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敬永东 《通信电源技术》2020,(1):143-144,146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得到大幅度的增强,电子通信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我国目前处于电子通信的发展阶段,仍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通信整体前进的脚步,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电子通信中存在的主要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干扰因素相应的提出了控制策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国电子通信数据信息传输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电子通信行业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我们虽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我国的通信行业也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电子通信产业还在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其中隐藏着许多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我国电子通信的发展扫清障碍,本文通过对常见的电子通信干扰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梳理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电子通信中的干扰排除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模式的转变和通讯手段的转变。当前,作为人们沟通交流,商业活动以及其他交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载体,电子通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目前,国内在相关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对于电子通信技术的掌握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由于科技的局限性,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电子通信的发展。这些来自硬件、配置或者其他方面的干扰因素大大的影响了电子通信系统的稳定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之处。为了对这一现象进行缓解,笔者根据相关资料,对影响电子通信的干扰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措施提出。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电子通信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电子通信的概述,接着分析了电子通信中常见的一些干扰因素,最后论述了电子通信中干扰因素的控制策略,以便可以更好的控制这些干扰因素,不断提高电子通信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唐文翰 《通讯世界》2017,(13):288-289
伴随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电子通信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电子通信很容易受到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信号传输时好时坏,这就很可能给用户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有必要对电子通信的干扰因素进行控制.本文就针对电子通信中常见干扰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江飞 《移动信息》2023,45(5):13-14,17
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由此进入了数字信息时代。在电子通信网络应用愈加普遍的今天,人们开始面临着各种电子通信干扰因素的影响,给用户带来了不佳的体验。文中分析了电子通信干扰因素的危害和分类,并就此提出了解决电子通信质量影响因素的基本原则,以及提高电子通信质量及控制措施的个人见解和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孙晨光 《移动信息》2023,45(5):18-20
电子通信技术是构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它深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现阶段,电子通信服务已成为人们的基础性刚需服务之一,而“5G”“物联网+”等先进的电子通信技术仍处于研发创新和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电子通信服务受到了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并导致了信号传输中断、数据传输效率下降等问题。文中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子通信的干扰要素进行了归纳,提出了电子通信中干扰因素控制工作的基本要点及对电子通信干扰要素的具体控制手段和方法,希望为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子通信设备中的接地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通信设备中的接地技术,关系着整台设备的干扰特性及其抗干扰性能。根据接地干扰产生的原理,对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抗干扰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抑制干扰的接地方法。这些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有效地提高了电子通信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国内电子通信步入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国内的电子通信技术依然不是很成熟,诸多要素严重影响着电子通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此必须有效处理相关问题,才可以确保电子通信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电子通信中比较常见的干扰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制定相应有效的处理方案,确保电子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史慧玲 《移动信息》2023,45(7):37-38,4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通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电子通信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然而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电子通信中的干扰因素控制为例,相关人员依然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优化,提高电子通信的质量。文中对电子通信干扰要素以及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传播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电子通信是当前时代的必需品,其方便快捷的特征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在人们享受电子通信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需要发现我国电子通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主要的还是常见的一些干扰因素,而这类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我国电子通信的起步比较晚,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而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子通信的概念,然后提出电子通信中常见的干扰因素,最后针对性的总结出电子通信干扰因素的控制措施,给相关人士做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早已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电子通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国在电子科技方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目前为止,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受到了阻碍,还有着继续发展的空间。本文就这些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控制方法,希望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能够完善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愈发的关注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安全和使用性能。电子通信干扰也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和关注,因此概述了电子通信工程,分析了电子通信工程存在的电子干扰问题,并且提出了电子通信工程中抗干扰的有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围绕电子通信设备的接地技术进行探讨,首先对接地技术的涵义进行了界定,进而探析我国电子通信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干扰形成的方式。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接地技术的方式方法,同时给出了抗干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之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改变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保障电子通信中的信息稳定度,需要提前做好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处理,使移动设备的信息传输质量更加可靠,更好地满足人们日常通信的各项功能需求,不断促进我国现代化电子通信事业的发展。因此,文章将系统性地介绍电子通信工程概念和常见的干扰因素,并详细讨论解决通信干扰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内电子通信行业也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尽管如此,国内所拥有的电子通信技术水平仍然不够成熟,存在多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对我国电子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地影响,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保障我国电子通信的稳定发展。本文针对电子通信当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其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并为此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子通信运行中会受到设备杂波、邻频、同频、电磁波、相邻频道及人为等因素的干扰,为了保障其运行稳定性,必须采取高效的抗干扰技术。因此,文章结合电子通信运行的干扰因素,探讨了抗干扰技术在电子通信中的应用,以保障电子通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社会生活处处渗透着电子通信,我们已经迈入电子科技产品的新时代,这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要的是为我们带来了无限便利。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对电子通信越来越依赖,它已经发挥着无了替代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但是电子通信有一大缺点就是干扰因素众多,信号传递不稳定,在某些情况下将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对电子通信干扰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大方向。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总结出常见的干扰因素,对此进行分析,为电子通信技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电子通信产品而言,静电释放(ESD)是一个隐性杀手。在电子通信产品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电子通信产品静电放电,不但会使产品的正常工作遭到干扰,同时还可能造成电子通信产品电子元器件的损坏,使电子通信产品出现故障,严重者还可能引起事故的发生。因此,加强对电子通信产品的ESD防护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了电子通信产品静电释放的危害及其ESD防护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电子通信产品的ESD防护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付珊 《移动信息》2023,45(8):1-3
电子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子通信系统是电子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信息传输,且可以在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当前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但是,由于电子通信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失真及干扰现象。为了更好地发挥出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价值,需要对电子通信系统进行一定的控制,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影响电子通信系统的干扰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促进电子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