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术后夹闭引流管最适时长的选择。方法选取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组,分为4组(A组:持续引流组;B组:夹闭1 h组;C组:夹闭2 h组;D组:夹闭4 h组),每组30例。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48 h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比容(HCT)、总失血量、术后48h引流量、输血量、术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皮下瘀斑情况。结果四组术前Hb、H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术后Hb、HCT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总失血量、术前Hb与术后Hb差值、全组平均输血量、输血率的比较中持续引流组大于其余各组,夹闭1 h组大于2 h、4 h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夹闭2 h与4 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引流量的比较中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持续引流组最大,夹闭4 h组最小;四组术后情况比较中,夹闭4 h组关节肿胀和皮下瘀斑发生率明显增高;HSS评分方面,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方面持续引流组大于其余各组(P0.05),夹闭1 h与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4 h小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夹闭引流管2 h是最理想的时间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出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即刻关闭引流管4 h后再持续开放引流,对照组术后持续引流,两组治疗方式及其他术后处理方式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 h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统计两组患者总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术后评价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48 h Hb、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失血量、输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夹引流管能有效减少患者失血量,且对术后切口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量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76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假体安装完毕、闭合伤口后,置入负压引流管,通过引流管向关节腔内注入含0.5mg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50mL,并夹闭引流管直至术后4h开放引流。对照组常规缝合后,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方式,能有效减少术后伤口引流量。  相似文献   

4.
术后早期暂时夹管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暂时夹闭引流管对减少切口引流量的影响。方法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58例、对照组52例。实验组于手术完毕缝皮后即暂时夹闭引流管,至术后4h开放;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始终保持引流通畅。观察两组术后8、12、24h的切口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4h血红蛋白含量,切口愈合情况,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情况,以及出院时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术后8、12、24h的切口引流量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引流量明显多于实验组(P<0.01);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4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切口愈合以及出院时关节功能评分两组均无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4h内暂时夹闭引流管能减少切口引流量,且对切口的愈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调控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将6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按常规应用闭式负压持续引流,干预组患者应用相同的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加用调控开关调节引流量,试验干预于术后10 h终止。术后两组患者均取膝关节伸直位放置引流24 h。比较两组术后24 h引流量及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Hb)数值、术后输血量、5 d的膝关节活动度和7 d的髌上周径差。结果: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术后1 d血红蛋白含量,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膝关节活动度和7d的髌上周径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调控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静脉和关节腔联合应用减少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霸州市第二医院行TKA的老年重度膝关节炎患者159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和随机数字列表法,将159例患者分为静脉滴注组、关节腔注射组及联合应用组,每组53例。静脉组松止血带之前10min使用0.5g TXA静脉滴注;关节腔组缝合后经引流管关节腔内推注0.5g TXA,夹闭引流管6h松开;联合组松止血带之前10 min使用0.5g TXA静脉滴注,缝合后经引流管关节腔内推注0.5g TXA,夹闭引流管6h松开。比较3组置换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置换后血红蛋白(Hb)下降值、输血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置换前Hb、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手术时间等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组置换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置换后12hHb下降值、人均输血量均明显低于静脉滴注组及关节腔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XA静脉和关节腔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TKA失血,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夹闭引流管6 h和不夹闭引流管对患者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行TKA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后即刻夹闭引流管,6 h后开放,对照组术后持续开放切口引流管。对比两组手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天数、输血率及术后血红蛋白量与术前血红蛋白比较下降值。结果观察组术后48 h引流量为(396.65±304.21)ml,小于对照组的(645.15±355.99)ml(P0.05);术后血红蛋白与术前比较下降值观察组为(32.20±13.71)g/L,小于对照组的(49.2±14.71)g/L(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夹闭引流管6h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不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对引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术后早期夹闭引流管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伤口引流量及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因骨关节炎进行单侧全膝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后引流管处于夹闭状态6h,对照组引流管处于持续开放状态。记录术后24h及48h内的伤口引流量、异体血输入量及术后3d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验组术后24h及48h伤口平均引流量分别为140.5ml及172.6ml,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87.1ml及456.21ml,实验组病例总输血量为390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5ml;术前及术后3d血红蛋白含量差值实验组为3.42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g/L。结论在单侧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早期夹闭伤口引流管,患者关节出血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背景: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是否放置引流以及放置引流的方式,一直都存在争议.目的:在关节腔引流与无引流基础上临床实践了皮下引流,评价皮下引流在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1例拟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分为3组,皮下引流组35例,关节腔引流组32例,无引流组34例.分别比较3组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后的引流量、输血量与血红蛋白下降值;并对3组患者的置换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皮下引流组的皮下瘀斑面积(11~30 cm2,>30 cm2)、置换后3 d膝关节周径增加率均小于关节腔引流组及无引流组(P<0.05);皮下引流组输血量、置换后24 h引流量、置换后48 h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关节腔引流组(P<0.05).置换后肢体疼痛评分、关节屈曲度、1年随访膝关节感染发生率等方面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后放置皮下引流较关节腔引流及无引流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骨科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36例,限制性输血组为实验组(Hb≤70g/L,n=65),开放性输血组为对照组(Hb100g/L n=71);分析两组病人临床基本资料特征、术前,术后Hb和Hct值,输血反应,术后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相关指标,以探讨实施限制性输血治疗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⑴实验组红细胞输注量(240±80.5ml)明显少于对照组(410±54.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d,术后7d的Hb和Hct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术后1d,术后7d的Hb和Hct值明显低于后者,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⑶实验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和感染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限制性输血比开放性输血的红细胞用量更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和术后感染发生风险更低。虽然限制性输血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降低明显,但出院前恢复情况与开放性输血组患者一致,可知限制性输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背景: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已经作为一种常规应用于髋、膝关节置换后,然而,引流管作为外界与关节相通的潜在通道,可能成为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关节腔的门户。 目的:评价引流管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 方法:对80例需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引流组(38例)与非引流组(42例),根据公式计算并对关节置换后失血量、需输血人数及输血量、置换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出院后继续随访2年,其中非引流组2例失访,78例患者纳入结果分析。关节置换后总失血量、需输血人数、输血量,引流组多于非引流组;置换后第3天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引流组要大于非引流组;置换后血红蛋白变化值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K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人工膝关节置换后放置引流将增加后的失血及输血,但在置换后早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方面可能存在积极的意义,远期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置换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术后6 h)应用持续被动运动器(CPM)对膝关节内引流量的影响.[方法]术后6 h、12 h、24 h分别使用CPM,观察和比较应用CPM前、中、后各1 h膝关节引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 h、12 h、24 h应用CPM前、中、后1 h的膝关节引流量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应用CPM并不会增加膝关节引流量,反而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夹管和冰敷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单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5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夹闭引流管和冰敷等措施;而对照组患者20例行常规处理,即置管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疼痛程度和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48h切口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术后24、48h疼痛评分和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夹管和冰敷能有效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出血,减轻疼痛和肿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负压引流强度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病人双盲随机分为高负压引流组和低负压引流组,记录两组病人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负压引流组切口血肿的发生率低于低负压组(P=0.034),而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时间、高血压、输血量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与低负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高负压引流安全可靠,利于伤口引流。  相似文献   

15.
胡智飞  冯崴  赵月  张国强  王岩 《现代护理》2007,13(11):1035-1036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定时夹闭切口引流对减少血液流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5年3月-2006年9月,筛选出94例拟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夹闭组和未夹闭组。对夹闭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每45~50分钟松开10~15min后再夹闭,直至术后12h。记录2组患者术后24h以及术后72h拔管后的引流量。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比较2组之间引流量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夹闭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72h切口引流量平均分别为193ml和260ml;而未夹闭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72h切口引流量平均分别为425ml和505ml。经成组t检验分析,夹闭组和未夹闭组在术后24h和术后72h切口引流量存在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相似。结论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接无负压引流,并定时夹闭引流管,能有效地减少切口引流量,减少了血液的过多流失。而且夹闭引流管对患者切口的愈合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关节置换术后定时夹闭切口引流对减少血液流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5年3月-2006年9月,筛选出94例拟行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夹闭组和未夹闲组.对夹闭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每45~50分钟松开10~15 min后再夹闭,直至术后12 h.记录2组患者术后24 h以及术后72 h拔管后的引流量.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比较2组之间引流量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夹闭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72 h切口引流量平均分别为193 ml和260 ml;而未夹闭组患者术后24 h和术后72 h切口引流量平均分别为425 ml和505 m1.经成组t检验分析,夹闭组和未夹闭组在术后24 h和术后72 h切口引流量存在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相似.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接无负压引流,并定时夹闭引流管,能有效地减少切口引流量,减少了血液的过多流失.而且夹闭引流管对患者切口的愈合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丽红  张玲  吴秋霞 《护理研究》2012,26(29):2739-274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冷敷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间断冷敷,试验组给予持续冷敷,观察两组病人关节疼痛、肿胀程度及引流量.[结果]两组术后24h、48h、72h疼痛、肿胀及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持续冷敷有助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减少临床失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根据氨甲环酸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静脉组(氨甲环酸经静脉给药)和关节腔组(氨甲环酸经关节腔给药),每组各32例。比较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及隐性失血量,记录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和红细胞压积差值,检测术后7 d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观察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情况、引流量及输血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血肿形成、血栓形成、伤口浅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关节腔组比较,静脉组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前及术后3 d血红蛋白差值、红细胞压积差值,术后7 d PT、APTT、INR,术后24 h引流管拔出率、引流量、输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或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均能有效减少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间断开放引流对伤口引流量、输血需求及感染机会的影响.方法 选择TKA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CSD组和IOD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两组术后8 h伤口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红蛋白含量,输血量,切口愈合情况(血肿形成、裂开、感染)进行比较,拔管时剪下切口引流管顶端的1 cm送检验科行细菌培养,并采用HSS评分系统行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及3个月).结果 6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CSD组术后8 h伤口引流量、总引流量分别为(389.7±12.6)ml、(603.7±19.4)ml;IOD组分别为(226.8±19.4)ml、(413.5±16.4)ml(P<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含量CSD组(80.7±6.3)g/L,IOD组为(107.5±4.9)g/L(P=0.000).术后第1、3个月随访时.HSS评分CSD组为(83.5±4.8)、(86.8±4.7);IOD组为(82.6±6.3)、(87.7±5.2).两组患者均未输血治疗,无切口感染.拔出胶管引流顶端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两组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间断开放引流管的方法,既能减少切口引流量,又不会增加伤口感染率及输血需求、同时不会对切口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产生不良影响,说明该方法效果好、简便易行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侧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腔内是否放置引流管对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8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在我院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3例,将2015年3月—2017年7月术后放置引流管的32例设为引流组,将2017年8月—2019年8月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61例设为非引流组。比较两组术日、术后第2日、术后第4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总失血量;比较两组术后1、2、4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关节肿胀程度、皮下淤斑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两组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①非引流组术后第2日、第4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减少程度均明显低于引流组,且非引流组总失血量明显少于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淤斑发生率及术后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腔内不放置引流管可减少患者总失血量,且不会增加患膝术后肿胀、疼痛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淤斑的发生率,并可早期行功能锻炼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