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学术的历史,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学术,就是学术史.学科的形成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而学术研究的发展又必然会带来学术史研究的繁荣.学术史研究应避免唯尊学术而排斥社会、政治因素的偏向.学术史研究既要重视内在理路,又要重视外缘影响.范式更新与学术发展之间有着直接对应的关系.实证与史识、全面与客观,是学术史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主体的学养是一种生命境界,与学术史书写状态息息相关.学术史研究对于一门学科的厘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学术史研究范式考察,世界华文文学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学科的特质,具有满足学术史研究的充要条件;通过学术史的研究,又可以给出这个学科走向形成乃至成熟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学术史研究在世纪之交繁盛一时,至今不衰,是中国当代学术研究更为深广的阐释诉求所致。学术史研究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学术,体现的是叙事者的话语建构。学术史研究应避免唯尊学术而排斥社会、政治因素的偏向。学科发展史的研究应成为当代学术史书写的一个范式。学术史研究对于一门学科的厘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证与史识、全面与客观,是学术史书写的基本原则。研究主体的学养是一种生命境界,与学术史书写状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近几年来《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论文选集,也是该刊特色栏目建设成果的一次汇集。文集对当代学术史与当代学术批评、"当代学术史"的学科建设以及当代"学术史的周边"问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尽管有些并不详尽,但终究不失为当代知识界的真实心声。回顾当代学术发展的历史,对于清理当前的学术生态,找回学术和学者本有的尊严,推进当代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近几年来《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论文选集,也是该刊特色栏目建设成果的一次汇集。文集对当代学术史与当代学术批评、“当代学术史”的学科建设以及当代“学术史的周边”问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尽管有些并不详尽,但终究不失为当代知识界的真实心声。回顾当代学术发展的历史,对于清理当前的学术生态,找回学术和学者本有的尊严,推进当代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诸问题,包括学者的主体性问题,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学者的自律与学术规范问题,当代学术史研究发展的环境问题以及当代学术史成为学科的可能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研究,无不蕴含着余三定教授的学术生命的演进轨迹。在当代学术史研究这一领域中,余三定是起步甚早、用力甚勤、收获甚丰的研究者之一。从学者个案研究到学术史宏观的构建,从学术规范等学术史细部问题的讨论,到学术史何以成为学科这样的大视野开拓,都显示了余三定厚实的学术积淀与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余三定将当代学术史研究推到了学科建设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诸问题,包括学者的主体性问题,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学者的自律与学术规范问题,当代学术史研究发展的环境问题以及当代学术史成为学科的可能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研究,无不蕴含着余三定教授的学术生命的演进轨迹。在当代学术史研究这一领域中,余三定是起步甚早、用力甚勤、收获甚丰的研究者之一。从学者个案研究到学术史宏观的构建,从学术规范等学术史细部问题的讨论,到学术史何以成为学科这样的大视野开拓,都显示了余三定厚实的学术积淀与开阔的学术视野。是余三定将当代学术史研究推到了学科建设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汉画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学术概念,古时属于全石学范畴的汉画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与悠久的研究历史。新中国以来汉画研究获得快速发展,已然形成一门新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继往的目的在于开来。回顾汉画研究的历史,从学术史的角度理清其历史线索、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并进行学术发展展望,对于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日渐成为显学,清理过往的学术传统,从中寻找学术资源,乃至为自己的学术研究确立某种方向,已成为许多学者的自觉追求。然而在此过程中,学术史研究本身,在专业化潮流和学科体制的“规训”下,也逐渐变成了某种以“客观知识”面目出现的学科领域,而与学者自身的困惑、反省和探索似乎脱离了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要遵循历史的逻辑,站在教育学术史的高度,审慎地选择教育学学术方向和领域。  相似文献   

10.
余三定主编的《当代学术史研究》是关于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它标志着中国学术界已经开始自觉对当代学术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其学术旨归在于"求是",可从三方面理解:一是对以前的学术成果进行客观切实的总结评判,包括对学者进行客观中肯的评价定位;二是对一切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进行"除恶务尽"式的批判,肃清学术不良风气,还学术界一片净土;三是对学术发展的内外部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为学术自身的发展不断提供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茅家琦先生是享有盛誉的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与近代中国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旨在传承、弘扬茅先生的治学理念、方法和风格;学习其高尚的人文关怀品格和科学精神。与会学者们认为:茅家琦先生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学术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以太平天国史研究为代表的传统领域中不断作出新成就;二是开辟了区域城市近代化研究等新领域;三是独具慧眼地把当代台湾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从而开创了当代大陆的台湾研究学。茅家琦先生的治学成就深刻体现了其学术思想和品格:致力于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学术研究已有300多年历史,对船山学术研究史进行回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刻不容缓的。这种回顾必须先对其历史分期进行科学的划分,应该根据历史分期、王船山学术研究的内容、著作的出版、流传以及研究者所处时代的要求等因素来划分,我们将王船山学术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旧学研究时期、政治学研究时期、哲学研究时期和文化研究时期,每一时期均有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唐山近代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代唐山经济史研究、近代唐山党史和革命史研究、近代唐山文化研究以及相关资料整理工作等几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学术界对唐山近代史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与人的生活同构的活动。教育学术研究直接指向并服务于人生,具有鲜明的实践智慧色彩。而专门化的教育研究则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西部农村的教育中,始终蕴含着教育学术研究的要素。然而,受西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以往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个别化理论被宏伟叙事的话语所掩盖并被学科化。在实施国际项目的过程中,文化的交融使西部农村教育本有的学术传统得到了萌发,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它启示要恢复教育研究的学术传统、关注教育活动中的"草根"理论,这是教育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教育史学的学术功能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史学的功能可分为学术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类。学术功能包括记载、寻真、传承历史文化和发展教育科学四个方面;社会功能涵盖借鉴、育人、指导、优化教育科研能力四个层次。学术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学术功能的有无、大小、性质制约甚至决定着社会功能的有无、大小、性质;社会功能是学术功能的自然归属与延伸,社会功能引导或规定着学术功能的作用方向和趋势;社会功能还是衡量和检验其学术功能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在西方有较长的历史和较深入的实践,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课题。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是由于科学教育目标的转变而凸显出来的,在全面实现科学教育目标方面,科学史具有特殊作用;作为一种历史研究,科学史本身会因为不同的研究取向而呈现出不同面貌特征,科学教育对此应有自觉意识并加以辨别、运用;恰当的内容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也会有助于实现科学史融入科学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十余年来中国铁路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铁路史是经济史研究中的新兴领域.十多年来,学术界对铁路史的资料整理和专题研究均取得丰硕成果,成果主要集中在与铁路发展有重要关系的关键历史人物、铁路外债问题、铁路与社会变迁等方面.此外,学者还对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的概况特征也予以客观分析和评价.当然,研究中的不足显而易见,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术职业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也受到研究型大学各种院校制度的影响与制约。学术职业的内涵随着研究型大学职能的演变而变化,研究型大学在对学术职业人员的学术职责进行规范的同时也赋予其一定的学术权利。研究型大学中特有的关于学术职业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的制度,以及保证学术职业人员学术自治的一些院校制度等对学术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是清代学术史研究的重镇。他注重对时代思潮的考察,又初步尝试中西比较,对清学的缘起、流派、方法等均有创见性诠释。但梁氏的研究也有不少缺陷,主要是中西比较有简单比附的嫌疑,"理学反动说"割断了清代学术与宋明理学的关系;同时文献准备不足,论证有空疏、浅薄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