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勤换料、勤出料沼气池加新料一般要在产气量高峰没有下降前,即在启动后20天,最迟不得超过30天。非三结合沼气池,启动运转20~30天就应添加新料出旧料,每5~10天进出料1次,每次加料量占发酵料液的3%~5%,折合每天应加20公斤的人、畜粪便入池发酵;三结合沼气池,从启动开始就向池内进料,但应对每天进料多少作  相似文献   

2.
张兰 《当代农业》2011,(10):49-49
一、勤换料、勤出料 沼气池加新料一般要在产气量高峰没有下降前,即在启动后20天,最迟不得超过30天。非"三结合"沼气池,启动运转20~30天就应添加新料出旧料,每5~10天进出料1次,每次加料量占发酵料液的3%~5%,折合每天应加20公斤的人、畜粪便入池发酵;"三结合"沼气池.  相似文献   

3.
一、注意勤换料、勤出料沼气池加新料一般要在产气量高峰没有下降前,即在启动后20天,最迟不得超过30天。不是"三结合"的沼气池启动运转20~30天就应添加新料出旧料,每5~10天进出料1次,每次加料量占发酵料液的3%~5%,折合每天应加20公斤的人、畜粪便入池发酵。"三结合"的沼气池,从启动开始  相似文献   

4.
沼气池如何使用好与日常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常言道“三分建池,七分管理”,日常管理得好,就会获得好的产气率。 一、经常出料要及时将池内发酵残料抽出,原则是“出多少,进多少,坚持先出后进”。残料抽出后,池内料液液面不能低于进出料管口的上沿,避免池内沼气从进出料管跑掉。  相似文献   

5.
1进出料经常化新建沼气池启动一个月后,发酵原料的有机质大部分被消化,产气量开始下降,应在产气高峰没有下降之前添加新料,并取出同样多的沼液,以保证池内料液平衡,产气持久。一般每隔5~7d小出料1次,同时加入相等数量的新料。保持料液高度距出料口上沿15cm。  相似文献   

6.
高功 《农家致富》2013,(14):46-47
一、勤加料、勤出料根据一般农户家庭日常用气量和常用沼气发酵原料的产气量,在户用沼气池正常启动使用2~3个月后,每天应保持20公斤左右的新鲜畜禽粪,即每天有3~6头猪或1~2头牛的粪便入池发酵,即可满足需要。平时只需添加适量的水,即可保持发酵原料的浓度。对于没有养猪或牛的农户,其沼气池一般每隔5~10天,应出、进占总有效容积5%的原料。按每立方米沼气池容积进干料3~4公斤的比例加入发酵原料,同时也要定期小出料,以保持池内一定数量的料液。进、出料时,应先出料,后进料,做到出多少、进多少,以保持气箱容积的相对稳定。要保证剩下的料液  相似文献   

7.
1 换料 在入冬前,沼气池彻底换料一次.加足新料以保证冬季发酵需要,促进甲烷菌的活动.在加料时可提高发酵料液浓度,将料液浓度提高到8%~13%,并加入太阳晒过的温水以便提高池温.大换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大换料前20天停止进料.三结合畜禽舍的粪便应放到舍外堆沤.②备足新的发酵原料,并增加热性原料的投入量,如牛粪、马粪、羊粪等.通过投入大量新鲜的热性原料,可增加沼气池越冬期间的产气量.③原料要进行预处理.将发酵原料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池外堆沤.④换料时要清除池底难以消化的残渣或沉积的泥沙等杂物,保留20%~30%含有沼气细菌的活性污泥和料液作为接种物,以加快沼气池的启动,促进快产气.⑤换料不要在低温季节进行,当池温、气温在10 ℃以下时不能大换料.一般11月~次年3月不宜大换料.  相似文献   

8.
1.及时补充新鲜料.加入沼气池的发酵原料,在发酵产生沼气的同时,原料中的营养成分会逐渐地被消化或转化,如果不及时补充新鲜原料,沼气细菌就会"吃不饱"、"吃不好",产气量就会下降. 2.勤搅拌料液.用出料器反复拉动数十次即可,也可用长柄竹木器具从进、出料口伸入池内来回搅动,或由水压间取出料液,从出料口冲入,每天1次,每次150~250千克.在冬季,无论搅拌、搅动或冲动,宜选择晴天,每3~5天进行1次. 3.经常检查各处盖板.沼气池的深度一般将近2米,同时发酵间又处于密封状态,一旦人、畜掉入池内,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沼气池的进、出料口一定要用结实的盖板(如预制盖板、木板等)盖上,这样既安全,又可防止沼气粪水中铵态氮挥发,也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地温.  相似文献   

9.
<正>勤进出发酵物为满足沼气细菌的新陈代谢和农田季节用肥的需要,沼气池一般在春季或秋季需进行一次大换料。大换料前20~30天停止进料并备足发酵原料,清除全部沼渣,留下20%~30%的沼液作为接种物以加快产气。平时,为了保证沼气细菌有充足的营养,使产  相似文献   

10.
正1户用沼气池春季换料春季是农村户用沼气池大换料的有利时机,换料时要注意如下事宜:1.1换料前在大换料前20d左右停止进料,将选好、备足的原料进行堆沤处理。等出料到一定量时(沼气池内要保留20%~30%含有沼气菌的活性料液作为接种物),把堆沤好的新原料投入即可。1.2出料时出料前一定要将沼气池中口打开,放置3~5d,方可开始出料。出料时:一是要备好电风扇,促进池内空  相似文献   

11.
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日常管理要做到“五勤、两防、一换、一保”。这对沼气池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一、五勤(一)勤进出料。为保证沼气细菌有充足的营养和正常的新陈代谢,必须不断补充新鲜的发酵原料,更换部分旧料。一般沼气池每隔5~10天要进出料一次,更换量以占池内总料液的5%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一要经常出料 要及时将池内发酵殖料抽出,原则是“出多少,进多少,坚持先出后进”。残料抽出后,池内料液面不能低于进出料管口的上沿,避免池内沼气从进出料管跑掉。出料后要及时补充新料,若1次发酵原料不足,可加入一定数量的尿素(碳铵)和水,并保持原有水位,  相似文献   

13.
一、沼气池的日常维护 1、要认真坚持和充分理解"三分建池、七分管理"的原则,只有管理得好,才能使沼气发挥出很好的效益. 2、要坚持"三改"、 "四结合".即坚持做到改厕、改厨、改圈;沼气建设要与种植业相结合,要与养殖业相结合,要与环境卫生建设相结合,要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 3、坚持"四勤".即勤进料、勤出料、勤搅拌和勤检查.池内一般要装满池容的三分之二料液,才能保证产气相对稳定.经常取出旧料,一般5~7天小出料一次,进出料量应基本相等;每隔2~3天要搅拌发酵料液;要勤检查,即检查管道、开关、接头、灶炉具以及沼气池是否漏气漏水等.  相似文献   

14.
库拉尔 《农村科技》2010,(6):108-108
<正>一、进出料为保证沼气细菌有充足的食物和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使产气正常而持久,需要不断补充新鲜发酵原料,更换部分旧料,做到勤加料、勤出料。1.进出料数量根据农村家用池发酵原料的特点,一般每隔5~  相似文献   

15.
一、沼气池的日常维护 1、要认真坚持和充分理解“三分建池、七分管理”的原则,只有管理得好,才能使沼气发挥出很好的效益。2、要坚持“三改”、“四结合”。即坚持做到改厕、改厨、改圈;沼气建设要与种植业相结合,要与养殖业相结合,要与环境卫生建设相结合,要与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3、坚持“四勤”。即勤进料、勤出料、勤搅拌和勤检查。池内一般要装满池容的三分之二料液,才能保证产气相对稳定。经常取出旧料,一般5~7天小出料一次,进出料量应基本相等;每隔2~3天要搅拌发酵料液;要勤检查,即检查管道、开关、接头、灶炉具以及沼气池是否漏气漏水等。  相似文献   

16.
一、要勤加料、勤出料。沼气池加新料一般要在产气量最高峰没有下降以前,即在启动后20天左右,最迟不得超过30天。沼气池启动运转20~30天后,应添加新料同时出旧料,每5~10天进出料一次,每次加料量占发酵料液的3%~5%,折合每天应加20千克左右的人畜粪便入池。  相似文献   

17.
一、及时换料、粉刷一般农用沼气池使用一年后,沼气池常常出现雨水过多胀肚子,料液不足产气少的现象,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进出料口损坏、拱顶、池墙渗漏、管道堵塞、跑气等问题,因此必须及时做好换料和粉刷工作。出料后先用清水冲冼池墙、拱顶的残留物,再用3~5公斤的水泥粉刷1~2次,以提高沼气池密闭性能。实践证明,粉刷之后,可使产气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8.
1.及时做好换料、粉刷工作。一般农用沼气池使用一年后,池子常常出现“雨水过多胀肚子,料液不足产气少”的现象,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进出料口损坏、拱顶、池墙渗漏、管道堵塞、水封圈跑气等问题,因此必须及时做好换料和粉刷工作。出料后先用清水冲冼池墙、拱顶的残留物,再用3~5公斤水泥粉刷1~2次,以提高池子密闭性能,同时要保留1/3的陈渍做接种物,然后再投入新料。实践证明,粉刷之后,可使产气率提高10%。2.及时备足新料。沼气出料前,必须备好新料,一般6~8立方米的沼气池,需要碎稻、麦草250~300公斤,青杂草300~400公斤,用沼气池液浇泼后拌匀,…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新建成的沼气池产气快、产气好,初次装料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第一次投料时,要把占发酵料液10~30%的优良沼气菌种接种物(如沼气池发酵液、粪坑底污泥)和发酵原料均匀混合,一同加入池内。  相似文献   

20.
一、沼气池进料和出料1.出、进料的量。①非"三结合"的沼气池,启动运转30天左右,当产气量显著下降时,应及时添加新料。要求5~6天加料一次,每次加料量占发酵料液量的3%~5%。在此量范围内,冬季宜多、宜干(可8~9天加料一次)。加秸秆应先用粪水或水压间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