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药物配伍是中医遣方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复方是药物配伍的进一步延伸,要科学阐明中药复方疗效、优化复方配伍,单纯针对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不足以讲清复方配伍规律及其基本药效与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应通过复方作用于机体和机体所处的整体反应来判定其疗效,进而优化复方配伍。代谢组学通过分析机体相关代谢簇和代谢网络的时序变化,阐明药味及复方的疗效,进而解析复方配伍规律。单味药是配伍的基础,药对是配伍最基本的形式,方剂是复方临床应用的最主要形式。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在“四气五味”“七情合和”和“君臣佐使”配伍理论中的应用研究,从性味、药对、复方等不同层次对中药复方配伍进行系统性评价,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有助于指导中药复方临床用药以及新复方的研制。  相似文献   

2.
吕富银 《世界中医药》2010,5(5):353-354
药对,最早可见于《黄帝内经》,又称“对药”,是临床常用且相对固定的两味中药的配伍形式,是经过经验积累而逐步形成的。药对组成虽然简单,但却具备方剂配伍的基本特点,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奥妙的科学内涵,已成为中医复方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徐砚通 《中草药》2015,46(4):465-469
方剂配伍作为中药复方的组成原则,是解析中药复方规律性的关键。立足中药复方与生物机体相互作用过程,从中药复方化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3方面探讨方剂配伍的现代科学内涵。中药复方化学是解析方剂配伍现代科学内涵的基础,配伍引起的化学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属方剂配伍的化学内涵;方剂配伍能够改变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行为,通过调节药物代谢过程关键环节来影响复方疗效和毒性反应;方剂组成影响配伍疗效,为了研究方剂配伍治疗机制,提出了"疾病病理生理指导的药物靶点组合"方法来研究中药复方化学多成分作用于机体多靶点现象,为理解方剂配伍增效/减毒作用机制和推动中药复方现代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展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复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剂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效果,对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及标准化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复方时效关系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理清复方中药药效作用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减弱时间—消失时间",并加以文献数据挖掘整理,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药物配伍的科学内涵、规律及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并为确定中药复方的合理给药方案,以及时效关系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完善中医药的"病—证—方—量—时—效"的理论体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复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功效。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等;外用治疗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炙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痨嗽。紫菀,味辛、苦,性温,归肺经,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功效。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痨嗽咳血。临床上常用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组成方剂,是中药复方配伍的简单、基本和最常见的形式,是复方最小的组成单位,药对是介于单味药和复方之间的配伍单元,体现中药方剂适证化裁、灵活加减的运用特点,既具有复方的特性,又具有单味中药成分相对简单、便于展开现代科研等特点。百部、紫菀药对为临床常用药对,笔者对其进行了配对分析和临床应用的探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药对的含义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药对"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单味药在复方中中的真实作用,另  相似文献   

7.
对药又叫药对,即两味中药的固定配伍应用。对药为方剂的配伍研究提供了最基本、最明确的方式,是复方最小的组成单位。吾师林钟香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并擅用对药,现将其运用对药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药对配伍研究已成为继拆方试验和正交试验之后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又一重点取向。从复方中特定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理论的历史渊源、药对的组成方式(包括四气配对、五味配对、归经配对、引经配对、毒性配对、升降浮沉配对、七情相合配对等),以及药对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通过以上研究表明,从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临床配伍应用等方面对药对的配伍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药对配伍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药配伍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之一,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中药新产品研制提供依据。因此,开展复方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复方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中药方剂用药精当,配伍严谨,但由于其成分复杂、治疗靶点众多,不易切入,研究难度大,而药对作为复方的组成核心,同时也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药对是一种临床上常用并且固定的中药配伍形式,也是用于方剂的最小组方单位,同时也是联系方与单味药的基础,其可以增强药物组合功效,起到协同作用;也可以相互纠正其偏性,起到拮抗作用。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药的配伍主要基于“同气相求、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制为用”的用药规律,同时药对配伍后,它的功效不是相加减,而是在配伍过程中发生了复杂变化,进而药对的疗效较之用单味药能够成倍提高,其使用法则包含着深奥的中医理论,在中医方剂配伍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药对与方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药对又称对药,是历代临床医师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方剂的核心和基本结构,是复方最小的组成单位。它们通过相须或相使的配伍,在方剂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形成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并由此衍生出许多系列方、新方。其中有些方剂可以看作是由药对的加减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在中药临床药学中的应用。方法对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现状、方剂配伍研究的特点、方剂配伍研究在中药临床药学领域应用举例进行文献综述。结果中药复方配伍研究可应用于指导合理用药、规避中西药不良反应、指导新药研发等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结论中药复方配伍研究可以与中药临床药学领域进行有机地结合,促进患者使用中药的安全、经济、合理,提升中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 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从药对的角度考察复方配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复方的配伍规律是中药方剂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连续资助的重点方向之一。本文从复方中特定的两味药的配伍形式——药对出发,阐述药对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作用、优势和意义。作者认为:药对配伍的研究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配伍是方剂发挥药效的关键,其内在的物质基础是配伍与其有效成分体内代谢特征之间存在着的对应关系,即方剂配伍-代谢关系。以双黄连复方为实例,通过对双黄连复方和黄芩单方中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以及灌胃给予不同组合配方后药代动力学的比较,初步揭示中药双黄连复方方剂配伍-代谢关系。方剂配伍-代谢关系的研究对阐明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和模式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方剂配伍理论及模式是中医复方研究的关键 ,本文以方剂配伍理论方法的梳理及方剂配伍思想的研究为基础 ,就新近研究中的组分配伍进行归纳 ,通过复方组分配比优化方法研究 ,提出可将组分配伍作为中药复方配伍的新模式。中药复方配伍新模式的研究及形成 ,对新药研究及临床疗效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现状与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颖 《江苏中医药》2003,24(4):9-11
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而复方的主要内容是药物间的配伍。方剂的配伍是方剂学理论的核心,探求及开展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不仅可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方剂的配伍方法,揭示复方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规律,还能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的研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结合现代最新的的科学技术成果,揭示并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实质,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复方配伍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关键。明确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内容,理清研究思路对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方剂配伍理论研究方法及研究前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方剂配伍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方中主要药物或活性物质、从复方中寻找有效成分的最佳组合而从整体经过还原研究回归整体。因此,21世纪中药方剂配伍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有效成(组)分配伍。应成为当前中药配伍的新模式。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是在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理法方药一致的基础上,以中医学理论、系统科学思想和传统中药配伍理论为指导,去除方剂和饮片中无关物质,以组分或成分为表达形式,针对有限适应症,通过多组分、多靶点、以整合调节为基本作用方式、并且能辨病及辨证应用的新中药模式。实现中药有效成(组)分配伍基本方法有:单味药标准组分配伍、不同药物的有效组分配伍、针对病理环节的组分配伍、对病方与对证方的配伍。其主要特点是成分清楚、作用目标明确、质量稳定可控、毒副作用小,与传统中成药具有相似的整体功能。这一中药配伍模式的推广运用,可为中医对病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很早就重视药对的配伍研究,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在临证慢性肾炎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药对。中药复方是中医辨病辨证的理论精髓,药对是中药复方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既体现了一定的配伍原则,又包含药物的性味归经,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