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症1.1概述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症是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损害,而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严重者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急剧升高引起血浆及组织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从而刺激神经末梢兴奋,产生痒感。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降低导致皮肤干燥,  相似文献   

2.
田菁 《光明中医》2010,25(12):2274-227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控制血糖及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林玺  陈子睿  吴邦泰 《新中医》2016,48(4):175-179
目的:观察及探讨使用中医主症兼症结合辨证的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收集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72例,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采用西医及中医主症兼症结合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纯西医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结果:实验组对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88.9%,而对照组仅为6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主症兼症结合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魏子孝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瘙痒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失眠、便秘等症又被称为"血糖难控因素",是加重糖尿病病情、诱发多种合并症的重要病因。魏子孝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多年,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诊治有独到之处。认为糖尿病的皮肤瘙痒症又是整体病变的局部表现,是糖尿病阴虚病机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其病机不外阴虚、气阴亏虚、络脉瘀阻、肌肤失养所致。魏子孝老师在治疗本病时,以西药控制血糖为前提,中医治疗着眼于调整机体状态。在具体诊治过程中,擅抓主症,结合微观辨证、体质量辨证,立法直中病机,内服、外用双管齐下,收效颇快。  相似文献   

5.
熊黎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106-107
目的:研究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2010年10月我院门诊治疗的184例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进行了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糖水平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是指糖尿病患者无皮肤原发性损害,而以全身/局部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严重者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和苔藓样变[1],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2-3],甚至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线索之一。据国内报道,其发病率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3. 8%,且多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中西医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与高血糖或血糖波动、微循环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6,(4)
目的:观察及探讨使用中医主症兼症结合辨证的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收集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72例,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6例,采用西医及中医主症兼症结合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纯西医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结果:实验组对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88.9%,而对照组仅为6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主症兼症结合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皮肤瘙痒52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西医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皮肤瘙痒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为90.4%,而对照组仅为69.4%,两组比较,P<0.01;且两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皮肤瘙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是2型糖尿病日久失治而引起的一种临床自觉症状,常见全身或局限性皮肤瘙痒,搔抓无度,夜间为著,甚至呈条状表皮剥脱和血痂,或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瘙痒程度常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当归饮子联合药浴洗剂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中药当归饮子内服联合药浴洗剂外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4%,对照组为7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及空腹血糖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饮子联合药浴洗剂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有较好疗效,能有效缓解瘙痒疼痛,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祛风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的降糖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养阴活血祛风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73.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活血祛风方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急性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服用中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并联合糠浴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及糠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近期、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停药3个月后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停药3个月后空腹血糖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疗效持久、安全,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洪英明 《光明中医》2014,29(12):2597-2598
目的 分析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控制血糖及外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耳穴压豆治疗,两组治疗1周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取耳穴压豆治疗DM合并皮肤瘙痒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风散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效果。方法: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用消风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15.765,P=0.000),治疗后观察组丘疹和苔藓化、抓痕和血痂、鱗屑、干燥、皮疹、皮肤瘙痒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略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风散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发现除了药物、饮食、运动等原因外,还有一些影响治疗的因素,如失眠、情绪、便秘、感染、月经不调、皮肤瘙痒等,称之为“血糖难控因素”。对其应用中医治疗后,血糖往往能够平稳控制。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进修学习时跟随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吕仁和老师,深感其在治疗合并皮肤瘙痒症方面效果颇好,现仅就治疗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1例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王××,男,59岁,患者于1978年夏季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渐进性消瘦而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11.1mmol/L,尿糖定性 ,即服用D—860、优降糖、降糖灵等药物治疗,血糖基本控制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与其相关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本研究当中我们通过对中西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对中西医疗法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治疗当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今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阅读大量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相关文献,了解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并梳理出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理法方药,同时对其汲取的经验与特有的优势进行总结并分类,并寻找相应不足,为今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提供借鉴,丰富临床治疗手段,发挥中医药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西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手段单一、易于复发的局限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玉液汤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46例给予加味玉液汤(生山药、生黄芪、知母、生鸡内、葛根、五味子、天花粉、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1剂/d,水煎,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次,3次/d,口服。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8.2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玉液汤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施今墨对药治疗和西医疗法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诊的66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施今墨对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8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098,P=0.0200)。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皮肤瘙痒相关症状和体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一疗程的评分(8.31±2.67分)和第二疗程的评分(3.74±1.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02±5.03分)、(13.14±3.76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基本相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11±1.16mmol/L)较对照组患者(8.43±1.06mmol/L)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来说,在其血糖值得到有效的控制的基础上,施今墨对药治疗较西医疗法更加能降低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疗效显著,并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