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硝酸钠15 g/L,硫酸锌0.05 g/L和硫酸锰0.05 g/L,培养基初始pH=3,装液量为30 mL/250 mL,培养时间为120 h.在此条件下,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色价达到16.91 U/mL.  相似文献   

2.
红曲霉JR产红曲色素的固态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红曲霉JR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工艺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米饭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培养基装量以及接种量等因素对红曲霉JR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40%的初始含水量、25 g米饭/250 mL三角瓶的装量、5%的接种量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最后,应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考察了米饭培养基中氮源(蛋白胨)和无机盐类(MgSO4、ZnSO4和MnSO4)的最佳添加浓度,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确定为(g/250 mL三角瓶):米饭25,蛋白胨0.5,MgSO40.0125,Mn-SO40.0025。该培养基配方下红曲色素色阶达到895 U/mL,比米饭培养基(米饭25 g/250 mL三角瓶)下的红曲色素色阶(508 U/mL)提高了将近76.18%。  相似文献   

3.
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丁艺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培养基装量、接种量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30mL/250mL三角瓶的培养基装量5%~20%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7.0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此外,对红曲霉爪摇瓶分批发酵与摇瓶分批补料发酵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所得的最大菌体干重和红曲色素色阶分别为44.57g/L和350.7U/mL,均显著高于摇瓶分批培养下的25.59g/L和160.83U/mL.  相似文献   

4.
以色价和桔霉素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红曲霉AS3.531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装料量60g/250mL、温度37℃、pH 5.5、培养基初始含水量70%时色价达到最高;装料量40g/250mL、温度37℃、pH 5.0、培养基初始含水量60%时,桔霉素的生物合成量最低,综合考虑高色价和低桔霉素,最优发酵条件为装料量50g/250mL、温度37℃、pH 5.0、培养基初始含水量70%,此条件下色价为256U/g,桔霉素含量为0.0805μg/g。  相似文献   

5.
应用红曲霉Monascus anka As 3.782(CCTCC编号:AF93208)菌株,探索其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基质初始含水量,结果表明:含水量为约30%最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其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培养基,大米粉9%、NaNO33%、KH2PO40.3%、MgSO,0.1%,黄豆粉0.5%,pH4.0时的培养基配方产红曲色价最高,达77.3U/mL;在紫外诱变距离20cm诱导3min的条件下筛选优良菌株,其固态发酵产红曲色价可达1156.667U/mL,是原始出发株360.667U/mL的3倍多,其液态发酵产红曲色价比原始出发株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6.
对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了探索,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利用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50%、3%葡萄糖、0.1%甘油、3%酵母粉、0.1%硝酸铵、0.2%氯化铵、2%蛋白胨、0.4%硫酸镁、0.3%磷酸二氢钾。发酵所得红曲色素的色价可达到1302U/g。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装液量、时间、接种量、金属离子、维生素等因素对红曲霉液体发酵产红曲色价的影响及pH、光照和添加剂对红曲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培养装液量为75mL/250mL,培养时间为7d,接种量为9%,硫酸亚铁添加浓度为0.005mmol/L,维生素B1添加浓度为0.03%时,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色价最高,可达714.80U/mL。红曲色素在pH为7的环境下放置8h时,红曲色价达到最大值,为782.1U/mL;最适保存方式是避光保存,在避光下放置72h,红曲色素的色价仍有508U/mL;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和亚硝酸钠对红曲色素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但是添加一定量的EDTA会使红曲色素的色价降低,维生素C和双氧水对红曲色素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将1株高粱红曲霉菌株L应用于红曲黄酒的酿造体系,对其进行液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确定纯种液态发酵曲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以产糖化酶、红曲色素以及桔霉素能力为优化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PBD)设计,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中心组合设计(CCD)结合满意度函数法(FD)进行多重响应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米粉3%,葡萄糖12.5 g/L,味精22.3 g/L,硫酸铵9.7 g/L,磷酸二氢钾3.0 g/L,七水合硫酸镁0.7 g/L,一水合硫酸锰0.07 g/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下,发酵液糖化酶活力为453.57 U/mL,色价116.42 U/mL,桔霉素含量16.42μg/mL,相比于优化前,糖化酶活力提高了88.6%,色价基本维持在原水平,同时桔霉素含量降低了82%。  相似文献   

9.
以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发酵产酯化酶的酶活力为考察指标,初步探究了维生素、氨基 酸及其他营养元素等对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产酯化酶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20%维生素B2、0.3% L-谷氨酸、 0.7% D-半乳糖对菌株产酯化酶的能力较好,其中添加0.7% D-半乳糖对产酯化酶起显著促进作用,酯化酶酶活最大值为919.12 U/mL, 而蔗糖对酯化酶酶产量影响最小,但对红曲霉生物量产量起积极作用,最大生物量为68.94 mg/mL。 结果显示,酯化酶酶活与相应的 生物量积累量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产酯化酶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酯化酶活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试验对FBKL3.0018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由单因素实验得到FBKL3.0018产胞外酯化酶的条件为:2%牛肉膏、6%蔗糖、0.2%无水氯化钙和0.15%七水硫酸镁、初始pH4.5、发酵温度31 ℃、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45 mL/250 mL、接种量9%和发酵时间96 h。PB结果表明,对酯化酶生产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蔗糖添加量。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到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1 ℃,发酵时间96 h,蔗糖浓度6%,在优化条件下,酯化酶活性为355.62 U/mL,比优化前(133.12 U/mL)提高了2.67倍,与预测值368.82 U/mL拟合率达96.4%,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FM-4000的红色素色价,采用优化种龄和接种量的方法,探索了分批补料发酵基质对红色素色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种龄为6 h二级种子液,接种量10%(V/V),在发酵48 h时补加20 g/L黄豆粉,在发酵84 h时补加0.5 mol/L氨水,在发酵96 h时补加60 g/L米粉。在此工艺条件下,摇瓶发酵红曲菌FM-4000的红色素色价达到135.61 U/mL,相对初始摇瓶红曲菌FM-4000的红色素色价提高了37.25%;在5 L发酵罐中对红曲菌FM-4000进行分批补料发酵培养,红色素色价可达145 U/mL。  相似文献   

12.
对实验室保藏的红曲霉菌株进行了优选,获得了产量较高的红曲色素生产菌株Monascus purpureus M5,其液态发酵的红色素产量达到了154.5U/mL.对M5发酵产色素的碳源、氮源、初始pH值等进行了优化,以70g/L大米粉、30g/L可溶性淀粉、10g/L黄豆粉、1g/L NaNO3为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4.0,35℃条件下培养6d,M5摇瓶发酵红色素的产量达到195.8U/mL.在5L发酵罐中对M5进行葡萄糖补料分批发酵培养,其色素产量在108h时达到最大值253.2U/mL,相比摇瓶分批发酵提高了29.3%,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L2K为研究对象,对其产柚苷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 源、诱导物、接种量、初始pH值和培养时间进行考查,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麸皮粉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初始pH值4个因素 进行4水平正交试验优化。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产酶发酵条件为麸皮粉添加量3%,蛋白胨添加量5%,接种量8%,初始pH值为5.0,鼠李 糖0.08%、KH2PO4 1 g/L,KCl 0.5 g/L,MgSO·4 7H2O 0.5 g/L,FeSO4 0.01 g/L,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28 ℃, 培养时间96 h。 在此优化条件下,柚苷酶活力为233.89 U/mL,是优化前的2.13倍。  相似文献   

14.
对假单胞菌B41发酵产果胶酶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桔皮粉20.0g/L,蛋白胨10.0g/L,FeSO40.5g/L,初始pH值5.5。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50mL,接种量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2h。在此优化条件下,果胶酶活力为739U/mL。  相似文献   

15.
以从中温大曲中筛选获得的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为研究对象,并对该菌株液态发酵产酯化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此菌株优化后的液态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5%麦芽糖、2%牛肉膏、0.04%硫酸镁,最高酶活力达到116.32 U/mL,较培养基优化前提高45%;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培养温度32 ℃、培养时间5 d、摇床转速160 r/min,最高酶活力达到153.34 U/mL,较培养条件优化前提高32%。  相似文献   

16.
从极端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产碱性果胶酶菌株RH214,经鉴定为Bacillus smithii。为了进一步提高其产果胶酶活性,对产酶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金属盐为KH2PO4。根据单因素结果确定可溶性淀粉浓度、蛋白胨浓度和KH2PO4浓度为主因素,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分析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得出菌株RH214的最优产酶条件:可溶性淀粉的浓度为85.6 g/L、蛋白胨浓度11.8 g/L、KH2PO4浓度为3.8 g/L、酵母粉1 g/L、FeSO41g/L、KCl 0.5 g/L、起始pH9.0、装液量80 mL/250 mL、温度40℃、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为16 h。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获得产酶活性为(88±0.86)U/mL,比未优化前的20.50 U/mL提高了4.3倍。  相似文献   

17.
以高产诱变株紫红曲霉M144为出发菌株,以红色价和色调为指标,对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培养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首先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确定液态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的红色价和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然后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粉和豆粕粉是红色价的主要影响因子,玉米粉和MgSO4·7H2O是色调的主要影响因子,最优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52%,豆粕粉2.32%,MESO4·7H201.55%,K2HPO4·3H2O0.10%。在此条件下,红曲红色素的红色价为280.27U/mL,色调为1.09,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64.86%和1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