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有62.8%(91/145)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物。由抗生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58例,其中青霉素类27例,其次是解热镇痛类药9例。重症药疹16例,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中重症药疹分别占66%(2/3)及80%(4/5),治疗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多为泼尼松80~120mg/d。病程较长。结论抗生素类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  相似文献   

2.
尹涛  钟连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63-164
目的 分析64例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64例重症药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解热镇痛药,其次是抗生素和抗癫痫类.最常见的重症药疹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重症药疹的预后与药疹类型、是否并发内脏损害有很大关系.结论 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药疹治疗成功的关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联合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是最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181例药疹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1995~2005年间收治的181例药疹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药疹患者中非重症药疹124例,重症药疹57例。16例符合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HS)的诊断标准,占8.84%。102例由抗生素所致,40例由解热镇痛药所致,9例由别嘌呤醇所致,7例由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其住院天数、平均最高皮质类固醇用量、疗程等方面与非重症药疹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11年来住院药疹及重症药疹患者比例逐年增加,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及疹型亦有变化。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所致重症药疹较多,应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与致敏药物的关系以及重症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53例因重症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抗菌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别嘌醇等。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引起的重症药疹预后较好,卡马西平、别嘌醇引起的重症药疹潜伏期长、预后较差。结论对重症药疹患者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这是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郑小帆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35-2636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37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重症药疹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2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9例。在致敏药物中,解热镇痛类药物和镇静催眠抗惊厥药占首位.其他依次为抗生素、别嘌呤醇及其他类药物。结论:重症药疹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到正规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时间以及内脏受累的程度有关。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联合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快速控制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112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型、荨麻疹型为主(69.6%).致敏药物以抗生素类为主,占 76.8%,解热镇痛药占7.1%,抗癫痫药和中药各占5.3%;轻型药疹96例,重型药疹16例.结论抗生素类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皮肤病专科医院住院药疹患者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确诊为药疹的患者166例,分析其临床及相关情况.结果明确致敏药物者108例,主要致敏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43例)、中药注射剂(1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7例)和抗痛风类(7例).临床类型主要为荨麻疹型(74例)、麻疹型(28例)、多形红斑型(19例).重症药疹(30例)的主要致敏药物为卡马西平(5例)和别嘌呤醇(7例).136例非重症药疹中,有血象异常者113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8例).30例重症药疹中,血象异常者26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2例.结论抗菌药物是药疹主要致敏药物;抗痛风药与抗癫痫药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住院重症药疹患者年龄较大、潜伏期长,易并发肝肾损害及感染.  相似文献   

8.
葛利荣 《医药导报》2002,21(6):350-35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疗单位就诊的药疹的常见致敏药物和药疹类型及治疗方案,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医院住院及门诊的药疹患者160例进行治疗和分析,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配合其他抗组胺药和外用药物等治疗.结果:致敏药物以抗菌药、解热镇痛药、生物制剂等多见.常见的药疹类型有荨麻疹型、麻疹或猩红热样型、固定型等.结论:药疹为医源性疾病,作为临床工作者要尽量减少或者避免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唐志凌 《天津药学》2013,25(3):38-39
目的:探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的185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患者潜伏期短于7 d者121例,8~14 d者56例,超过14 d者8例。致敏药物明确的156例患者中:抗生素致敏者81例,其中青霉素类28例,头孢菌素类34例;解热镇痛药致敏者27例;生物制剂致敏者13例;其他药物致敏者35例。因服自拟中药方致敏药物不明者29例。185例药疹患者中,多形红斑型药疹56例,多为青霉素类、头孢类和解热镇痛药所致;荨麻疹型药疹43例,多为青霉素、头孢类和生物制剂所致;湿疹型药疹19例,中药多致。结论:药疹潜伏期多在14 d之内;青霉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多形红斑型及荨麻疹型药疹常见,生物制剂、头孢类抗生素及中药导致的药疹增多。  相似文献   

10.
周萍  朱红明  张长宋 《海峡药学》2010,22(6):239-240
目的分析引起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类型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来,即2006年~2008年38例重症药疹住院病人用药、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致敏药物中以抗生素和别嘌呤醇分别占据首位及第二位,导致重症药疹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感冒或各种明确或怀疑感染用药引起使用抗生素,因痛风及高尿酸使用别嘌呤醇。结论合理用药不仅对减少重症药疹的发生,同时也为患者再次用药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别嘌呤醇引起的重症药疹引起重视。治疗应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住院患儿药疹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儿科近10年来住院患儿药疹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药疹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确诊为药疹住院患儿的致敏药物、皮疹类型等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致敏药物中以抗感染药最常见,其次为生物制品、解热镇痛药、中草药等;皮疹类型以多形红斑型最常见,其次为麻疹或猩红热样型荨麻疹、固定红斑型等。结论: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尽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皮肤科的64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为头孢类/青霉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和抗癫痫药物。药疹主要表现为多形红斑型(35.9%),其次为麻疹样型(20.3%)和固定性药疹型(17.2%)。重症药疹共22例,1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9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2例为剥脱性皮炎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相当于泼尼松0.5—2mg/(kg·d)。64例患者,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痊愈率95.3%。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和抗癫痫药物,重症药疹危害性大,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药疹发生的一般规律及临床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松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29-2429
目的:分析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疗的重症药疹患者48例诊治情况。结果:抗癫痫药所致药疹为第一位,其次为抗生素和抗痛风药,解热镇痛药所占比例最小。患者的预后与病情轻重、基础疾病、年龄、糖皮质激素总量有关。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药疹应早期应用大剂量,有效后快速减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患者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及类型,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39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由抗生素所致药疹最多,其中头孢菌素类28例,青霉素类19例,解热镇痛类位居第2,生物制品位居第3;而药疹类型以发疹型、荨麻疹型、固定性药疹多见。结论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和生物制剂,主要药疹类型为发疹型、荨麻疹型、固定性药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药物性皮炎(药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复习26例儿童重症药物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致敏药物以解热镇痛药为第一位。26例患者中,13例为多形红斑型药疹,8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5例为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结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各器官未发育成熟,应高度重视儿童给药引起的药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药物使用与药疹之间的关系,探讨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发生的药疹不良反应和住院药疹病例12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77例,占59.69%)、中药类(18例,占13.95%)、解热镇痛药(16例,占12.40%);主要药疹类型为发疹型(40例,占36.03%),其次为荨麻疹型(36例,占32.43%)、固定药疹型(15例,占13.51%);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疹的主要途径(91例,占70.54%)。结论:诱发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生率上升较快,加强用药管理和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是防治药疹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430例药疹住院病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1976年-1993年期间,华山医院出院诊断为药疹的430例病例作一分析,药疹住院患者占全院住院患者的2.1-6.1%,男女患者之比52.1:47.9。年龄以21-40岁组最多,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以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最常见,磺胺类、呋喃类、镇静催眠抗癫痫药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药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132例药疹患者的住院患者。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药物过敏史、原患疾病、致敏药物、给药途径、潜伏期、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致敏药物明确的98例中,主要致敏药物为抗菌药物类(59例)、解热镇痛药(16例)、中药制剂(13例)、抗痛风药(6例)、抗癫痫药(2例)、消化系统药(2例)。结论抗菌药物和解热镇痛药是引起药疹的最常见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皮肤科住院药疹患者的病历资料,了解住院患者药疹的情况和重症药疹的皮疹特点,并对此进行药学监护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确诊药疹的患者42例。结果药疹致敏药物主要构成为抗生素类(50.00%),解热镇痛类(19.05%),生物制品类(4.76%),抗痛风类(2.38%);药疹疹型主要构成为红斑疹型(69.05%),斑丘疹型(14.29%),猩红热样、麻疹样、多形红斑样荨麻疹(共占7.14%),固定型疹(4.76%)及重症药疹(4.76%)。结论抗生素类药物是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抗癫痫类药是重症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故建议临床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及时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并加强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药疹的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7例重症药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引起重型药疹的致敏药物有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物及抗癫痫药物,易造成患者皮肤损害、黏膜损害、肝肾损害等。结论对重型药疹患者治疗时,应尽早停用致敏药,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控制住病情,同时做好全面的抗感染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