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丹尼尔·狄隆达》是一部由神话意象丰富叙述表层的作品。通过借用民间故事及《圣经》中关于蛇的神话典故,乔治·爱略特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与蛇之间建立了互为隐喻的关系。神话原型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有着提示和铺垫作用。蛇与女性互为隐喻的关系对探幽乔治·爱略特复杂的女性观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谭敏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72-176
《丹尼尔·狄隆达》是一部由神话意象丰富叙述表层的作品.通过借用民间故事及《圣经》中关于蛇的神话典故,乔治·爱略特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与蛇之间建立了互为隐喻的关系.神话原型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有着提示和铺垫作用.蛇与女性互为隐喻的关系对探幽乔治·爱略特复杂的女性观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海艳 《理论界》2009,(12):133-134
《简·爱》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通过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一生,尤其是她爱情上的悲欢离合,阐释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本文对简·爱独立自尊、自由平等的爱情观进行分析,无论对当时社会还是现今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冯·赖特(Gerog Henrik von Wright 1916-2003),20世纪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于2003年6月4日去世。德国教授乔治·米格尔(Georg Meggle)主持编辑《冯·赖特纪念卷》,邀请我撰写一篇纪念文章,因为从1996年开始,直至冯·赖特去世之前.我与这位伟大人物发生了密切交往,甚至可以说,建立了某种私人友谊。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冯·赖特那里做访问学者一年;我接到他的最后一封信是2003年2月20日,这距他最后去世仅132天.;我撰写了专著《冯·赖特》,1998年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我主持编译了他的中文版文选一知识之树》,200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如此等等。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概述了与冯·赖特的交往,披露了他给我的27封信中的11封信,并把下述两者作为附录:一是1997年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对他的访问记,二是他为我主持编译的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所写的序言。我认为,这些东西具有文献价值。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冯·赖特的思想、学问与人格魅力;就我个人来说,写出这些也是为了寄托我对冯-赖特教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并留作永远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马丁·路德·金遇难地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当天举行大规模集会。孟菲斯市当天大雨如注,几百人冒雨游行,走完约1英里(1.609公里)路程,纪念这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据《珠江晚报》2008年4月6日报道)。4月6日新华网也以《呼唤平等与公正》为题点评了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最年轻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遇刺40周年纪念日活动:“马丁·路德·金谈及梦想,朴实而真实:马丁·路德·金诉求平等和公正,普适而普世。”“他属于钧年前,也属于现在。”“他属于美国,也理应属于全世界。”“呼唤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富国与穷国之间平等和公正.当属延伸马丁·路德·金生前之梦想。”  相似文献   

6.
陈新 《中国学术》2001,3(2):327-329
对于希望了解最近20年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状况的人来说,波兰女学者伊娃·多曼斯卡为读者提供了一条捷径。《不期而遇》收集了她近年来有计划地对十位西方历史哲学界知名学者的访谈录。这些学者有海登·怀特、汉斯·凯尔那、富兰克林·安克斯密特、格奥尔格·伊格尔斯、杰兹·托波尔斯基、乔伊·吕森、阿瑟·丹托、莱昂内尔·戈斯曼、彼特·伯克、斯蒂芬·巴恩。另外,阿伦·梅吉尔为该书写了导论,伊娃也有一篇自述。  相似文献   

7.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2002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实验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本文对他以及他所倡导的实验经济学进行介绍,进而对实验经济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做出述评.  相似文献   

8.
《乐府·陌上桑》与《诗经·氓》被公认为是真实反映不同时代、相同题材(女性命运问题)的现实主义创作典范。本文从“文学即人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两诗中采桑女形象之不同的所在与原因,并说明《陌上桑》之突破《诗经》的创作模式,不仅是现实主义之“文学”的进步,同时也是人道主义之“人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张广勋  汤卫根 《云梦学刊》2006,27(3):101-103,106
乔治·奥威尔的《1984年》是一部结束西方传统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主人公温斯顿对“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寻与幻灭过程体现出奥威尔对传统乌托邦小说叙事模式的颠覆,籍此可以说《1984年》是反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的突破,是反乌托邦对乌托邦的解构.  相似文献   

10.
《符号理论》一书是诺伯特·埃利亚斯生前完成并付诸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他于1990年8月1日在阿姆斯特丹逝世,享年93岁。他的“符号理论导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研究成果最初曾在1989年的《理论·文化·社会》杂志上分三期进行了连载,  相似文献   

11.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经济学家。除《论自由》(1859)之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逻辑体系》(184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论代议制政府》(1861)、《功利主义》(1863)以及《威廉·哈弥尔顿哲学的批判》(1865)等等。  相似文献   

12.
欧磊  王志跃 《理论界》2009,(11):109-110
《宋史·礼志》虽是现存古籍中记载宋代礼制最为系统、最有权威的专篇,但其中也存在诸多年、月、日等记时讹误。这自然大大影响了其可信度与史料价值。本文尽可能在追溯《宋史·礼志》史源的基础上,复据《太常因革礼》、《续资治通鉴长编》、《玉海》、《文献通考》等重要文献对其进行考证,发现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宋史·礼志》仍存时误14处。其致误之由,大致有字形形近、记时连书等。  相似文献   

13.
米歇尔·韦维卡是法国中生代社会学家中代表人物之一,以研究恐怖主义、种族主义、少数族群以及后共产主义等现象闻名,近来则从事多元文化、社会暴力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办《论争世界》(Le Monde de Débat)和《国际社会学集刊》(Cahiers Internationaux de Sociologie),  相似文献   

14.
赛义德以异于主流文学批评的文学阅读和批评视点——对位阅读,对丹尼尔.笛福、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金斯利、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等数十位作家的经典小说文本进行了细读和分析,揭示出帝国主义作为一个隐形的主题与文学叙事如影相随。赛义德通过“对位阅读”独特的文本分析视角和批评策略,将那些隐匿在文学叙事主题中被压抑或被排除的若隐若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两种对立却又相互依赖的潜藏力量进行“挖掘”和“表述”,将文学、文化和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在帝国背景中显现出来,使它们得到发展、表述、扩充和批评。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欧·亨利善于用含泪的微笑和姜惨的幽默打动读者,被誉为“欧·亨利笔法”,他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情节跌宕起伏,结局回旋骤变,是这种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董玥 《中国学术》2000,(4):307-309
杜克大学文学系教授迈克尔·哈特和意大利激进思想家安东尼奥·奈格芮合写的新著《帝国》(EMPIRE)自今年三月出版以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作者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殖民主义的被推翻、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障碍的瓦解,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
田若飞 《理论界》2005,(8):182-182
本文运用罗杰斯的“反射”理论来理解莱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并分析她是怎样以心理分析家和小说人物的双重身份来影响读者的。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崇尚自由市场竞争。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区别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价值理论,从而确立了其在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郭征难 《理论界》2009,(11):150-151
简·奥斯丁是18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佳作《傲慢与偏见》、《罗斯菲尔德公园》、《爱玛》、《桑觉修道院》等,以及她创造的伊丽莎白、吉英、爱玛、凯瑟琳、芬丽等女性形象将与奥斯丁一样流传百世、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20.
“名(代)·之不·动”式来历被古汉语教材误解为用“之”字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式,本文从结构性质、结构特征、语意表达三个方面,通过比较互证,论述“名(代)·之不·动”式并非动宾结构,而是否定式主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