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白花前胡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气质联用首次对白花前胡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证明其主要成分为香木半烯,β-榄香烯等倍半萜成分,抗菌实验表明白花前胡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气质联用首次对白花前胡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证明其主要成分为香木兰烯,β-榄香烯等倍半萜成分,抗菌实验表明白花前胡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静  张洁 《西北药学杂志》1996,11(3):112-113
对甘肃产华北前胡(Peucedanum harry-smithiiFedde ex Wolff.)和少毛北前胡(P.harry-smithii var。subglabrum Shan et ShanetSheh.)的根与白花前胡(P.praeruptorum Dunn.)进行了药材质量对比的研究。结果表明3者主成分基本一致,甘肃产白花前胡质量稍差,醇浸出物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4.
刘布鸣 《北方药学》2005,2(2):22-25
介绍中药前胡挥发油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前胡药材的质量状况。方法:收集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的5种前胡药材,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方法,鉴别其性状、显微特征,并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挥发油以及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结果:前胡的浸出物、挥发油以及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与其性状特征、木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规律性。结论:应进行更广泛的取样分析,为科学制订前胡药材质量标准,指导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薛俊超 《海峡药学》2012,24(2):34-38
中药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根,具有兢散风热,化痰等功效.常用于感冒,嚷嗽,哮喘,头藕等治疗.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等香豆素类化合物以及挥发油类化合物。其主要的药理作用包括降低血压。抗心衰,平喘。抗癌等。本文就近年来白花前胡的有效成分以及相应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前胡根中花前胡丙素(dl-praeruptorin A,Pd-Ia)和紫花前胡根中紫花前胡苷(modakenin,NDK)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法Shim-Pack CLC-ODS,Pd-Ia的流动相为甲醇-水(79:21)和NDK的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20:5:75),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波长分别为323和334nm。结果:Pd-Ia及NDK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8-0.8μg和0.01-0.10μg,相关系数均为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3%-99.27%和97.60%、99.87%,RSD小于2%。结论: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对常用中药前胡的质量控制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胡香豆素B和前胡香豆素C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中药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根中分离和鉴定了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数据解析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3′-angeloyloxykhellactone(Ⅸ)、前胡香豆素B(Ⅹ)、前胡香豆素C(Ⅺ)、Pd-Ⅲ(ⅩⅢ)和peucedanocoumarin Ⅲ(ⅩⅤ)。其中化合物Ⅹ和Ⅺ为两个新化合物,通过和凯林内酯的化学沟通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S)-乙酰氧基-4′(S)-羟基-3′,4′-二氢邪蒿内酯(Ⅹ)和3′(S)-羟基-4′(S)-乙酰氧基-3′,4′-二氢邪蒿内酯(Ⅺ)。Ⅸ为首次报道自天然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前胡香豆素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采用Eco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水(68:32)为流动相,分析时间50 min,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23 nm;采用LC-MS对前胡香豆素类成分进行解析,并对特征峰进行归属;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18批前胡样品和4批混淆品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 以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为参照物,建立了以8个共有峰为指标成分的前胡药材指纹图谱,通过LC-MS定性分析结合对照品比对,推测8个共有峰为前胡香豆素D、前胡香豆素E、peucedanumarin Ⅱ、白花前胡甲素、peucedanumarin Ⅰ、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素E及其同分异构体,并且以相似度为0.9能很好地区分前胡正品和混淆品。结论 该方法简单、重复性良好,可为前胡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有效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对中药前胡的化学和药理研究概况,介绍了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化学成分的类型及结构研究方法。特别指出了前胡及其有效成分作为一种钙离子桔抗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柔毛水杨梅(Geum japonicumThunb.var.chinenseF.Bolle)诱导早期新生血管形成和心肌细胞再生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iaion HP 20型大孔树脂,Sephadex LH 20以及ToyopearHW 40F柱色谱结合活性追踪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柔毛水杨梅甲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2个鞣质类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casuarinin(1)、pedunculagin(2和3),其中pedunculagin(2和3)为一对端基异构体混合物。结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casuarinin(1),pedunculagin(2和3)。  相似文献   

12.
田基黄抗痛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隆江  余晓红 《中国药房》2007,18(24):1858-1861
目的:研究田基黄抗痛风的作用。方法:观察田基黄提取物对尿酸(MSU)所致大鼠足爪肿胀的影响;对MSU诱导家兔急性关节炎的影响;对次黄嘌呤所致小鼠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及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田基提取物品抗炎、镇痛作用。结果:田基黄对MSU所致大鼠足爪肿胀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减轻MSU所致家兔急性关节炎炎症,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血尿酸值,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镇痛作用较弱。结论:田基黄具有抗痛风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3.
田基黄提取物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以D-半乳糖胺盐酸盐腹腔注射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田基黄药材不同提取部位的肝保护作用,最终确定有效部位.方法:将SD大鼠给D-半乳糖胺盐酸盐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腹腔注射田基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观察血清中的ALT、AST的变化,确定有效部位.结果:给予田基黄乙醇总提物和乙酸乙酯部位均可降低大鼠血清中的ALT、AST.结论:田基黄乙醇总提取物和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金沙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根的化学成分。方法海金沙的干燥根及根茎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经过萃取后正丁醇层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并结合理化性质,波谱学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正丁醇层分离并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甲酸(benzoic acid,1)、芹菜素(apigenin,2)、3,4-dihydroxybenzoic acid4-O-(4′-O-methyl)-β-D-glucopyranoside(3)、罗汉松甾酮C(makisterone C,4)、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5]。结论化合物1、2、5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柔毛水杨梅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柔毛水杨梅( Geum japonicum Thunb. var. chinense F. Boll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及反相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 从柔毛水杨梅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4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和1个甾醇。结构分别鉴定为niga-ichigoside F1(1)、glucosyl tormentate (2)、euscaphic acid (3)、tormentic acid (4) 和-sitosterol(5)。化合物1~5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臭梧桐系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为国家药典收载的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炎及高血压伪药物。它与南京民间草医所用的臭茉莉(C. frangrans Vent.)在叶的外形上非常相似。为了保证用药的准确性,作者作了两者的比较解剖的观察。另本科的叶柄维管束具有重要的分类价值,但文献对臭梧桐叶柄维管  相似文献   

17.
中药云前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云前胡(Peucedanum rubricaule Shan et Shc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二十个成分,有十三个是香豆素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ⅩⅤ是一个新的香豆素配糖体,命名为云前胡甙(rubr icauloside),经光谱测定及化学降解确定其结构为:5,7-二甲氧基-8-[2′-羟基-3′-甲基,3′-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丁基]-香豆素。  相似文献   

18.
闽产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兰瑞芳 《海峡药学》2004,16(2):73-75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黄花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SE-54石英毛细管柱共分离出38个峰,鉴定出其中的2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2.45%.从鉴定出的化学成分可知,黄花蒿是优良的药用植物,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救必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必应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其化学成分类型多样,包括三萜类、黄酮类、酚类、鞣质类等;具有抑菌抗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等功效。本文综述了救必应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A new antibiotic compound, sarothralin G from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Sarothra japonica) has been isolat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The compound contains phloroglucinol and filicinic acid moie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