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开采矿体顶板岩石中等稳固以上、矿体倾角30°~55°的倾斜薄矿脉时,若用普通全面采矿法回采,人员在倾斜底板的采场中进行凿岩爆破、矿石运搬、采场顶板管理等作业都很不方便,安全条件也差,这时,可以选用留矿全面采矿法回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开采急倾斜薄矿脉主要是用留矿法。这种采矿法的最大优点是采准系统和回采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但主要缺点是矿石贫化大,达到70%~80%;坑木消耗量大,一个采用木材支护顺路天井和用木漏斗放矿的长50米的采场,木材消耗量通常在20米~3以上;矿脉倾角要求不小于60~65度,并且矿石不能有结块性,否则放矿不顺利,甚至有大量矿石放不出来而造成损失。为了解决矿石贫化大的问题,有些矿山,如大吉山钨矿、昼眉坳钨矿等,曾经想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取代一部分留矿法,但试验都失败了。原因是削壁充填采矿法工艺太  相似文献   

3.
在脉状矿床开采中,留矿法是使用最广泛的采矿法.但是用留矿法开采倾角为45°~65°的矿脉,在技术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放矿困难,矿石损失大.中南矿冶学院与石人嶂钨矿合作,对用振动出矿留矿法开采45°~65°倾角的矿脉的可行性进行了室内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对倾角在50°以上的单脉,采用振动出矿留矿法开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为振动出矿是一种部分借助重力势能的强制出矿方式,振动出矿机产生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松散矿石中传播,使受振矿石相互移动、活化,减少了受振矿石在出矿口上组拱的几率,从而降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品位缓倾斜薄矿脉开采矿石损失大、贫化率高、回采经济效益差的问题,提出了矿岩分采分出铲运机出矿的技术方法,对试验采场布置和回采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一新的技术方法有利于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提高回采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倾斜破碎薄矿脉的地质条件,通过改进、优化普通留矿全面法的结构、参数和回采工艺,使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分别降至8%和12%,采场生产能力达到55t/d,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某铅锌矿急倾斜薄矿脉赋存于软弱的绢云母千枚岩岩层中,且矿岩产状基本一致,开采技术条件极为不利。应用浅孔留矿法回采时,围岩极易冒顶片帮、采场回收率低、存窿矿出矿困难以及地压活动频繁等问题凸显。为维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实现向深部矿体开采的过渡,围绕采场岩层有效控制,采用阶段下行式、中段双翼后退式开采顺序,合理规划多层矿脉开采方式 ;根据采准工程增加率适当减小采场跨度,无轨铲运机替代有轨装岩机出矿,增大出矿进路间保护墩厚度,应用预裂爆破控制采场轮廓,对浅孔留矿法工艺进行了改进。现场工业试验表明 :改进措施使得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初步实现急倾斜薄矿脉“安全、高效、经济”开采。  相似文献   

7.
矿区为多金属的硫化矿薄矿床,矿脉厚度为0.1~0.5米,倾角为70~85°,围岩为扁豆灰岩(f=10—12)及灰质页岩(f=6—10)。矿石具有氧化性,不论矿石或围岩,都非常容易结块。当使用普通留矿法开采时,矿石损失大,并影响其他作业进行,特别是对安全生产的威胁更大,有时甚至被迫停止作业。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曾使用过横撑支柱开采及分层留矿法,作业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但矿石结块现象仍很严重,加以分层留矿法的结构及回采工艺过程目前尚  相似文献   

8.
刘涛  姜培根  乔俊斌  白腾飞  任基 《黄金》2023,(12):10-13
针对玲珑金矿急倾斜薄矿脉历年来一直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采矿效率低且安全性难以保障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脉内顺路天井中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在采场顶部留设顶柱,中间布置1条顺路天井作为人行通风通道,同时利用该顺路先自上而下施工所有炮孔,然后自下而上逐层爆破,爆落的矿石借自重落入采场底部,采用平底出矿穿底部结构,用铲运机装入矿车运走。应用实践表明:该采矿方法通过控制采幅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的目的,采矿损失率为1.19%,矿石贫化率为12.6%,采矿效率较浅孔留矿采矿法提高了47%,且人员通过底部出矿穿出矿,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开采急倾斜厚度很小的极薄金属矿脉时可用分采或合采.合采时则按最小的工作宽度把矿石和围岩同时采下、同时运出,一般采用留矿法或留矿法的变型方案,有时也用别的方法.分采时则先采下矿石,把矿石运出之后再崩落围岩,把崩下的围岩充填采空区,但也可以先崩落围岩后采矿石,一般用水平分层削壁充填法(也叫水平分层选别回采充填法).  相似文献   

10.
王家齐  李明福 《黄金》1991,12(7):28-29
留矿采矿法广泛用来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的急倾斜薄和极薄矿脉,在采矿强度、矿房日产能力、劳动生产率、采矿成本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可用于这种矿脉的采矿方法。其主要缺点是,矿房中采矿每个循环只放出三分之一的矿石,其余三分之二的矿石要暂时留在采场作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台,待矿房全部采完才能大量放矿,把矿石放完,因而,积压了大量矿石,影响资金周转和选厂的供矿。往往由于急需资金周转或因选厂供矿不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砚山县白姑矿段薄层矿体采场开采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永飞 《中国锰业》2009,27(1):12-14
云南省砚山县白姑矿段为缓倾斜至倾斜薄层状矿体,倾角7(°)~45(°),针对采场开采2~3个矿房后,地压显现,矿体片帮及顶板脱层冒落严重,通过改进和改革采矿方法,和强化落实采场生产管理,小幅度提高了回采率,较大改善了安全劳动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一、中厚偏薄倾斜矿体在开采上的技术难度所谓中厚偏薄倾斜矿体一般指厚度4—6米,倾角25°—55°之间的矿体。由于矿体厚度和倾角的制约,回采难度大,采矿方法的选择和设计都比较困难。其难点主要表现在: 1.采场矿石运搬困难  相似文献   

13.
《甘肃冶金》2021,43(2)
陕西旬阳中宝矿业有限公司甘沟矿矿脉缓倾斜且呈波浪状产出,为国内典型的难采缓倾斜薄矿脉。多年来,甘沟矿开采此类缓倾斜薄矿脉曾尝试采用过多种采矿方法,但均存在开采成本和安全隐患突出问题。甘沟矿山通过采矿方法改造和优化,采用壁式机械化连续开采全面采矿法,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采矿成本也明显降低,而且壁式机械化连续开采全面采矿法灵活多变,极大地适应了缓倾斜薄矿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银山矿有部分矿脉为倾斜薄矿脉,含硫高,易结块,用浅孔留矿法进行开采时,大量矿石不能放出,矿石损失贫化率高。针对这种情况,提出采用变形的全面法进行开采,矿石以爆力运搬为主。该工艺为其它相似矿体的回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夹皮沟金矿在干式充填采矿法开采急倾斜薄矿脉实践中,用美国瓦格纳公司生产的EHST-05电动铲运机,来完成采场出矿和充填料运搬,实现了采场运搬机械化,取得了良好效果。采矿工效4.5t/工班,矿房生  相似文献   

16.
一、留矿全面采矿法的产生我矿有许多极薄矿脉,采幅为1.0~1.4米,倾角为0~90°。过去是根据矿脉倾角来选择采矿方法,即矿脉倾角小于40°时使用全面法(长壁式沿走向推进),倾角大于60°时使用浅孔留矿法。但是当矿脉倾角处于40~60°之间时,采矿方法就难以确定,只好勉强地套用留矿法或全面法进行采矿。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不治之  相似文献   

17.
遵义铜锣井锰矿西区矿体,在走向上矿体倾角、顶底板粘土页岩及矿石品位变化较大。过去采用了伪倾斜耙矿留矿法和留护顶矿的房柱法。留护顶矿的房柱法在生产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矿山在西区中部走向长约70米的地段,改用了分采耙矿留矿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徐贵水 《黄金》2000,21(11):21-23
介绍了遂昌金矿倾斜薄矿体开采过程中采用锚杆及自然矿柱、混凝土矿柱护顶;控制爆破技术控制采场顶、底板;摸索矿岩规律性,加强管理降低采矿损失率及矿石贫化率等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本文所談的相邻薄矿脉,是指两条以上的平行矿脉而言,其間距大小不等,一般在0.5~8.0米以上;矿脉厚度一般0.05~0.8米,很少1.0米以上的;矿脉傾角由60~90°,围岩較稳固,也有少数矿脉的围岩不够稳固。目前一般矿山开采这种类型的薄矿脉,主要采用留矿法。相邻矿脉間距在1.5~2.0米时,有些矿山采用分采;有些矿山采用合采;有的矿山甚至当相邻矿脉間距在2.5~3.0米时,还采用合采。这就是說,有些矿山对于相邻薄矿脉分采和合采的选定,还缺乏  相似文献   

20.
余健 《江西冶金》1996,16(3):29-32
通过海丰锡矿长埔矿区的倾斜薄矿脉运用中深孔崩矿倾斜爆力运搬矿石的采矿方法试验,较成功地解决了倾斜薄矿脉开采的矿驼搬问题,提高了矿块生产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