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瘀血阻滞型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 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瘀血阻滞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7 例。对照 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 (PGE2)、白细胞介素-17 (IL-17)、环氧合酶-2 (COX-2)、骨碱性磷酸 酶(ALP)、护骨素(OPG)、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腰椎功能 障碍指数(ODI) 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 组血清PGE2、COX-2、IL-17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 观察组血清PGE2、COX-2、IL-17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ALP、OPG 水平均较治疗 前升高(P<0.05),观察组ALP、OP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VAS 评分、ODI 评分均较 治疗前下降,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VAS 评分、O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 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7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 味桃红四物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瘀血阻滞型患者,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指标值,促 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胫骨平台骨折固定术后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并均行内外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桃红四物汤治疗,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1.5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骨形成指标血清ALP、IGF-Ⅰ、PINP和骨代谢指标血清MMP-1、MMP-2、sCTx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能够显著改善胫骨平台骨折固定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骨代谢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陈福平  余卫平 《光明中医》2023,(13):2598-2601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筛选入组的8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桃红四物汤口服,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和术后疼痛时间、肿胀减轻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比黏度、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桃红四物汤配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显著,能充分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症状,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血流变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傅强  程德良  谢兴平  曹志军 《新中医》2023,55(9):129-133
目的:观察益肾祛瘀方在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 例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 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及常 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祛瘀方治疗。治疗3 个月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开始负重时间、骨折 愈合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并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PGE2)、D 二聚体(D-D)、白细胞介素- 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β-内啡肽(β-EP)、骨碱 性磷酸酶(ALP)、护骨素(OPG) 水平。结果:治疗前,2 组血清PGE2、IL-10、IL-17、β-EP、D-D、 RANKL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PGE2、IL-17、D-D 水平均降低(P< 0.05),IL-10、β-EP、RANKL 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PGE2、IL-17、D-D 水平低于对照 组(P<0.05),IL-10、β-EP、RANKL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ALP、OPG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ALP、OPG 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79.31%(P<0.05)。结论:对于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伴股骨粗隆间 骨折患者而言,手术联合益肾祛瘀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节骨代谢指标,促进骨折修复,提高临床 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卡泊三醇治疗气滞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气滞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卡泊三醇治疗的治疗组和采用卡泊三醇治疗的对照组各40例。观察2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ASI评分、DL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卡泊三醇治疗气滞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使用安全有效,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联合穴位贴敷、中药浴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各30例。三组患者均予基础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治疗1组患者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治疗2组患者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联合穴位贴敷、中药浴足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12周(1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震动感觉阈值、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TCSS评分、震动感觉阈值、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血清丙二醛(MDA)、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P<...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髋关节骨折术后应用桃红四物汤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髋关节骨折手术,术后给予利伐沙班片并行物理疗法,观察组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优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小腿和大腿围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骨折术后用桃红四物汤可使凝血功能指标改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证胫骨平台 Ⅳ ~ Ⅵ 型骨折术前肿胀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晋江市中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气滞血瘀证胫骨平台 Ⅳ ~ Ⅵ 型骨折的 80 例患者。给予随机 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桃红四物汤 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 1 周后观察组患者肿胀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 = 12.046,P < 0.05);经治疗后 3 d、5 d、7 d 观察组患者小腿肿胀周径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较短、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气滞血瘀证胫骨平 台 Ⅳ ~ Ⅵ 型骨折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联合治疗可促进术前肿胀的消退,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使患者的 疼痛程度减轻,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9.
陈铂  厉丽  叶海东 《新中医》2023,55(8):28-32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腘动脉与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量、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 (ET-1)]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腘动脉(左侧、右侧)、足背动脉(左侧、右侧)血管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腘动脉(左侧、右侧)、足背动脉(左侧、右侧)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正骨科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术后8周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8周的血流流变学指标、骨代谢指标水平及腕关节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护骨素(OP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ALP、BGP、OPG水平,增强腕关节功能,并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