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内引起的肠梗阻 ,是婴幼儿期的常见急腹症之一 ,多发生于4~ 7个月的婴儿。自 1985年 12月~ 2 0 0 0年 1月 ,我院使用苏州医学院常熟市东张电配件厂研制的电控肠套叠诊疗仪以来 ,共诊治小儿肠套叠 6 1例。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6 1例中男 4 3例 ,女 18例 ,年龄 4个月~ 1岁半 ,发病时间最短 3小时 ,最长为 3天。 4 3例早期只有阵发性哭闹、拒食 ,持续数分钟后安静入睡 ,反复发作 ,有吐奶现象 ;腹部有腹块的有 18例 ,常位于右上腹或左侧腹 ,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为血便 ,通过观察症状及空气灌肠 ,在…  相似文献   

2.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婴幼儿多见,2岁以后逐减。婴幼儿回盲部系膜未发育完善,活动度大,有些诱发因素可导致肠蠕动节律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早期发现可通过非手术疗法行空气灌肠而复位。若诊断延迟,则可能发生肠管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孔和腹膜炎。现将我院8a来收治的小儿急性肠套叠72例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急性肠套叠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套叠系指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人邻近的远端肠管内,多发生肠梗阻。发病率占婴儿肠梗阻首位,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多发生于4~10个月的婴儿,2个月以下及2岁以上少见,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早期确诊对治疗和预后起非常关键的作用,但部分患儿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现将本院2000-2006年误诊的小儿肠套叠28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肠套叠是肠的一段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以小儿最多见[1]。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下者,绝大部分为原发性,约占小儿肠套叠90 %~95 %[2]。其发病率在小儿外科急腹症的中仅次于急性阑尾炎[3]。通常在肠套叠初期多采用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若复位失败或超过48 h或怀疑有肠坏死及全身情况恶化者则及时行手术治疗。笔者将我院2018年收治的5例经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失败的患儿在静脉全麻的基础上行单纯手法复位,均获成  相似文献   

5.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病以〈2岁婴儿最多见,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男孩多于女孩。现将我院2001--2005年51例人院患儿中误诊14例的临床与护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套叠系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相邻肠管之中,从而引起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病症(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肠套叠占小儿肠梗阻的25%左右,4~10个月的乳儿发病率最高,且男婴较多,男女之比约为2∶1。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神阙贴敷配合灌肠(一般于24h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兹探讨如下。 1 药物组成 自拟通肠导气汤:厚朴、枳实、大黄、延胡索、槟榔、木香、白芍、甘草(此方既是灌肠配方,也是贴脐配方);共研细末,备用。 2 治疗方法 ①取备用细末10g,米醋调敷于神阙穴,外用敷料固定;②每剂两次煎熬取汁,浓…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套叠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儿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2岁以内肥胖健壮的婴幼儿,以4~10个月龄最多见。典型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阵发性哭吵、腹痛、呕吐、血便(黏液果酱样大便),腹部肿块。以往对小儿肠套叠非手术治疗均采用X线下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2001年2月-2004年2月,我院开展实施超声监视下行温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该类患儿6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如何从声像图上识别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婴幼儿肠套叠的成功与否。方法对由超声诊断的48例婴幼儿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其中40例成功复位,8例经生理盐水灌肠复位失败而行手术治疗。结果生理盐水灌肠成功复位的患儿的声像图表现为:圈外有圈的"同心圆"征,每层厚度为0.15±0.03cm,手术患儿的"同心圆"每层厚薄不均伴肠管局限性扩张并积液。结论高频超声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婴幼儿肠套叠可否行生理盐水灌肠。  相似文献   

9.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扩张的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以右侧腹好发,常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原发性95%发生在婴幼儿,继发性5%发生在较大的儿童.  相似文献   

10.
推拿治疗婴幼儿肠套叠25例青岛市中医院(266012)赵秋主题词:肠套叠,婴幼儿/治疗推拿疗法经验介绍肠套叠1岁以内婴儿最易发生,其发病率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是儿科的急腹症。本病因肠蠕动紊乱引起,常在腹泻后发病。根据其腹痛、呕吐、腹胀、大便异常的特...  相似文献   

11.
肠套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目前以钡剂或空气罐肠整复率是很高;但用钡剂或空气灌肠不能整复的肠套叠仍占一定的比例,均需手术整复。近几年,我们在针刺足三里后可使胃肠道蠕动缓解者加强,紧张者缓解的启发下,试用了针刺足三里穴于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中,收效满意。一般资料:我们选自已经做过钡剂或空气灌肠确认不能整复而准备行手术治疗的肠套叠病人,共39例,(其中有3例由外院转我院做手术整复肠套叠的病人);男孩21例、女孩18例,年龄在6~19个月之间;肠套时间  相似文献   

12.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危及生命。通常肠套叠按发病部位分类为:回肠结肠型、回肠盲肠-结肠型、结肠-结肠型、复套型(多为回肠回肠-结肠型)、小肠小肠型。笔者对肠套叠进行简便的分型,把前4种鞘部均为结肠的肠套叠统称为结肠型肠套叠,后1种鞘部为小肠的肠套叠称为小肠型肠套叠。过去小儿肠套叠的诊治普遍采用空气灌肠,并认为是诊治该病的金标准,但具有X线照射危害。笔者通过彩超联合双频超声对婴幼儿肠套叠进行简便的诊断分型,并根据各自的解剖及病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探讨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整复婴幼儿急性肠套叠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6例肠套叠患儿在x线下做空气灌肠复位。结果:25例空气灌肠患儿成功复位,1例复位失败行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6.15%。结论:x线下做空气灌肠安全无损伤,复位过程清晰、直观,加强空气灌肠整复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36例婴幼儿肠套叠,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结果36例患儿中30例一次灌肠复位成功,3例复灌后取得成功,3例手术治疗。结论疗效确切,安全无辐射,费用低、在基层医院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5.
场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从1991年5月~1998年5月共收治小儿肠套叠45例。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者12岁。其中误诊9例,误诊率为20.0%。1误诊情况误读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1例,男,8个月,发热、阵发性哭闹、紫红色粘液便13小时。同时精神萎靡、皮·调查研究·联发花,四肢发凉,大便少许腥臭味。作空气灌肠和手术治疗证实。误诊急性胃肠炎4例,均表现发热、呕吐和腹泻。出现果酱样大便分别为发病后9小时、24小时、30小时及48小时。来院检查未触及腹部包块,作空气灌肠证实。误诊肠痉挛2例,均为男性,为4岁和12岁。表现脐周…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所致的绞窄性肠梗阻,多发于4~10个月的小儿,2岁以后逐减,男孩发病率多为女孩的2~3倍。笔者总结了2003年3月-2007年3月我院28例小儿肠套叠误诊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肠套叠是系一部分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及腹部包块,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不早期做出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肠穿孔及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空气灌肠整复是肠套叠发生48小时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失败病例,探讨其失败原因,以期提高以后整复的成功率,减少手术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永前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108-109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声像图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空气灌肠或手术证实的小儿肠套叠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8例超声诊断为小儿肠套叠的患儿,经空气灌肠和手术结果对照,均与超声诊断符合,其中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15例,经手术确诊3例,其中2例手术证实部分肠管坏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100%。“同心圆征”和“套筒征”是小儿肠套叠特征性超声征象。结论: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准确、迅速而无痛苦,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00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和手术治疗的护理。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成功285例,手术33例,行二次手术1例。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早期诊断明确,若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能够大大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门诊输液室护士对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6位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术后的患儿经过严密观察,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65例患儿输液结束时无复发现象,其中1例患儿在输液过程出现异常哭闹,呕吐,触诊腹部有包块汇报医生后确诊复发再次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术。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中常见的急腹症,我们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观察力,熟练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及时通知医生并实施相应的抢救护理措施,避免病情继续发展,防止并发症发生,为患儿提供最佳治疗时机,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