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阐明人类疱疹病毒6(H H V-6)和人类疱疹病毒7(HH V-7)在玫瑰糠疹(P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者采用校准的定量实时PCR分析法检测病毒在血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 C)和组织中的D N A载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皮肤中的H H V-6和H H V-7特异性抗原,采用合胞体形成抑制试验研究抗H H V-7抗体的抑制活性。从31例PR患者(14例儿童,17例成人)、12例其他皮肤病患者和36例献血者中获取血浆和PBM C。从15例PR患者和12例其他皮肤病患者中取皮肤组织活检。在17%和39%的PR患者血浆中分别检测到H H V-6和H H V-7D N A,但在对照组血…  相似文献   

2.
背景:已有报道电子显微镜检查玫瑰糠疹(PR)患者皮损活检标本可见疱疹病毒样颗粒。作者报道一项调查人类疱疹病毒-8(H H V-8)感染与PR关系的研究结果。方法:作者单位附属于一所临床教学综合性大学。作者收集了8例年龄28~47岁(-x=34.5)在同一年内诊断为PR的患者。作者收集急性期  相似文献   

3.
背景:扁平苔藓(LP)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病因未明,已提示可能由病毒引起。目的:研究与LP有关的候选病毒。方法:获取LP患者的皮损和非皮损区皮肤标本,收集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浆。进行超微结构、病毒DNA、免疫组化和血清学分析,并与银屑病及正常皮肤进行对比。结果:电子显微镜观察提示,在LP组织皮损的真皮和表皮可见典型的直径为120~200nm的有包膜颗粒,内有直径100nm的核,与人类疱疹病毒(H H V)类似。在18份LP皮损标本中,11份有H H V-7DNA;而11份LP非皮损标本中仅有1份(P=0.06)、11份银屑病皮损标本中仅有2份(P=0.05)有H H …  相似文献   

4.
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并非总表现出典型皮损。传统显微镜已常规用于确诊疱疹病毒感染,但有时并不能在标本中见到典型特征如多形核表皮细胞或空泡细胞(所谓隐匿型疱疹)。作者研究临床上需与疱疹病毒感染鉴别而组织病理考虑疱疹病毒感染的35例患者,那些由两位皮肤病理学家鉴定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不能诊断为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也纳入本研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相关联。聚合酶链反应显示35例中12例疱疹病毒特异性DNA阳性,10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阳性,1例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 SV-2)阳性,1例…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H IV/AID 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每个阶段均有皮肤表现,这些表现不仅作为一种标志,也反映了机体潜在的免疫状态。目的:通过评估并测定CD4、CD4/CD8比值与皮肤病的相关性,建立将皮肤病作为观察H IV疾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材料和方法: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器(FA CS)计数系统,测定20例无症状H IV患者、80例有不同皮肤表现的H IV患者和7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CD4、CD8和CD4/CD8比值。结果:对照组CD4细胞计数平均为885/m m3(s=331),H IV阳性病例的CD4平均值为409.83/m m3(s=263.07),此低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z=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性瘫痪与围生期嗜神经病毒感染直接证据之间的相关性。试验设计:基于群体的病例对照研究。机构:Adelaide妇幼医院研究中心。试验对象与主要观察指标:443例白种脑性瘫痪患儿,883例白种对照儿童,搜集其新生儿筛查记录卡,根据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判定其体内是否存在肠道病毒属和疱疹病毒属的病毒核酸。A型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H SV-1和H SV-2)、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 V)、人疱疹病毒8型;B型疱疹病毒包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人疱疹病毒6型和7型(H H V-6和H H V-7)。结果:对照群体的病毒核酸检…  相似文献   

7.
背景:由于免疫抑制治疗,器官移植受者容易发生各种皮肤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明确肾移植受者(RTRs)皮肤病的患病率和临床病谱。方法:调查1999年10月至2001年10月Ege大学医院肾脏移植中心的111例RTRs。评价年龄、性别和移植后持续时间对皮肤表现的影响,且将RTRs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与由100例患者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75例患者(66.4%)有皮肤感染,66例患者(58.4%)有药物相关表现,11例患者(9.7%)有癌前或恶性皮损。人乳头瘤病毒(H PV)感染是最常见的皮肤损害。RTRs皮肤病的患病率与年龄和…  相似文献   

8.
对539例HIV感染者皮肤黏膜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H IV感染者/AIDS患者皮肤黏膜表现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的关系,评估皮肤黏膜病变作为预测和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01年5月~2006年4月收集的539例住院及门诊H 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50例出现不同皮肤黏膜表现及189例无皮肤黏膜表现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观察H IV感染人群中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并研究出现皮肤病的种类数、严重程度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H IV阳性患者的皮肤病发生率为65%,其中口腔黏膜念珠菌感染最常见。H IV阳性有皮肤黏膜表现组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数与CD4+/CD8+比值(分别为53.04个/μL与0.202 4)明显低于无皮肤黏膜表现组(分别为281.97个/μL与0.312 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T细胞计数与所患皮肤病的种类数及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H 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常见皮肤病临床表现,即患者皮肤疾病的种类数、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CD4+T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某些皮肤黏膜表现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资源有限国家患者免疫状态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抗生素所致皮疹在临床上很常见。疑似由疱疹病毒科的人类疱疹病毒6(H H V-6)和Epstein-Barr(EBV)引起的潜在病毒感染在这种药物敏感综合征中具有一定作用。尚未见有关H H V-6感染在皮肤病理表现上的报道,而EBV感染病理表现的报道也很少见。在此,作者描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一组人疱疹病毒8(H H V-8)性葡萄膜炎病例经系统干扰素α治疗后的视力预后。设计:干预性病例研究。方法:对慢性严重的葡萄膜炎患者进行大量检查以排除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病毒性感染。经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血清学检查确诊为H H V-8性葡萄膜炎后,开始进行干扰素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单纯疱疹带状排列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部位[1]。本文8例复发性单纯疱疹,其皮损发生在胸背、臀及下肢,水疱呈群集性带状排列,颇似带状疱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聚合酶链反应与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的多态性(PCR-RFLP),对儿童脑脊液(CSF)和血液中的六种主要人疱疹病毒进行检测和鉴别。方法:本研究在人疱疹病毒DN A聚合酶基因合适保留区内结合两种引物。在进行PCR扩增时,一种引物用于扩增巨细胞病毒(CM V)、EB病毒(EBV)、1型单纯疱疹病毒(H SV-1)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H SV-2),另一引物用于扩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 ZV)和6型人带状疱疹病毒(H H V-6)。再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 H I和BstUI,顺利完成病毒种属识别。利用此技术,共检测98份脑脊液样品和75份血液样品。同时,对全部血…  相似文献   

13.
背景:EB病毒与医源性免疫失调伴发的B细胞淋巴瘤有关,尤其是发生在真皮外的淋巴瘤。方法:作者报道了6例病例,其中5例为接受环孢素治疗的移植病例,1例为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最后均发展为表现于皮肤的EB病毒相关B细胞淋巴瘤。同时还检测到人类8型疱疹病毒(H H V8)和EBV胸苷激酶(vTK)的表达。结果:病例中,原浆细胞淋巴瘤1例,浆细胞边缘带淋巴瘤2例,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其中1/6伴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1/3伴真皮外疾病。共同表达EBV相关的隐性小核R NA和H H V8的占1/5,共同表达EBV相关的隐性小核R N A和vTK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卡波济水痘样疹(KVE)由M oritz Kaposi于1887年首次报道,是指在其他皮肤病基础上发生泛发性1型或2型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和柯萨奇病毒A16皮肤感染。如果致病病毒是1型或2型疱疹病毒,则称为“疱疹性湿疹”,不依赖于根据先出现的皮疹而作的诊断。KVE最常发生于异位性皮炎患者,也可见于其他丘疹鳞屑性及棘层松解的皮肤病。但湿疹样疱疹罕见于银屑病患者。结果:作者报道3例暴发性银屑病住院患者发生KVE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3例患者均有并发症,其可提高对KVE的易感性。结论:KVE罕见于银屑病患者。红斑、系统性脓毒症、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1例出生时胎龄31周、体重1415g的女婴在生后19d时出现皮肤2型单纯疱疹病毒(H SV-2)感染。脑脊液(CSF)H SV聚合酶链反应(PCR)呈阴性,颅脑M RI结果正常。大剂量静脉应用阿昔洛韦14d后,该患儿在出生后38d再次出现皮肤感染。脑脊液H SV PCR再次呈阴性。随后该患儿开始口服阿昔洛韦预防皮肤H SV的再次激活。生后3个月时,该患儿发生H SV脑炎,表现为发热、惊厥、脑脊液指标异常、颅脑M RI结果异常、脑脊液H SV PCR阳性,但无皮肤病变。该H SV脑炎究竟是患者以前未识别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再次激活还是其他组织或部位的感染播散到脑部…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损、渗出、水肿,患者自觉所侵犯的皮肤区域出现烧灼样疼痛,阵发性加剧,夜不能入睡,十分痛苦.  相似文献   

17.
虎杖大黄素对豚鼠皮肤Ⅰ型人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虎杖大黄素在活体中抗Ⅰ型人疱疹病毒作用。方法 :以阿昔洛韦 (ACV )为阳性对照 ,以含 1.0ml/LTween 80的PBS及PBS为阴性对照 ,用HSV 1HS 1株感染豚鼠皮肤复制动物模型 ,观察虎杖大黄素抗Ⅰ型人疱疹病毒的药效。结果 :ACV及虎杖大黄素处理皮区的累积计分依次为 (14 .2 0± 6 .70 )分 ,(7.0 0± 6 .16 )分 ;ACV及虎杖大黄素处理皮区的痊愈时间分别为 (7.2 0± 1.0 8)d ,(6 .30± 1.4 0 )d ,与PBS及含 1.0ml/LTween 80的PBS处理皮区有明显的差异 ,且与皮肤样本的病毒滴度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 :虎杖大黄素比ACV治疗豚鼠皮肤Ⅰ型人疱疹病毒感染的效果好 ,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药物诱发的过敏反应综合征(DIH S)是一种严重的多器官系统性反应。很多研究已将人类疱疹病毒(H H V)-6的活化和DIH S的发生联系起来。一些研究已提示除H H V-6外的其他疱疹病毒的活化可能也参与DIH S的病程。另一方面,最近的研究已为多种疱疹病毒在移植物抗宿主病(GVH D)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目的:确定在4例严重DIH S患者中是否和GVH D患者一样可检测到相继的疱疹病毒反应,是否与停用诱发性药物发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相一致。方法:用基于TaqM an技术的实时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和定量连续的血液标本中的病毒DNA[巨细胞…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丑角样鱼鳞病(H I)是一种严重而罕见的致死性先天性皮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文献报道已有数例采用胎儿皮肤活检做H I产前诊断,多在估计妊娠期(EG A)23周时进行。但在一些国家(包括日本),产前检查必须在EGA21周以前,因为合法终止妊娠必须在EGA22周之前。目的:作者报道对2例来自不同家庭的胎儿产前排除H I获成功,并讨论在妊娠早期产前排除HI的技术难度和潜在缺陷。方法:在EG A19周和20周时,取2例HI高危胎儿的皮肤活检标本和羊水标本,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胎儿1,胎儿皮肤活检标本在EG A20周时采取,活检示毛管角…  相似文献   

20.
背景:淋巴管瘤样卡波济肉瘤(LLKS)是K aposi肉瘤的一种罕见的形态学表现,事实上它在Kaposi肉瘤的所有临床亚型中出现,并可能和其他疾病病理过程相近。本研究中,作者描述了4例LLK S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4例LLK S患者资料从作者学院皮肤病理档案中调出。4例均做了抗人疱疹病毒8(H H V-8)、潜在核抗原-1(LNA-1)和抗CD34抗体的免疫组化试验。结果:临床上,每个患者表现为紫色斑、丘疹或斑块,1个患者表现为大疱性皮损。所有LLKS患者活检标本显示了K S的光镜下特征。淋巴管瘤样病灶区由肿大的不规则形血管组成,血管壁排列着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