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在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术后观察6小时(T1)、24小时(T2)2个时间点安静时的VAS值,并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是否要求给予药物镇痛、对整体镇痛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在T1时间点,对照组与帕瑞昔布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罗哌卡因组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和帕瑞昔布组(P<0.05);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在T2时间点,帕瑞昔布+罗哌卡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而其它3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只有3例(6%)患者要求额外镇痛药物治疗,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86%,与另外三组比较,P<0.05,而另外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切口局部罗哌卡因浸润配合帕瑞昔布钠或肺复张手法对术后切口疼痛和肩痛的影响。方法 90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建立气腹前切口局部0.5%罗哌卡因浸润(20ml),术毕按传统手法放气腹;B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切口局部0.5%罗哌卡因浸润(20ml),术毕放气腹前实施肺复张手法;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切口局部0.5%罗哌卡因浸润(20ml),术毕按传统手法放气腹。记录患者在恢复室内(术后0h)和术后2、4、8、12、24和48h的切口疼痛和肩痛的评分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和B组患者术后0h的切口静态和动态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12hA组切口动态和静态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术后4、24hB组患者的切口动态和静态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术后12hA组患者的双侧肩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24h A和B组患者的左侧肩NRS评分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与单独应用切口局部罗哌卡因浸润相比,联合应用帕瑞昔布钠或放气腹时应用肺复张手法这两种多模式镇痛策略均可显著降低腹腔镜术后的腹部切口疼痛和肩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0例,年龄41 ~ 63岁,体重55~87 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帕瑞昔布钠+0.9%生理盐水组(A组)、帕瑞昔布钠+0.5%罗哌卡因组(B组)和帕瑞昔布钠+0.75%罗哌卡因组(C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采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于缝皮前即刻,A组给予生理盐水12 ml,B组和C组分别给予0.5%和0.75%罗哌卡因12 ml行切口周围、皮下、肌肉、腹膜4点浸润麻醉.术后维持VAS评分≤3分,当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75 mg.于术毕、术后2、4、8、12、24h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h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过敏、呼吸抑制等)的发生情况、哌替啶使用情况、疼痛部位(切口痛、上腹痛、右肩牵涉痛)、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哌替啶使用率和总用量及切口痛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与B组相比,C组哌替啶使用率和总用量及切口痛发生率降低(P< 0.05或0.01),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切口愈合情况、上腹痛和右肩部牵涉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可优化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的效果,且采用0.75%罗哌卡因时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镇痛药帕瑞昔布钠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I~Ⅱ择期全麻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n=20)帕瑞昔布钠40rag静注,B组(n=20)氯诺昔康16mg静注,C组(n=20)生理盐水5ml静注,3组均在手术结束前10分钟给药。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Rsmsay评分记录术后2、12、24小时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三组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24内A组(VAS评分≤3分),较B组(VAS评分≤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C组(VAS〉t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msay评分中A组术后24小时评分与B组及C组对照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小时及12小时评分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显示A组及B组与C组比较有更低的副作用。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甲状腺次手术术后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而且副作用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帕瑞昔布钠短期应用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和肾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50例择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即帕瑞昔布钠组(A组)、帕瑞昔布钠复合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B组)和安慰剂复合PCIA组(C组)。对比分析各组术前、静注帕瑞昔布钠前即刻及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测定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36h和48h时的疼痛程度;记录各相邻时间点之间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显示,三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含量组间和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和12h VAS评分升高,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和6h VAS评分降低,B组患者静注帕瑞昔布钠后1h、2h、6h、12h、24h和36h舒芬太尼各时段消耗量减少。结果表明,短期、少量使用帕瑞昔布钠对肾功能正常的直肠癌患者的肾功能无影响。术后PCIA复合应用帕瑞昔布钠使镇痛更完善,并可减少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消耗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全麻患者45例,采用随机双盲设计方法分成三组,每组15例,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术前30 min静注溶于2 ml生理盐水中帕瑞昔布钠40mg,术毕缝皮时予生理盐水2 ml;帕瑞昔布钠镇痛组(B组):术前30 min予生理盐水2ml,术毕缝皮时静注溶于2 ml生理盐水中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C组):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术前30 min、术毕缝皮时均予生理盐水2 ml.A、B组术前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记录用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患者MA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拔管即刻患者耐管情况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抽血检测三组患者用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时血浆皮质醇和血糖浓度.结果 A、B组在拔管时HR慢于、MAP低于C组,而A组HR慢于、MAP低于B组(P<0.05);在手术结束和拔管时,A、B组血糖和皮质醇浓度低于C组,而A组低于B组(P<0.05);在拔管即刻,A、B组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而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术前应用可减少全麻术后围拔管期应激反应和耐管,其机制可能与超前镇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2年1~8月择期LC 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组(简称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并于气腹结束前,向膈下喷洒0.2%罗哌卡因10 ml,缝合腹壁切口前,向每个切口局部注入相同局麻药液5 ml。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2、4、8、12、24 h VAS评分、镇痛药用量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2、4、8、12、24 h VAS评分分别为(2.8±0.3)、(2.8±0.4)、(2.4±0.7)、(1.7±0.3)、(1.4±0.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点(7.1±1.1)、(6.3±0.7)、(5.2±0.6)、(3.5±0.5)、(1.7±0.5)分(t=20.657,P=0.000;t=23.778,P=0.000;t=16.634,P=0.000;t=16.908,P=0.000;t=2.324,P=0.000)。联合组24 h镇痛药物需求4例(13.3%)显著少于对照组28例(93.3%,χ2=38.571,P=0.000)。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罗哌卡因对LC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显著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双侧颈浅丛阻滞和静注帕瑞昔布对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5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被分为双侧颈浅丛神经组(A组)和帕瑞昔布组(B组),各25例。A组全麻诱导后用0.5%罗哌卡因进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采用VAS评分对术后0、4、8、12、16、20h及24h进行疼痛评分,四分法记录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VAS评分及24h需要镇痛药物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为(884±238)μg,B组为(1783±262)μ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0%(5/25),B组为48%(12/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和静注帕瑞昔布具有相同的术后镇痛效果,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可降低术中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联合腹腔内重复滴注罗哌卡因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L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复合罗哌卡因(PR复合)组和对照组.PR复合组患者于气腹建立后和术后6 h,向胆囊表面、膈下喷洒0.75%罗哌卡因10 mL,在手术缝合腹壁切口前,向每个切口局部注入相同局麻药液2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应用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LC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前30~45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B组手术结束关腹时静注帕瑞昔布40 mg,C组麻醉诱导时静注曲马多100 mg.记录患者术后安静时疼痛VAS评分,并观察恢复情况.结果 A组清醒后即刻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B、C两组(P<0.05).A、B组排气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B组下床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进食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A、B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 术前应用帕瑞昔布40 mg对LC未显示出超前镇痛作用,术后应用帕瑞昔布与曲马多超前应用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局部区域阻滞和帕瑞昔布钠的超前多模式镇痛治疗在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行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组,n=20)、罗哌卡因阻滞组(B组,n=20)及罗哌卡因阻滞+帕瑞昔布钠组(C组,n=20)。记录各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拔管即刻和拔管后5 min躁动及镇静评分;术后镇痛舒芬太尼剂量、PC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及切口愈合情况。测定各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4 h(T3)及24 h(T4)的PGE2和Cor浓度。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以上资料用(x珋±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S-N-K法,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术后各时点VAS评分B、C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C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躁动评分低于A组,镇静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镇痛舒芬太尼剂量C组少于A组,PCA有效按压次数B、C组少于A组,C组少于B组,P0.05。血浆PGE2值:三组患者T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2~T4时与T1比较升高,P0.05;C组T2~T4时低于A、B组同时点,P0.05。血清Cor值:A、B组T2-T4及C组T2、T3与T1比较升高,P0.05;C组T4与T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2~T4时点B、C组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各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局部区域阻滞及帕瑞昔布钠的超前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腹腔镜结肠肿瘤手术后疼痛,减轻伤害性刺激对机体造成的应激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用于肛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将60例肛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组(A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B组)及盐酸哌替啶组(C组).每组20例,3组术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术后2h、12h、24h、36h镇痛效果。结果显示,A组和B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均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C组各个观察时间点VAS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果表明,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用于肛周手术后镇痛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常规的术后镇痛相比,用药简单,费用低,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口内浸润及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在作腹壁切口前切口预定点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B组:手术结束前向胆囊床喷洒盐酸罗哌卡因10 mL;C组:联合应用A/B组的处理;D组:不做任何以上处理。各组在术后均持续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电图,记录术后2、6、12、24 h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术后额外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副作用发生情况。观察术前30 min、术后180min静脉血皮质醇含量。结果A、B、C三组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D组(P0.05);4组患者各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额外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D组(P0.05);4组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在术后180 min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少于D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联合切口处浸润和胆囊床表面喷洒罗哌卡因的效果更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5岁~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氟比洛芬酯组)和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和B组于麻醉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5min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1mg/kg和氟比洛芬酯1m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反应、恢复期疼痛评分、术中瑞芬太尼总量以及副作用。结果3组患儿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术中瑞芬太尼总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A组和B组患儿均为5%,C组为55%,A组和B组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和B组均无恶心呕吐发生,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结论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均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拔管期躁动的发生,且不延迟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颈椎后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复合氯诺昔康组(L组)和单纯氯诺昔康组(C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L组缝皮前用0.5%罗哌卡因20ml浸润切口周围,术毕两组均静脉注射(>15s)氯诺昔康8mg,术后均行氯诺昔康PCIA。记录术后4、8、12、24、48h的疼痛VAS评分,PCIA冲击总量,追加镇痛药使用情况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12、24、48hL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L组PCIA冲击总量少于C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联合氯诺昔康PCIA应用于颈椎后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氯诺昔康PC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切口浸润麻醉复合帕瑞昔布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内脏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LC患者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组(P组)、腹腔内局麻组(B组)和对照组(C组).P组于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B组于胆囊切除后在腹腔内喷洒0.25%布比卡因30 ml;C组于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采用VAS评分记录患者术后1、4和24 h时内脏痛以及镇痛药的用量.结果 术后1、4 h时,P组的内脏痛VAS评分显著小于C组(P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侧TKA术患者60例,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30例) 及帕瑞昔布钠联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组(B组,30例).两组术毕即采用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 q12 h镇痛.术后24 h起,A组:当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随后每隔12 h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B组:当VAS〉5分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0 min后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0 mg,随后每隔12h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并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10 mg.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32、40、48及72 h静息及运动时VAS、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48、72 h膝关节被动活动最大可忍受度,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32、40、48、72 h的静息及运动疼痛 VAS 评分降低(P〈0.05),镇静评分增加(P〈0.05),术后48 h和72 h患者可忍受最大屈曲角度增大(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 帕瑞昔布钠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应用符合多模式镇痛趋势,可基本实现TKA患者术后无痛的目标,使患者顺利度过术后疼痛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在混合痔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择期行混合痔切除术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腰麻药物为0.5%罗哌卡因1.5ml。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地佐辛组(D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P组),各20例,于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滴注相应药物。对比各组患者术后4h(T4)、8h(T8)、12h(T12)、24h(T24)时的疼痛情况(VAS评分)、术后补给镇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T。时点各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8和T12时点,P组、NS组、D组VAS评分均高于D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4时点,DP组VAS评分与P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组术后补给镇痛药量略少于D组和P组,明显少于NS组,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DP组和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联合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术后镇痛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且可以减少其他镇痛药用量,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切口及腹膜内局部浸润、术区表面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行LC的60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4组。A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手术结束前分别于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切口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C组:手术结束前分别于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切口下周围腹膜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D组:手术结束前分别在脐部、剑突下、右肋缘下皮肤切口及周围腹膜联合胆囊床、肝膈面喷洒0.75%盐酸罗哌卡因2 ml。4组患者的麻醉诱导、维持方法相同,术后均持续监测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B、C、D组术后2~12 h的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D组疼痛评分低于B、C两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LC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联合切口、切口周围腹膜及胆囊床、肝膈面表面喷洒罗哌卡因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2种不同给药途径镇痛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由同组医师完成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TKA40例(40膝),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术后静脉镇痛泵给药镇痛组(A组)和术后持续切口镇痛装置给药镇痛组(B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的药物为曲马多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混合,B组采用的药物为盐酸丁哌卡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混合。比较2组在术后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围手术期VAS评分不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TKA术后采用术后持续切口镇痛装置给药镇痛明显优于传统静脉泵给药途径,可以明显降低辅助口服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获得了良好的镇痛疗效,镇痛的靶向性更强、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