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检测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试验)间接测定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50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50例非缺血性心脏病(对照组)患者的血清IMA水平,比较ACS组患者胸痛发作后3h内血清ACB值,并与SAP组、对照组患者血清ACB值的差异;比较ACS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CB值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的最佳ACB值截断值。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后3h内血清ACB值为(79.62±9.20)U/ml,明显低于SAP组(90.88±7.05)U/ml和对照组(99.52±3.62)U/ml,P<0.01;UA患者胸痛发作后3h内ACB值为(88.90±8.63)U/ml,与AMI患者(79.48±11.06)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早期识别急性心肌缺血的ACB值截断值为83U/ml,以此值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86%。结论:IMA是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标记物,但不是鉴...  相似文献   

2.
缺血修饰性清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只有在心肌缺血早期,作出正确判断,及时给予干预,才能有效防止或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早期心肌缺血的诊断。缺血修饰性清蛋白(ischemia-modifiedalbumin,IMA)是近年出现的早期心肌缺血标志物,在国外,至今已有50余个医学团体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不少研究证明IMA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早期、敏感、特异、快速、稳定、易分析、经济的特点〔1〕,目前认为IMA是诊断ACS新的有价值的标志物。1IMA检测的发展历程IMA检测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 水平的变化.方法: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的冠心病患者80例,分为ACS组(53例) 、稳定型心绞痛(SA)组(27例),以23例CAG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清PAPP-A水平, 分析不同组别间及ACS组、SA组中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者PAPP-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PAPP-A水平与TnT、CK-MB的相关性.结果:①ACS组的PAP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组(P<0.01),正常对照组与SA组之间及ACS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亚组PAP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APP-A水平与CK-MB、TnT水平无显著相关;③ACS组、SA组中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亚组PAP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APP-A水平对ACS早期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PAPP-A水平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脱氧核糖核酸酶Ⅰ(DNase Ⅰ)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40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260例同期无缺血性疾病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比色法、SRED/CAM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两组血液IMA、DNase Ⅰ、H-FABP水平.计算其对AC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肌钙蛋白Ⅰ(cTnⅠ)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IMA、DNase Ⅰ及H-FABP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IMA、DNase Ⅰ及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均高于cTnⅠ(P均<0.05),IMA、DNase Ⅰ、H-FABP及cTnⅠ四者联合对ACS早期诊断灵敏度可达94.5%.结论 IMA、DNase Ⅰ联合H-FABP可提高对ACS早期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急诊老年患者共153例作为病例组,年龄>65岁,入选患者均有胸痛、呼吸困难、或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典型(或不典型)症状的疑似ACS,所有患者在就诊即刻、12 h抽血检测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入院后常规查18导联心电图(ECG)、心脏彩色B超、胸部X线、腹部彩色B超和冠状动脉造影。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空腹抽血检测IMA水平。分别评价IMA、cTnI、ECG指标对老年ACS患者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三者联合应用对ACS患者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IM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的应用价值。结果 153例病例中,12 h cTnT阳性86例,最终诊断ACS 95例,95例包括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36例、急性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1例、非ACS 58例;来诊即刻IMA对12 h cTnT阳性及最终诊断ACS的敏感度[95.3%(82/86)、96.8%(92/95)]、阴性预测值[92.7%(51/55)、94.5%(52/55)]最高,cTnT即刻的敏感度[26.7%(23/86)、25.3%(24/95)]、阴性预测值[50.8%(65/128)、44.5%(57/128)]很低,ECG对12 h cTnT阳性及最终诊断ACS的敏感度[40.7%(35/86)、41.1%(56/67)]、阴性预测值[52.3%(56/107)、47.7%(51/107)],3个指标联合应用对12 h cTnT阳性及最终诊断ACS的敏感度[98.8%(85/86)、97.9%(93/95)]、阴性预测值[98.1%(50/51)、96.1%(49/51)],在4组中ACS组IMA明显高于非ACS组且有统计学意义,AMI组高于UA组且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IMA在急症患者中对ACS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价值很高,对危险分层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发病6h内可疑缺血性胸痛,且不符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诊断标准者。全数患者在入院即刻分别检测IMA、cTnT、CK-MB,并在发病12h后再次检测cT-nT。由2名心脏科专家在对IMA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做出12h和临床最终诊断。根据12hcTnT结果和临床最终诊断,分别计算IMA诊断精确度。结果:313例可疑胸痛者中12hcTnT阳性、最终诊断ACS者分别为116和163例。对预测12hcTnT阳性,以急诊即刻cTnT特异性(99.49%)、阳性预测值(96.55%)、阳性似然比(47.31)最高,IMA测值最低;IMA敏感性(94.83%)、阴性预测值(95.59%)最高,阴性似然比(0.08)最低,IMA阴性组有6例患者12hcTnT阳性。对最终诊断ACS,IMA的特异性(90.79%)和敏感性(74%)均较低。163例最终诊断为ACS的患者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66例,STE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67例。3组IMA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较非ACS组IMA水平显著升高。结论:IMA存在少数假阴性,使临床安全性受限。由于IMA极低的检验特异性,且无法区别UA和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对ACS危险分层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7.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试验、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的血清IMA及肌钙蛋白I(cTnI),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经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健康者与冠心病患者的最适截断值;根据IMA、cTnI及ECG结果评价其诊断ACS的敏感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SAP组ACB值明显降低(P均〈0.01),三组血清cTn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清IMA、cTnI、ECG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分别为81.67%、66.67%、16.67%。结论IMA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IMA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泽仁  金焱  李凌 《山东医药》2007,47(5):68-69
测定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时间〈6h)和78例健康查体者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结果IMA的95%界值为75U/ml,其诊断ACS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48%。认为IMA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早期指标,与肌钙蛋白(cTnT)心电图(ECG)联合检测对于快速、正确诊断AC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照组,UA组与AMI组间血清IMA值无差异;冠脉单支病变组血清IMA值显著低于冠脉三支病变组;冠脉Gemini积分<20分组血清IMA值显著低于>40分组;UA和NSTEMI患者低危组血清IMA值显著低于高危组.结论 IMA有可能作为诊断无心肌细胞坏死急性心肌缺血和反映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S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各4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心功能正常健康者1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EAT厚度,采用白蛋白-钴离子结合试验法测定血清IMA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s-cTnT水平。结果 ACS患者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患者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及Gensini积分变化均呈递增趋势,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患者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单支病变组患者IMA水平与Gensini积分具有相关性(P0.05),EAT厚度和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EAT厚度、IMA和hs-cTnT水平与ACS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是否相关.方法 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共86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8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Killip分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Gensini评分,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相关性.ACS组IL-18水平高于SAP组(P<0.01),且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57,P=0.005).结论 ACS患者IL-18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正>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是一种新型的急性心肌缺血标记物,在心肌缺血发作数分钟后可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和风险分层[1]。近年来研究发现,IMA对临床其他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78例,其中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82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者52例(SAP组),正常者44例(对照组),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分析(QCA)法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PN水平,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PWV.结果 APN水平和PWV值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与SAP组患者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APN水平及PWV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PWV值在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与3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APN水平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下降,而PWV明显升高.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APN、PWV进行综合评估有助于预测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缺血严重程度、心肌坏死程度等方面的应用。方法:通过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0例急性心肌缺血病人[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PCI)21例、AMI择期PCI组18例]心肌缺血6h内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MA水平,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A、UA、AMI早期PCI、AMI择期PCI组血清IMA均升高,为(65.59±32.08)、(93.55±24.23)、(122.78±60.47)、(146.46±40.39)、(145.44±51.87)U/ml,P均<0.05;(2)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是否≥0.1mV将SA、UA组病人分为两组,血清IMA水平分别为:(84.49±17.05)、(147.54±41.51)U/ml,P=0.023;(3)UA组与AMI早期PCI、AMI择期PCI组分别比较,IA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MA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并可评估心绞痛病人的缺血严重程度,但IMA不是诊断AMI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赖泽仁  李凌  金焱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3):1267-1269
目的 与传统的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指标心电图(ECG)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相比,观察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AC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急诊胸痛入院的老年患者76例,入院后即刻查IMA、cTnT和ECG三项指标,用常规方法诊断,观察IMA对ACS的诊断性能。结果 IMA诊断缺血性胸痛的敏感度为80%,特异性仅46%。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可使敏感度提高到90%。结论 IMA是诊断心肌缺血的早期指标,IMA、cTnT和ECG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对于急诊室快速、正确地诊断ACS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并发焦虑障碍患者焦虑评分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80例ACS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评分,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心脏彩超检查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分析SAS评分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评分(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根据SAS评分将ACS患者分为无焦虑组82例,焦虑组98例(轻度焦虑54例,中度30例,重度14例)。焦虑组冠状动脉病变评分(Gensini评分)为(36±22)分,显著高于无焦虑组Gensini评分(25±13)分(P<0.01)。SAS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6,P<0.01)。结论:ACS患者焦虑障碍程度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CHD)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CHD患者300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血清IMA和Hcy水平在不同疾病类型、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不同冠脉狭窄程度CHD患者中的差异,同时对比冠状动脉造影参数的差异,分析CHD患者血清IMA和Hcy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HD患者血清IMA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的增加,IMA和Hcy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疾病程度越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冠状动脉狭窄率越高,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显著增加(P<0.05);CHD患者血清IMA和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IMA和Hcy能够反映CHD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同时与冠状动脉造影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对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8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9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74例单纯性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组)、395例急性胸痛者(急性胸痛组,包括急诊ACS患者133例与随诊胸痛患者262例)和68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PCI组)血清或血浆IMA水平,并对其中急诊ACS患者进行IMA水平动态观察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心电图检测。结果根据ROC曲线,当临界值为0.45时综合评价最佳。ACS组和病毒性心肌炎组IMA水平分别为(0.55±0.11)吸光度单位(ABSU)和(0.38±0.11)ABSU,高于健康对照组[(0.34±0.08)ABSU,P〈0.05],且ACS组和病毒性心肌炎组之间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胸痛组中急诊ACS患者IMA水平及阳性率分别为(0.54±0.12)ABSU和77.4%,高于随诊者的(0.44±0.12)ABSU和39.3%(P〈0.01)。在133例急诊ACS患者中,首诊1h内IMA阳性率为82.O%,高于同期cTnI阳性率40.6%(P〈0.01),就诊后6—24hIMA与cTnI水平及阳性率较首诊1h内显著升高(P〈0.01)。在72例急性胸痛发作3h内入院且cTnI均为阴性的ACS患者中,首诊IMA阳性率为86.1%,心电图阳性率为72.2%,两者联合测定阳性率为93.1%。PCI术后即刻患者动脉血浆IMA水平较术前IMA明显升高(P〈0.05)。首诊ACS患者IMA水平高于临界值,于入院1天达峰值,且持续升高,后缓慢下降,入院14天IMA均值接近正常水平。结论IMA早期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电图(ECG)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46例临床初诊为ACS病人的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AG检查,检出非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胸痛占18.5%,心电图检出ACS病人冠状动脉病变阳性率为78.8%,非ST段抬高的ACS以多支中度、重度血管病变为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前壁系统以前降支病变或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下壁系统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伴多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ECG可反映当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伴血栓形成及血流阻断的血管对应病变.CAG可为ACS病人正确诊断病变血管部位、程度判定提供客观依据,为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具有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与危险性不均一等特征,最好能在心肌细胞死亡之前对其做出诊断.目前常用的生化标志物均在心肌组织坏死后才释放入血液中,最近研究发现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较为理想的缺血标记物,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在ACS早期可逆阶段检出,有助于ACS的除外诊断以及进行短期危险分层.本文对IMA在心肌缺血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