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皮肤纹理(简称皮纹)在胚胎第19周开始形成一定的型式,终生变化极少。它的变异常与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有关。随着皮纹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人类学、遗传学、诊断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由于人类皮纹在群体中有差异,不同人种、民族、地域其表现规律不尽相同。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藏族所占比重较大,为提供藏族皮纹正常值,现将本组86例男性藏民手的皮纹学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皮肤纹理(简称皮纹)在胚胎第19周开始形成一定的型式,终生变化极少。它的变异常与某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有关。随着皮纹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人类学、遗传学、诊断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由于人类皮纹在群体中有差异,不同人种、民族、地域其表现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肤纹理与遗传病的关系和皮肤纹理在遗传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有关遗传病的特殊皮肤纹理的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发现皮纹与某些遗传病特别是染色体病有相关性,故皮纹分析可作为遗传病的辅助诊断手段。结论大多遗传病具有特殊的皮肤纹理,在遗传病群体普查时,也可作为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人类皮肤纹理(dermal ridge,简称皮纹)于胚胎的第13固开始发育,大约在胚胎的第十九周左右形剧”,出生后终身不变,它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团。主要存在于手掌、手指腹面和脚掌、脚趾的腹面。皮纹是人类的一种遗传性状,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和终生性,是公安机关和法医学作为侦破案件的重要线索,是选拔运动员的参考指标,也是某些遗传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手皮肤纹理对某些先天性异常疾病具有辅助诊断的意义,人类手皮纹图形在胚胎早期就已形成,且具有“一生不变,万人不同”的遗传特征,很早就被法医学应用。近年来发现在染色体畸变及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白血病患儿中有较大变异,作为这些病的辅助诊断而受到重视。最近我  相似文献   

6.
<正> 人类的皮肤纹理是在胚胎第3、4月开始到第6、7月发育形成,生后其形状、格式终生基本不变,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并具有群体、性别、地区的差异。我们对柞水县山区7—13岁汉族儿童,经智能测查,随机抽取267例(男134人、女133人)智能发育正常之儿童的皮纹图作了观察,并与城市儿童值作了比较。方法及结果采用DDST、画人测验、数的类比推理,守恒概念及图片测验等心理学方法,对柞水县山区7—13岁汉族儿童进行智能测验,最后由小儿科、神经科、精神科和地方病科医师作出智能评价。对智能发育正常者采用油墨印制其手、足皮纹图用×5普通放大镜观察皮肤纹理。一、手指端纹型统计结果见表1~2。  相似文献   

7.
自从Cummins1936年首先描述了先天愚型患者的异常皮纹学表现后,医学家们陆续注意到某些遗传病,特别是染色体病患者具有相同的皮肤纹理改变。伴随着遗传学的进展,医学皮纹学便应运而生了。自从Walker1957年提出皮纹特征可作为先天愚型的诊断指标〔1〕,皮纹分析由于其简便、易行、快速、经济,已成为临床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皮肤纹理从人出生起,终生不变,医生们无须为追踪其变化大伤脑筋;皮纹检查对人体无任何损伤,这无疑迎合了当前诊断学发展的新趋势。显而易见,皮纹分析的许多优越性是目前多种检查方法无法…  相似文献   

8.
指纹是皮纹的一部分,专门研究手指末端的纹型,较皮纹学范围局限,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指纹具有个体特异性、终生不变性和世代遗传性[1]。于是学者们围绕指纹纹理与人的民族、性别、身高、性格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致使皮纹学在人类学、遗传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北风劲吹,天寒地冻,不少人裂手、裂脚。这在医学上称为手足皲裂。皲裂往往好发于经常磨擦活动的部位,如足跟、足缘、手指、手掌等处。皲裂发生时,局部皮肤粗糙、增厚,失去滋润和弹性,沿皮纹出现2~5毫米的直线状或微弯曲的裂纹。重者裂纹逐渐加深,可达真皮,引起疼痛,伴有出血,常使活动受限,影响工作和行走。为什么会发生皲裂呢?1.解剖上的缺陷人的皮肤表面有一层脂膜,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分蒸发,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在脂膜不足或完全缺失的情况下,皮肤很容易丧失水分,缺水的皮肤犹如干旱的大地一样发生干裂。国外有人研究,如果皮肤的脂膜完全…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手纹变异初步观察王琦1咎毓秀2姜建辉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皮肤病科,2小儿科西安7100333第四军医大学统计学教研室)关键词银屑病手皮纹中图号R751几千年前,人类就对皮肤纹理有所认识,并应用于许多领域.近年来,人类医学皮纹学又有所...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道真县仡佬族手皮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捺印手指纹、放大观察的方法对贵州省道真县三代均为仡佬族的233名成年人的手皮纹进行调查研究,得出7项皮纹参数正常值。用其中的5项参数与吴立甫发表的仡佬族手纹资料比较,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如何选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报道其疗效.方法 根据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及修复要求等有选择的应用手部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21例.结果 21例患者手指皮瓣均一次性修复成功.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弹性、质地良好,伤手功能满意.结论 手部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应根据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部位、大小、修复要求等选用上述皮瓣才能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皮肤纹理学作为遗传的指征已成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工具。精神分裂症与遗传有关且具有一定皮纹异常。为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调查了男女患者各20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皮纹具有遗传特征,近代医学证明,一些遗传综合症的患者的指纹和掌纹具有显著的特异性。皮肤纹理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某些遗传疾病的诊断。为配合皮肤纹理的普查工作,我们设想最好有一种不污染皮肤,能立即显色的方法,从而可以代替国内一直沿用的印泥,这样群众易于接受,并且显色迅速,颜色牢固。经多种方法试验,发现纸上普鲁士兰颜色反应实验效果较好。现将实验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皮纹学十年来研究的概况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纹学是研究人类的指纹、掌纹和足纹为主的皮肤纹理结构、发育、遗传和群体分布及其应用的科学。这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她古老是因为早在千年以前,我国人民就认识到指纹的个体特异性,并把指纹应用于契约中作为个人的凭证;说它年轻是真正研究皮纹的发生发育,遗传变异,把皮纹特征作为民族分类和鉴定的生物学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人的手掌及足底的皮肤纹理的形成、型式以及与疾病诊断的关系,已经构成一门科学——皮纹学。自从Walker(1957)首先将皮肤纹理变化作为先天愚型的诊断指标之一以后,在遗传病的诊断上,皮肤纹理分析已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为了更好地使用皮纹学方法诊断各种遗传病,必须记述一些临床上常用的各种皮纹正常值,作为比较的根据。  相似文献   

17.
孙印春 《吉林医学》2013,34(21):4334
目的:通过采用微创小针刀治疗手指屈肌腱鞘炎的方法和作用机理的探讨,寻找治疗手指屈肌腱炎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微创小针刀治疗手指屈肌腱炎,是在无菌手术室进行,常规患指皮肤消毒准备,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取屈肌腱掌骨头侧以结节为中心沿皮纹走行做微小切口,显露屈肌腱鞘,屈曲手指确认腱鞘,用止血钳沿手指端撑开皮下组织,沿纤维鞘管用小针刀切开腱鞘,鞘壁不做切除,切口外贴创可贴即可。结果:71例患者全部治愈,5例手指掌侧有轻度麻木感,未临床治疗,4个月症状自行消失,切口无感染病例,无发现明显瘢痕增生。结论:此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可明显缩短,术后手指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皮肤纹理具有先天性、终生性和遗传性.自从Waker(1957年)首次作为某遗传病诊断指标以来,皮肤纹理检查已成为染色体畸变、遗传病诊断方法之一.目前,国内主要研究汉族皮纹,为了解我区朝鲜族正常手纹情况,于1981年4~5月在海林县对571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其指纹、嵴数、掌纹、褶纹及atd角等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铭然  钟书强 《中外医疗》2011,30(11):99-99
在复杂手外伤的早期治疗当中及时且较为彻底的清创术是手外伤处置中的重要环节,恢复手的解剖架构,骨折及肌腱血管神经的损伤,应一期进行修复,对于有较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缺损应在一期情况下闭合创口使开放性的损伤变成闭合性损伤。术后应用广谱或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消肿的药物。1周内鼓励病人被动活动手指,2周以后开始主动活动肢体,达到早期功能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智残儿童的指(趾)端皮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皮纹在智力残疾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 收集先天智力残疾儿童的指、趾端皮纹资料 ,与大学生组的指、趾端皮纹比较。结果 指端 3种纹理在两组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P <0 .0 1 ) ;而趾端纹理中 ,智残儿童组的弓形纹高于大学生组 ;胫侧箕纹和斗形纹低于大学生组 ,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结论 先天智力残疾者与大学生指 (趾 )端皮纹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