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数据采集流程和多源数据的集成处理,研究设计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各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进行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图形编辑、空间模型分析、综合分析评价、成果图形生成及输出和信息发布.  相似文献   

2.
深圳地区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圳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候条件等地质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总结研究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深圳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工作、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创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勘察设计和管理水平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江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的建立、计算方法,以及预警预报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获得的成功,对类似条件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表形变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现象,不仅严重影响灾害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会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危害,尤其在采煤区。针对传统地表沉陷监测方法费时费力、无法获取地表沉降面状信息、难以进行地表沉陷灾害评估的不足,基于高分辨率SAR卫星影像,利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山西省晋城市晋城矿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地表沉陷进行监测,分析获取了该地区地表连续形变情况,并利用该技术获取的海量PS点建立支持向量机(SVM)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对晋城矿区周边居民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识别和预测。结果表明:晋城矿区10个煤矿及其周边区域存在较大的地表形变;晋城矿区平均LOS向年平均地表形变速率范围为-37~30.3 mm/a; PS-InSAR技术在晋城矿区地表形变监测中具有可行性,且可以实现矿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识别和预警。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对地质灾害进行气象预警所采用的模型(方法)的分类,分别对各种类别的预警模型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理统计学原理的隐式(第一代)、显式(第二代)预警模型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地域性、分析过程的主观性以及数据不充分引起的不稳定性或不完整性等特点,且对统计样本质量要求较高,存在不能解释地质灾害内部变形机制及预警结果难以验证的缺陷;基于动力学原理的第三代预警模型虽能弥补统计学预警模型的不足,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仅局限于个别地区,未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预警系统的预警能力,指出三代预警模型的耦合预警将是今后重点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川气东送管道地质灾害特征进行调查,基于ArcGIS进行了川气东送输气管道(川渝—鄂西段)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基于.NET平台,采用C#+ArcGIS Server的开发模式,并基于B/S的WebGIS的服务和方法,可实现管道及其周边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的快速查询、图形显示、分析统计、风险评价等功能,将有助于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进行管理、抢险维修决策及预警指挥工作,也有助于地质灾害信息的发布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气象条件引发的地质灾害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研究目的是制定广西西南部地质类型的地质灾害气象因素风险评估模型,从而能在灾情来临前发布准确的地质灾害预警,避免空报及漏报,提高预报准确率。该风险评估模型以出现地质灾害的风险性分为3类,分别确立了3类不同的气象因素风险评估指标。用该评估模型对崇左市2001到2006年共28个地质灾害个例进行评估,如果达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3类,即达到了预警级,而实况也出现了地质灾害,评定为正确,那么这28个地质灾害个例回报正确的有25个,拟合率达到了89%。评估结果显示该风险评估模型对2007年的地质灾害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衡阳气象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关键技术及预报效果验证情况。在Delphi环境下以Server2003为基础数据库,以Serfur为图形绘制工具完成了系统开发。系统以遍及衡阳的近300个自动气象站的降水实况资料及日本每天2次(08、20时)滚动数值预报产品为原始数据,通过模型计算未来24小时衡阳各乡镇出现地质灾害的危险等级,并自动形成预警服务产品。从2012年6月11日的地质灾害监测效果来看,系统能较好地监测气象地质灾害的发生,但由于数值预报精度不够,监测点预警危险系数粗放,放大了系统空报率。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效果评估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分析过程。本文在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效果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综合评估模型设计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评估系统,并通过对数据进行集成与规范化处理,创建了系统数据库,最终实现了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效果的分析与评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在相关数据完整、规范、准确的情况下,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效果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飞剑潭水库库区地处萍乡—乐平坳陷带北缘,地质灾害较发育。选取该地区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土质滑坡;从地质灾害发育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具有集中群发性特征。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缓坡地带、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同时沿主要构造线发育;从时间上分析,地质灾害发育主要集中于雨季,其中2014年5月最为严重。因此,库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同时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