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阿维菌素·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菌素·灭幼脲Ⅲ号为阿维菌素和灭幼脲Ⅲ号两种生物农药的复合制剂,有激素和抗生素两类杀虫剂的特点,具胃毒兼触杀之功效.运用阿维菌素.灭幼脲Ⅲ号进行低剂量喷雾防治马尾松毛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阿维菌素·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时,应采用80 mL/hm2(600倍液)的剂量进行低剂量均匀喷雾,可达到药物用量少、防效...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兴城地区松毛虫的最佳防治药剂,试验前期以2016年兴城地区3~4龄松毛虫为研究对象,对白僵菌粉、Bt、25%灭幼脲悬浮剂3种无公害的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松毛虫均显示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6.7%以上。其中25%灭幼脲悬浮剂防效最佳,持效性强;Bt的速效性较好、白僵菌粉具有一定的迟效性。2017年追加开展了兴城地区林间松毛虫大面积防治试验,结合施药后松毛虫的发生情况来看,3种药剂总体防效尚佳,25%灭幼脲悬浮剂最优,在大面积防治中可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药剂进行单一或合并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1.8%阿维菌素、25%灭幼脲悬浮剂和20%杀铃脲悬浮剂喷雾防治落叶松毛虫,分析了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生物农药防治效果差异显著,其中1.8%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效果最好,灭幼脲Ⅲ号和杀铃脲均以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灭幼脲Ⅲ号防治油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灭幼脲Ⅲ号是一种无公害的生物杀虫剂,笔者采用不同浓度的灭幼脲Ⅲ号,对I同松毛虫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与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灭幼脲Ⅲ号与对比化学农药有相同的防治效果,其常量喷雾最佳浓度为100倍液,可有效杀死油松毛虫,而对其天敌伤害极小。  相似文献   

5.
4种无公害药剂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福建省将乐县对虫龄3~4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选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森得保、25%阿维灭幼脲等4种无公害药剂进行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马尾松毛虫防治效果达86%以上,其中森得保和阿维灭幼脲药效快,对高虫口林分控制效果好;白僵菌药效慢,但持效性好。并根据2010—2014年各年度不同发生区林间虫口密度,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5 a间应用4种药剂防治马尾松毛虫总平均防治效果达90.54%,且没有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6 a的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采取机动喷粉或超轻型飞机大面积防治,工效高,而且高效、稳定、安全、持效,是值得推广的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6.
杨小舟蛾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小舟蛾为河南省杨树主要害虫。应用25%灭幼脲Ⅲ号、Bt制剂、3%高效苯氧威Ec、0.9%阿维菌素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5种药剂,对杨小舟蛾进行了防治试验,其中25%灭幼脲Ⅲ号2500倍液、Bt制剂2000倍液两种药高效、低毒、环保、持效期长,是防治杨树食叶害虫的最佳药剂,建议在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1 500~2 000倍液灭幼脲Ⅲ号对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地面杀虫效果可达90%,对松毛虫的幼虫、蛹、成虫、卵有连续的灭杀作用,成效显著,而且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易形成胶膜而不易被水冲刷,残效期较长,成本低,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阜新地区松毛虫的最佳防治药剂,以2016年阜新地区3~4龄松毛虫为防治对象,对白僵菌粉、苏云金杆菌、25%灭幼脲3号悬浮剂3种无公害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松毛虫均显示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达到了86.7%以上,其中25%灭幼脲3号悬浮剂防效最佳,持效性强;苏云金杆菌的速效性较好,白僵菌粉具有一定的迟效性。2017年在阜新地区林间开展的松毛虫大面积防治试验显示,3种药剂总体防效以25%灭幼脲3号悬浮剂最优。大面积防治可有针对性地对药剂进行单一或合并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地区思茅松毛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选用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WP、苏云金杆菌WP、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WP、灭幼脲3号SC和氯虫苯甲酰胺SC五种制剂对思茅松毛虫4~5龄幼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思茅松毛虫在长沙年生2代,以幼虫在松树表皮树缝或枯枝落叶层越冬。第一代幼虫始于7月上旬至9月上旬,越冬代幼虫始于10月下旬至翌年的6月上旬。0.18%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WP表现出较好的前期防控效果和后期持续效果,综合防控效果可达90%左右,1 000倍剂与2 000倍剂无显著差异性;25%灭幼脲3号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防控能力,但防治10d后,防效仅为70%左右,且3个稀释浓度均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松毛虫病毒防效不甚理想,主要原因与其病毒的来源存在较大关系。结果可为湖南地区思茅松毛虫监测及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生物杀虫剂防治思茅松毛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 (DCPV)和 15 %保丰等 4种杀虫剂对 2~ 3龄思茅松毛虫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并通过林间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了复合生物杀虫剂最佳组合A3 B1C3 D1,即白僵菌 1 4× 10 6孢子·ml-1+苏云金杆菌 1 6× 10 8孢子·ml-1+DCPV 5× 10 6PIB·ml-1+15 %保丰 4 0 0 0倍液。研究表明在复合杀虫剂中保丰、苏云金杆菌对防治效果有显著影响。林间大面积防治试验表明 ,复合杀虫剂的防治效果优于单一生物杀虫剂  相似文献   

11.
1988—1990年在福建漳浦县设点进行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灭幼脲Ⅲ号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好,用药量少,对天敌杀伤作用小,对松毛虫成虫羽化、产卵量均有抑制作用;但触杀效果不佳、药效较慢。在闽南地区防治3—4龄马尾松毛虫,浓度以1250倍~2500倍为宜;防治越冬代幼虫,施药时间最好在11月份以前。  相似文献   

12.
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混剂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灭幼脲Ⅲ号与阿维菌素2种农药混配成的4种混剂以及2种农药单剂对马尾松毛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混剂B在林间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表明:混剂防效好于灭幼脲Ⅲ号单剂,而且有一定的速效作用;最佳混剂B的推荐使用量为525g/hm^2。  相似文献   

13.
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使用生物农药贝林克BT2000倍液、白僵菌1∶50(2.4亿孢子/克)雾剂、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等药剂定向喷雾处理。结果表明:3种生物农药防治效果都在80%以上,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87.8%;3种生物农药防治食叶害虫幼虫的死亡高峰出现在第7 d。生产上采用灭幼脲Ⅲ号2000倍液防治,可实现无公害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许昌地区棉大卷叶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大卷叶螟Notarcha derogate(Fabricius)在鄢陵县1 a发生4代,第3、4代发生最为严重,以老熟幼虫越冬。幼虫卷叶呈筒状,蚕食叶片。世代重叠。在成虫羽化期,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在幼虫初期,喷洒25%灭幼脲Ⅲ号2 500倍、50%杀螟松乳油1 500倍、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10%氯氰菊酯乳油6 000倍液,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核桃两种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影响核桃产量和品质的两种有害生物的物理防治方法,并进行了仿生物制剂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与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对比实验。结果认为: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8%以上,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防治,见效较慢,但不污染环境,对天敌伤害小;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后的果品有农药残留物,且对天敌危害较大。建议在生产中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3 000倍液,植物源杀虫剂烟.参碱2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6.
笔者研究了黑光灯、苦参素杀虫剂、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1.2%烟参碱、25%灭幼脲)喷雾、0.9%阿维菌素喷烟4种华北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技术。结果认为,黑光灯诱捕对落叶松鞘蛾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作用较为局限。1%苦参素植物杀虫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1 000的效果最佳。1.8%阿维菌素乳油、1.2%烟参碱和25%灭幼脲喷雾均对华北落叶松鞘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8%的阿维菌素乳油效果最明显。0.9%阿维菌素地面喷烟对防治华北落叶松鞘蛾成虫效果较好,选择1.0∶25的配比较经济。  相似文献   

17.
樟巢螟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巢螟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香樟树冠下浅土层内越冬。第1、2代幼虫发生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初、8月下旬~9月初。在幼虫初孵期分别用4.5%高效氯氰菊酯、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1号、1%杀虫素(Bt制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明显,校正防效达75.7%~87.4%。通过采取人工及生物防治等综防技术措施,也能控制樟巢螟的为害。  相似文献   

18.
灭幼脲Ⅲ号胶悬剂与白僵菌孢子粉混合,用901稀释防治马尾松毛虫,其杀虫效果比二者单用分别提高9%~28.8%和21.9%~29.6%。灭幼脲与白僵菌最优配比为灭幼脲150g/hm2加白僵菌90g/hm2和灭幼脲225g/hm2加白僵菌45g/hm2。喷洒混合剂后,林间松毛虫取食量减少28.4%以上,幼虫僵白率提高17.5%左右。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取不同类型药剂防治松毛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农药溴氰菊酯防治,灭虫率达98.4%~98.3%,但大部分松毛虫的天敌亦被灭杀,翌春复查,虫口密度3~5条.株-1,林分仍存潜在威胁;使用Bt生物杀虫剂和灭幼脲防治,灭虫率达99%以上,林中有益昆虫正常活动,翌春复查,虫口密度0~1条.株-1,可以看出:采用生物杀虫剂防治松毛虫效果最好,可有效杀死和消灭松毛虫,还不污染环境,不杀伤杀死各种农林作物害虫的天敌,对人畜均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用不同浓度的灭幼脲Ⅲ号,对油松毛虫进行防治试验,并与氧化乐果等化学农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灭幼脲Ⅲ号与化学农药有相同的防治效果,其常量喷雾最佳浓度为100倍液,可有效杀死油松毛虫,而对其天敌伤害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