境中,元素铬主要以三价铬及六价铬的形式存在。已经证明,微量三价铬是动物机体及人体的必需元素,供给三价铬具有降血糖、血脂及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缺铬可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然而六价铬则是有害元素,六价铬及其化合物是强氧化剂和致敏剂,腐蚀、刺激作用强,除可以致皮肤、粘膜的局部损伤外,并对全身有中毒作用。动物实验表明,不同形态的六价铬化合物,导致肿瘤发生的几率不同。  相似文献   

2.
用亚硫酸钠将电镀废液中的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用硫化钠除去铜,用氢氧化钠沉淀三价铬后,用一定量的硫酸溶解氢氧化铬后得到碱式硫酸铬加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六价铬的测定,对清洁水样普遍采用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但对于有颜色的水样,特别是深色水样,该法就不适用了。若以化学氧化去色能满足脱色要求,且若不先分离不同价态的铬,就采用氧化除色、则三价铬便转为六价铬、故测定结果为总铬。铬溶液中,六价铬主要为 CrO_4~=、CrO_7~=阴离子、三价铬是以Cr~(+3)阳离子出现,可先  相似文献   

4.
处理含六价铬废水的方法,是往该废水中加入氯化亚铁或氯化铁和稀硫酸,在中性状态使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而后往中和还原的废水中加入凝絮剂,沉淀出三价铬。最后将沉淀物脱水干燥。宴例:把含六价铬的废水贮于水槽。在中和还原槽中,预先放置铁粉2.5kg,慢慢加入35%盐酸5L,搅拌,  相似文献   

5.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高色度含铬废水中的六价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前处理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的测定高色度含铬废水中六价铬的分析方法。使用聚合氯化铝作为絮凝剂,利用三价铬在弱碱性条件下易产生沉淀的特点,实现样品溶液中三价铬与六价铬的定量分离,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溶液中的六价铬。实际样品中六价铬的加标回收率在95.8%~98.2%之间,检出限为0.05mg/L。  相似文献   

6.
有机肥对铬污染土壤解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早已注意到铬对土壤和作物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但较为详细的研究与普查工作却是近几年才开始。关于土壤中铬的本底值、三价铬和六价铬的毒害状况及污染指标的研究国内均有报道,而国外则比较注重于铬的毒害机理的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在不同的作物上,施用不同的厩肥,以探讨不同浓度的六价铬(Cr~(+6))、三价铬(Cr~(+3))对作物生长发育的毒害及其在作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对活性炭与水合肼的相互作用;活性炭对六价铬处理效果的影响;水合肼对六价铬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二者联合使用时六价铬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的研究和探讨.并且通过小型流动连续试验进一步证明,在活性炭的催化和吸附作用下,采用水合肼作还原剂,可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生成氢氧化铬沉淀除去,使处理后排水中六价铬的含量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0.5mg/l),并能使处理后的水循环使用,实现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电镀含铬废水的来源很多,有镀铬、镀锌钝化、铝电解抛光、铝硬质阳极氧化、铬酸退铜、铜及铜合金钝化等工艺过程中的清洗废水,其中以镀锌钝化含铬清洗废水为面大量广。废水中的六价铬是毒性较强的物质,因为六价铬在酸性溶液中易与有机物反应还原为三价铬,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六价铬的毒性主要表现在这种氧化作用上。六价铬还具有透过生物体膜的作用。关于铬的致癌作用,其说不一,尚无定论,但六价铬能引起肺癌则早已被人们公认。在电镀行业含铬废水治理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钒业废水的六价铬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景龙 《环境工程》2008,26(3):54-55
利用原处理系统中Na2S的还原性,与废水中具有氧化性的六价铬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然后利用化学沉淀法去除,达到治理六价铬的目的,经工程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铬是水质监测项目之一。对人体而言,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大100倍;而三价铬对鱼的毒性却比六价铬大得多。因此,分别测定水中两种价态铬的含量,在环境分析中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测定天然水中微量铬的方法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中,有的需经分离,手续麻烦,且灵敏度低。化学发光法采用鲁米诺—过氧化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铬酸和硫酸在有机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出硫酸铬(Ⅲ),随后开展利用三价硫酸铬取代六价的铬酸的工艺实验,研究并改进了镀液配方,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同时对三价铬电镀和六价铬电镀在原材料、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索出了改进三价铬电镀产品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旋风炉中掺烧铬渣以消除铬渣毒害的试验.经过连续五天的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旋风炉热强高等特点,烧煤和铬渣的混合料,可在保证正常发电的前提下,将六价铬离子比较彻底地还原为三价铬离子.燃烧后的水淬炉渣及水淬水中检不出六价铬离子,从而为铬渣处理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铬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的发展,铬在许多行业得以重要应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为主,其中六价铬毒性较大。本文根据土壤中铬的物理、化学性质介绍了铬修复技术中固化/稳定化法、化学淋洗法、电动力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并对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滞洪型平原水库库区底泥中铬的主要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滞洪型平原垂向水动力影响下铬的迁移转化机理。该研究通过开展土柱试验,模拟底泥渗滤系统,探究水动力等条件变化的影响下铬在库区底泥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土样表层铬含量较高,随采样的深度增加,铬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20 cm左右铬含量开始升高,在35~40 cm处,出现铬含量峰值,随后含量逐渐降低。蓄水高度的不同对铬运移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且处于上部的土样受水环境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土样中的铬随水流不断向下运移。当蓄水高度为0.5 m时,即地表水与地下水间水力梯度较小时,不同取样高度的铬含量有所变化,但相对较小;当蓄水高度为1 m时,即地表水与地下水间水力梯度较大时,向下运移的量也随之增大。当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较弱的冬季时,随着地表水入渗量的大大减少,三价铬与六价铬之间的含量变化也并不明显,但也依然存在着较弱的氧化还原反应,且这种反应在表层比较明显。无论在何种岩性的土壤中,三价铬的含量均远大于六价铬,且三价铬的迁移性也弱于六价铬。因此当地表水向下入渗补给地下水时,多孔介质中的铬也随水流向下运移,运移量也随蓄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且表层土样受水环境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与此同时,土柱中的化学反应也不断进行着,还原反应明显,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导致三价铬的含量增加;在冬季,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虽减弱,但底泥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仍不断发生,重金属铬也呈现一个向下运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测定固体废物实际样品中的六价铬时,往往存在着三价铬的干扰。利用传统的酸消解前处理无法有效地去除三价铬的干扰。运用碱消解前处理虽然可以消除三价铬的干扰,但由于前处理过程中,溶出液有色且基本为黄色,对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造成较大干扰。故建立碱消解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方法不仅解决了三价铬的干扰,并避免了溶出液对测定结果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正> 含铬废水的成分中,六价铬含量高,毒性大。研究表明,高浓度的铬是有毒的,可引起突变、致癌和致畸。毒性的大小依铬的浓度而定。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高100倍。实践证明,若水中六价铬的含量超过0.1mg/l,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国家规定饮用水中六价铬的含量不超过0.05mg/l;地面水中不超过0.1mg/l;工业废水中不超过0.5mg/l。而镀铬清洗水中六价铬含量一般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十倍至数百倍,而一些铬酸盐生产厂的废水中含铬量竞达几千毫克/升。大量的铬进入水体,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一、镀铬废液的处理和回收 铬在废液中主要以三价和六价两种状态存在,三价铬的毒性一般认为较小,六价铬已确证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物,早在1827年就有毒性的报告了,随后又陆续报告它会引起鼻穿孔、皮肤溃疡和肺癌等,很稀的含铬废水(1.0毫克/升)就可使鱼类死亡,水中含铬酸浓度在5—6毫克/升时就会使农作物枯死,这样,含铬污水的处理就成了保护环境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我国在1973年已规定六价铬废水的排放标准为0.5毫克/升。 目前国内外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化学  相似文献   

18.
膨润土对不同价态铬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对铬的2种价态化合物(三价铬和六价铬)在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3种不同形式的吸附等温线的比较,选择出最符合2种价态铬化合物的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线,确定三价铬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0.47 mg/g,同时还研究了pH值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石灰及2种表面活性剂SN-1和ABSN对铬的吸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铬是电镀废水处理中的重点之一.金属铬几乎无毒,二价铬一般认为是无毒的,其余的铬化合物,在一定浓度下,都是有不同毒性的.三价铬的毒性约是六价铬的1/100,是人体必须有的微量元素.六价铬有致癌作用,对皮肤有刺激和过敏作用.电镀废水中主要含有六价铬化合物.文章介绍了含铬电镀废水的来源及含铬电镀废水处理工艺分类,重点介绍化学沉淀法处理电镀废水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泰安市一处多年前受电镀铬严重污染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六价铬在不同岩土中吸附、转化及迁移的特征和规律,铬易在水土共存的含水层中富集,并可转移到地下水中.土壤中三价铬可引起潜在的危害.水体中六价铬在富氧的情况下是稳定的,并能维持一个较长的时期.铁盐是一种较好的除铬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六价铬离子,从而提高了地下水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