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V)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情多凶险,是散发的急性致死性脑炎的常见原因,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CT是诊断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在显示病变以及了解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程度等方面可为临床提供极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为了提高临床对该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其CT表现的认识.笔者回顾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CT表现,并就其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等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
1概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SimplexVirusEncephalitis,HSE)是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病变。HSV最常侵犯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导致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及/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单纯  相似文献   

3.
苏丽净  孙艳红  白丽敏 《吉林医学》2010,31(32):5917-5917
急性单纯疱疹性脑炎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中很常见的一类。本病无季节性,无地区性,可见于任何年龄。疱疹病毒属DNA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机多样,儿童及青年原发感染即可引起脑炎。小儿患单纯疱疹性脑炎较成人死亡率高,后遗症多,故护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散发性脑炎在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检查方面研究,涉及原发性病毒性脑炎和急性脱髓鞘脑炎,确诊有待病毒学、血清学及病理检查。国外开展脑活检、病毒学、免疫荧光、血清学检查,在文献上报道病毒性脑炎、尤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较多。单纯  相似文献   

5.
张帆 《疑难病杂志》2005,4(3):166-167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多凶险,是散发的急性致死性脑炎的常见原因。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近4年来收治了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例15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1  相似文献   

6.
罗纯  胡瑞婷 《微创医学》2012,7(4):431-432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40%~70%[1]。因此早期诊断和识别该病,对避免漏诊和误诊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对通过病原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分析其MRI影像学的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脑实质炎症,通常指急性非流行性病毒性脑炎(病脑),主要包括疱疹病毒性脑炎和肠道病毒性脑炎,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巨细胞病毒性脑炎、EB病毒性脑炎、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等。本病虽然不如脑卒中和脑外伤常见,但仍然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认识该病,明确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现将我们在临床上诊治病脑的点滴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32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14例,中症组10例,重症组8例。32例患者均行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检查。分析脑电图异常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观察脑电图与头颅磁共振检查的异常率。结果:3组脑电图异常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电图异常性越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情越重。脑电图和头颅磁共振检查异常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检测的异常率高于头颅磁共振。结论:脑电图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在病情判定和临床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比较并探讨两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炎患者,分别运用由两种不同引物组成的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脑脊液中的单纯疱疹I型病毒,另选择25例非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脊液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郦凡  吴亦栋  尚世强 《浙江医学》2009,31(5):718-719
疱疹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引起疱疹性脑炎常见的疱疹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HSV-1、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爱泼斯坦-马尔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CMV)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A、HHV-6B)。为探索快速、准确、高效的诊断方法,我们对本院290例临床怀疑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进行疱疹病毒PCR-基因芯片方法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急性病毒性脑炎可由多种病毒引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毒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HSV1、HSV2);巨细胞病毒(MCV);克萨奇病毒(CXV)。其中单疱病毒(HSV)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因诊断较为困难。早期使用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一无环鸟苷(acycloir),能使病死率由70%下降到20%,故早期、快捷及时地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对26例疑诊茁炎病人的脑脊液标本中,单疱病毒(HSV)的DNA进行检测及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诊断与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gM阳性者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12例,占44%。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予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连续用药1周,结果治愈7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及死亡各1例。结论:PCR技术与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而阿昔洛韦的使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儿童EB病毒性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医学综述》2010,16(16):2444-2446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EB病毒(EBV)也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EBV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后,可导致脑水肿、出血、免疫复合物沉积、脑组织脱髓鞘样改变等,临床可表现为急性起病或慢性活动性损害。EBV特异性抗体检测是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EBV性脑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虽然EBV性脑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但一部分病例仍可留下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方法,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HSV—DNA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脑脊液检查HSV—DNA阳性或HSV—IgM阳性者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12例,占44%。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予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连续用药1周,结果治愈7例,好转3例,自动出院及死亡各1例。结论:PCR技术与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两种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提供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室依据,而阿昔洛韦的使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多认为与病毒直接侵入和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有关,对儿童健康危害较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我院用辅酶Q10、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29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亦称单疱性脑炎(hre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本病是非流行性脑炎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病情凶险,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方面均有代表性,故下面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它可由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狂犬病毒等多种病毒所引起 ,其临床症状轻重不一。早期诊治是控制疾病发展的关键。本文就纳洛酮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 2 8例取得一定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 996~ 2 0 0 3年间我院共收治病毒性脑炎 5 6例 ,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3 4例 ,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1 4例 ,腮腺炎病毒脑炎 6例 ,狂犬病毒性脑炎 2例 ,所有病例均无高血压史 ,符合《神经病学》诊断标准( 1) 。男 3 1例 ,女 2 5例 ,男∶女为 1 .2 4∶1。年龄 1 8~ 66岁 ,平均 47岁。分二…  相似文献   

18.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估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影像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适时机以及早期随访的重要性。对46例经单纯疱疹病毒-DNA-多聚酶链反应/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抗体检测确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评价早期影像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适时机分别起于发病后的第6天和第7~8天,MRI优于CT,早期影像学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 新生儿惊厥是由很多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病因较复杂。其病因按有无感染分为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和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性惊厥);按病变部位分为颅内性惊厥和颅外性惊厥。一、感染性惊厥 1.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脑炎 (1) 出生前(胎内)病毒感染:孕母感染病毒血症,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病毒血症发生胎儿病毒性脑炎或病毒性脑膜脑炎致脑部炎性或变性病变而产生惊厥。常见有风疹病毒和巨细胞包涵体病毒。 (2) 出生时(产道)病毒性感染;单纯性疱疹是女性生殖道内一种复发性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等皮肤损伤而招致感染,发生单纯性疱疹病毒性脑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原学诊断在单纯疱疹脑炎早期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和HSV-Ⅱ型IgM、IgG抗体;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HSV—DNA。结果:有14例确诊为单纯疱疹脑炎(HSE),15例为非单纯疱疹脑炎(NHSSE)。在HSE的临床表现中,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NHSSE;实验室脑脊液常规检测,HSE多见红细胞、脑电图及CT检查,额与颞部位有特征性改变。结论:HSF的病原学诊断对于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