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草原植物不仅维持着草原的生态功能,也是巨大的基因资源宝库。近年来我国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发展较快,但相对于模式植物和栽培作物的研究,其系统性和深入性还有较大差距。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草原植物的光合、繁殖、代谢生理、植物抗逆适应、组学、植物-动物-微生物互作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面对国家保障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的战略需求,草原植物利用和挖掘潜力巨大,因此,加强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重点加强草原重要植物基础生物学、草原植物特有耐逆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放牧利用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植物适应与微进化机制、草原植物-微生物-家畜跨营养级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对推动我国草原恢复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1.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植物修复技术获重要成果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主持的国家"863"计划课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与示范"课题通过验收.课题通过对植物修复的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并集成与植物修复相关的环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植物栽培、生物技术、营养施肥、植物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具有应用前景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今植物远缘嫁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者在介绍中国古今植物远缘嫁接记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植物远缘嫁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远缘嫁接在植物栽培生产上可以提高观赏价值、改进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在育种实践中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障碍,培育出远缘嫁接杂种。远缘嫁接还可作为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水是植物体内最多的物质,也是最重要的、无法替代的物质。水分占植物重量的60%~90%,既可作为各种物质的溶剂充满在细胞中,也可以与其他分子结合,维持细胞壁、细胞膜等的正常结构和性质,使植物器官保持直立状态。植物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生物膜装配、新陈代谢等过程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水,植物将无法顺利地散发热量,保护自己不受炎夏的烈日灼伤;如果没有水,植物  相似文献   

5.
植物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植物的生活是依靠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条件的,这些影响植物生活的条件,就叫做生态因素。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体,就叫做环境。在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时,首先应有正确的基本观念,才有可能把它们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这里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一、在研究植物与环境中生态因素的关系时,不可忽略植物的本性;尤其要了解植物的本性同环境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自然,植物科学画是以一种谦虚、安静的态度来认识、看待的,它对所有的植物一视同仁:无论是路边默默无闻的小草,还是万众瞩目、国色天香的玫瑰、牡丹,它们的待遇在植物科学画里都是相同的。为了记录、叙述的方便,人们在文字描述基础上配上了形象的图画,以便于更多人直观地识别这些植物,植物绘画就因此产生了。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对植物物种的描绘画,它们的记载主要以实用为目的,仅限于辨认植物种类,缺乏对植物体各器官的形态解剖和生理功能方  相似文献   

7.
要使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观叶植物在冬季保持叶片翠绿,生机盎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保暖防冻不同观叶植物的越冬最低温度要求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同类不同品种的抗寒能力亦有明显不同。所以要根据地区、植物种类和品种的不同,进行分批、分类入室越冬。保暖防冻,是观叶植物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养护工作。根据观叶植物对越冬温度的不同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四类,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暖防冻措施。第一类,越冬温度不能低于5℃的观叶植物,如天门冬、花叶常春藤、鹅掌秋、八角金盘、花叶如意、海芋、冷水花、蒲葵等,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扁豆等许多植物的藤蔓会旋转生长,沿着依附物向上攀爬,这有利于在植物茂密的地区争夺阳光。科学家最近通过对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发现,基因变异使决定植物细胞壁纤维生长方式的蛋白质发  相似文献   

9.
正十万错、地雷花、羊乳、看麦娘、十大功劳、狼毒这些都是植物的名字,这些名字看似或生动有趣,或幽默好笑,实际上它们的"起名"是有依据的,跟植物的性状、功效、外形有关。植物名字和人名一样,只是一个符号而已,当然也有其内在的含义。很多植物的名字听起来很有意思,比如十万错、打碗花、毛萼口红花、急性子、地雷花、狗牙花、光棍树、牛膝、羊蹄、羊乳、看麦娘等;有的植物名字听起来比较霸气,比如十大功劳、王不留行、雷神和射干等;有的植物名称听起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06,(7):32-33
食肉植物又称食虫植物。这种植物能借助特别的结构捕捉昆虫或其他小动物,并靠消化酶、细菌或两者的作用将小虫分解,然后吸收其养分。已知食肉植物约有400种。这类植物多为绿色植物。食肉植物能将捕获的动物分解,这个过程类似动物的消化过程。分解的最终产物,尤其是氮的化合物及盐类为植物所吸收。食肉植物多数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消化动物蛋白质,能适应极端的环境。其诱捕工具多为叶的变态。半数以上的食肉植物,其特点是花两侧对称。有些食肉植物几乎遍及全世界。食肉植物的捕虫机制有的是利用产生的粘性液体黏住猎物,有的是用像瓶子似的叶…  相似文献   

11.
王凤产 《中国科技术语》2011,13(2):51-53,56
依据<本草纲目>这一巨著,主要从植物名称训诂、植物分类学、植物形态描述及其生长环境等角度阐述李时珍对民族植物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植物新品种保护同专利、商标、著作权一样,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 国际上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方式主要有:(1)专门法律保护:通过专门法律授予植物新品种所有权人在一定时间对授权品种享有独占权.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对育种者权利进行保护的一种形式.(2)专利保护:考虑到植物品种的特殊性,多数国家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不授予植物新品种的专利权.但有少数国家对除块根植物外的无性繁殖品种给予专利保护,如美国.  相似文献   

13.
药食两用植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但是当前药食两用植物的概念不清晰、含义不明确,严重影响了中国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文章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探讨了保健食品的实质,厘清了药食两用植物的含义,指出广义的药食两用植物是指既能用于食品又能用于药品的植物,包括能够用于保健食品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4.
药食两用植物含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食两用植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但是当前药食两用植物的概念不清晰、含义不明确,严重影响了中国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文章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探讨了保健食品的实质,厘清了药食两用植物的含义,指出广义的药食两用植物是指既能用于食品又能用于药品的植物,包括能够用于保健食品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国古代配有植物插图的书籍做初步梳理的基础上,就植物图像丰富、图像来源清楚且影响较大的几部作品,如《尔雅音图》、《本草图经》和《救荒本草》等,分析了其插图的绘制目的、图文组织、图像内容和绘制特点等,讨论了植物图在相关知识的记录和传承中的作用。文章认为,尽管中国古代植物图的质量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然而从配图古籍的数量、对植物知识的图像表达效果、图文从属关系等方面来看,植物插图较文字表现出的弱势,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植物学知识自身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最大的植物细胞自然界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植物,细草巨木,绿叶红花。它们的形态、结构、大小相差很远。可是,如果用显微镜仔细观察,我们即可发现,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居室绿化及装饰已成为一种时尚。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发现,常青的观叶植物以及绿色开花植物中,很多都有消除建筑物内有毒化学物质的作用。此次研究还发现,植物不光是靠叶子吸取物质,植物的根以及土壤里的细菌在清除有害物方面都功不可没。中国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周淑琴认为,在居室内最适合放置以下三种类型的植物。能吸收有毒化学物质的植物芦荟、吊兰、虎尾兰、一叶兰、龟背竹是天然的清道夫,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研究表明,虎尾兰和吊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18.
<正>食肉植物又称食虫植物,是一种拥有捕虫结构且能消化猎物而获得营养(非能量)的自养型植物。食虫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贫瘠的地方,尤其是缺少氮素的地区,所以它们捕食猎物并不是为了通过猎物获取有机营养,而是补充氮、磷等无机盐,也就是说,食虫植物捕猎其实是在给自己施肥。  相似文献   

19.
一、主要技术内容 植物营养活力素是杨馥成博士研究发明的目前世界上用于植物营养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粉状肥料.该技术产品1990年与武警医学院天津市利农全元植物营养素总厂联合试制、试验、生产、示范,并于10月份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993年10月被国家批准,专利证号:ZL90 1 06014.3,并由利农全元植物营养素总厂实施专利许可,进行规模生产、开发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形态建成主要依赖于胚后发育过程中生长点干细胞不断形成新的器官以及建立新的生长点。因此植物干细胞活性与功能的研究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与动物干细胞类似,植物干细胞一方面自我维持,一方面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器官。但植物干细胞存在于胚胎期形成的顶端分生组织、胚后形成的侧生分生组织及再生过程中体细胞命运转变所建立的新生长点。这些不同类型干细胞的形成与调控共同决定了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植物形态以及对生境的适应性,也决定了作物的株型和产量。植物干细胞的研究还是农业生物技术特别是组织培养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基础。因此,植物干细胞研究不仅是阐明植物可塑性的根本,也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基础。我国近年来在植物干细胞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本文对近年来植物干细胞领域国内外的重要工作进行简要概述,并展望了未来植物干细胞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