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变压器运行维护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已运行20a。文章对超高压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的故障与缺陷进行了统计分析,得以认为非电量保护误动及套管故障是导致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非计划停运的主要原因。针对其主要故障及缺陷,提出了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的运行维护建议,以克服超高压直流设备运行维护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首条1000 kV交流特高压线路的运行情况,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并阐述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反事故措施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为今后交流特高压线路的运维工作提供借鉴经验,文中数据可为进一步开展特高压线路运行维护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保障特高压电网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起特高压GIS内部断路器的局部放电缺陷,通过超声波及超高频两种方法对该缺陷进行检测,运用超声波检测初步判断局部放电异常信号,随后应用超高频检测技术对局部放电进行进一步确认。通过检测的特征图谱判断缺陷类型,最后利用时差定位法并结合高速示波器,实现对局部放电源定位。结合返厂解体情况,基本确定了局放原因。最后针对GIS设备的结构特点及运行特性,从在线监测、运行维护及检修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以降低类似缺陷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作者介绍了一起1000kV油浸式变压器套管端子变形缺陷处理过程,阐述了套管顶部端子变形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优化了套管顶部端子的受力结构,为特高压套管的运行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易辉  纪建民 《山西电力》2006,(Z1):47-49
依据我国及世界各国特高压输电研究成果,前苏联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我国的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我国开展带电作业50余年的经验,对1 000 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的运行维护以及带电作业所需进行的基础研究、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护用具、作业方式、作业工具等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当前应立即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1000 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辉  纪建民 《电力设备》2006,7(7):27-29
依据我国及世界各国特高压输电研究成果、前苏联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我国的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我国开展带电作业50余年的经验,对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后的运行维护情况以及带电作业所需进行的基础研究、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防护用具、作业方式、作业工具等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当前应立即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蔡敏 《湖北电力》2011,35(6):1-6
在分析我国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结构特点、运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目前特高压线路运行维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了特高压线路运行维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基于声电联合定位法在某±800kV特高压换流变局部放电检测及定位中的现场应用案例,并通过跟踪监测该换流变的运行情况,为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局放试验及运行维护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GIS被广泛应用于超、特高压输电工程中,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意义重大。本文调研并总结了超、特高压GIS运行中出现的缺陷、故障,并分析汇总了其原因。超、特高压GIS缺陷、故障可大体分为五个类型:绝缘问题、元件(机械)问题、二次回路问题、SF6气体相关问题、密封问题;这些缺陷、故障的原因归结为制造问题、安装问题和其他问题三类。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每种缺陷类型以实例进行了分析,可作为GIS设备故障检修、消缺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一起特高压站1100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支撑绝缘内部气隙放电缺陷案例。该缺陷由技术人员在特高频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上发现,现场综合运用特高频法、超声波法,结合设备内部结构,对缺陷进行初步分析及定位。在将设备返厂解体检修中,结合脉冲法局部放电试验及3维CT断层扫描技术,对缺陷设备进行综合分析诊断,指出绝缘支撑筒内部气隙是本次局部放电异常的根本原因。结合本次局部放电异常案例分析,对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绝缘件生产、质检和运行维护的注意事项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应用紫外光电晕检测技术,对1000 kV武汉特高压基地和荆门特高压变电站输变电设备电晕放电进行评价,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检测结果对指导特高压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以及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特高压交流变压器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的核心设备之一,从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输等方面分析了我国1000 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用变压器的主要特点。介绍了我国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的工程应用情况,以及在关键原材料、组部件方面取得的突破,特高压变压器标准化方面取得的成果等。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不断发展,特高压变压器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重点分析了特高压升压变压器、特高压1000 kV降压220 kV变压器、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和解体运输、现场组装式特高压变压器(以下简称解体式特高压变压器)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工程应用表明:我国特高压变压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最后,对特高压变压器的性能提升、组部件国产化及运行维护方面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大型调相机组的高效投产、安全运行,发挥其在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的无功支撑作用,针对大型调相机组设备启动调试、运行维护等保障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大型调相机组设备启动调试、运行维护保障技术实施路线。  相似文献   

14.
湖南电网特高压直流线路普遍使用420 k N及以上大吨位悬式绝缘子,大吨位悬式绝缘子运行性能直接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首先对在运悬式玻璃绝缘子自爆、悬式瓷绝缘子低零值和破损三种主要缺陷进行统计,并对其危害性和处置措施进行介绍。结合一起特高压直流悬式瓷绝缘子的红外、紫外检测结果,讨论红外、紫外检测在特高压直流悬式瓷绝缘子检测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红外、紫外检测能够较好的实现特高压直流线路劣化绝缘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正>超高压局成立于2003年1 2月,是重庆电网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集中管理的专业单位,主要承担500千伏输变电一、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缺陷处理、技术改造和技术管理,500千伏变电设备改扩建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截止201 0年1 0月底,该局运行维护500千伏变电站1 1座(含一座串补站),变电容量1 800万千伏安;运行维护500千伏输电线路29条、长2303.5公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1条、长286.9公里;运行维护资产总额达91.4亿元。  相似文献   

16.
交流特高压变电站电气一次设备的运行维护面临比超高压变电站更加严峻的问题,一旦设备故障,损失巨大,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焦点。介绍一种基于UHF方法的GIS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1 000kV GIS内部固定粒子、自由粒子、浮动电极及绝缘缺陷放电情况的实时监测,准确反映1000kV GIS的状态,给1000kVGIS的运行维护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易辉  熊幼京 《电网技术》2006,30(15):1-7
依据我国及世界各国特高压输电研究成果以及前苏联和日本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特高压输电示范工程路径的特点和途径地区已有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对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示范工程建成投运后的运行特性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防污闪、冰风、防鸟害等特性,对建成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进行了评估,并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指标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特高压试验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从工程特点、运行需求出发,结合晋东南地区的运行环境,分析和探讨了特高压输电线路试验工程(山西段)的运行维护特点,以及应该作好的运行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估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导线选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线选型在直流输电线路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构建了包括一次投资、运行损耗、运行维护、故障损失及退役的LCC模型,模型对一次投资成本引入宏观经济参数修正,对运行损耗成本主要计算导线及地线损耗,对运行维护成本提出了估算公式,利用产电比法对故障损失成本进行计算,并提出退役成本的估算公式,最后提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导线选择的目标函数。该模型可以对不同截面及分裂数的导线进行评估。提出的模型在某特高压工程的设计中进行了应用,对5种导线在不同最大损耗小时数及传输容量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选择6×JL/G3A-900/40作为候选导线。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SF_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低、对周边造成电磁污染小、抵抗地质灾害能力强、运行维护方便等优点,深入开展特高压GIL绝缘件设计、管道柔性设计、管道制造及检测、GIL现场安装及检修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是特高压工程安全可靠运行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