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 6(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4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及 2周后血T淋巴细胞亚群、IL 6、TNF α水平并与 5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急性期CD3、CD4、CD4/CD8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 ,IL 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 (P <0 0 5 ) ,TNF 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2周后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L 6水平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 ,TNF α仍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存在显著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IL 6对神经元损伤修复作用减弱 ,TNF α含量增高 ,促进了免疫功能改变及在脑梗死中的致病作用 ,提示改善人体免疫功能 ,阻断TNF α的表达 ,增强IL 6的抗损伤促修复作用 ,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在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设立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组 ,检测 3组患者血清中TNF α和IL 6的含量。结果  3组的TNF α(pg/ml)和IL 6 (pg/ml)测定结果分别为 :正常对照组 2 .6 18± 0 .92 1,2 7.6 5 3± 19.939;哮喘组2 1.2 86± 12 .4 16 ,937.4 97± 170 .732 ;COPD组 2 0 .5 2 4± 10 .35 4 ,975 .0 35± 2 5 3.913。哮喘组和COPD组血清中TNF α和IL 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组内TNF α和IL 6的含量呈正相关 ;哮喘组与COPD组比较TNF α和IL 6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TNF α和IL 6参与哮喘和COPD的气道炎症 ,在哮喘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犬心肺复苏后 6h ,肺组织TNF α、IL 6浓度和肺中TNF αmRNA、IL 6mRNA、IL 10 mRNA的表达变化 ,以探讨纳洛酮对肺组织中TNF α、IL 6、IL 10含量的影响。方法  18只健康杂种犬 ,随机分成 3组 ,空白组 (n =6 ) :不诱发室颤 ,6h后取肺组织 ;对照组 (n =6 ) :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 ,实验组 (n =6 ) :心跳骤停后予常规心肺复苏术 纳洛酮。于复苏后 6h取肺组织行TNF α、IL 6浓度和肺TNF α;mRNA、IL 6mRNA、IL 10mRNA的表达的测定以及行肺形态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TNF 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IL 6浓度无差别 (P >0 0 5 )。实验组IL 10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TNF αmRNA、IL 6mRNA的表达无差别 (P >0 0 5 )。实验组肺组织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 纳洛酮可减轻心跳骤停后肺组织的TNF α的生成 ,使IL 10mRNA的表达增加 ,从而减轻心肺复苏后肺的再灌流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危重病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在救治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将 12例早期行CBP治疗的危重病患者设为治疗组 ,14例未行CBP治疗的危重病患者设为对照组 ,动态检测和分析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介素 1β(IL 1β)、白介素 2 (IL 2 )、白介素 6 (IL 6 )水平 ,观察患者的临床变化和预后。结果  12h内两组血浆皮质醇、TNF α、IL 1β、IL 2、IL 6水平均升高 ,但对照组皮质醇、TNF α、IL 1β、IL 2、IL 6呈进行性升高 ,皮质醇于 4 8h前后达到高峰 ,72h仍明显高于正常。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皮质醇达高峰时间提前 ,峰值降低 ,于第 2 4、4 8、72小时血浆水平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 ,72h恢复正常 ;TNF α、IL 1β升高幅度亦偏低 (P均 >0 .0 5 ) ;而IL 2、IL 6于 12h后随即大幅降低(P均 <0 .0 5 ) ,并维持一个较低水平 ;治疗组症状迅速改善 ,并发功能障碍的器官数和病死率降低(P均 <0 .0 5 )。结论 危重病早期CBP治疗可降低应激反应和全身炎症反应 ,防治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丹参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阁  王刚  胡型锑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2969-2971
目的:探讨含丹参注射液的停搏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婴幼儿随机分成丹参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丹参组在4:1含血停搏液中加入丹参注射液(20mL/500mL),对照组单用4:1含血停搏液。所有患儿均于体外循环前(T1)、主动脉开放即刻(T2)、主动脉开放后30min(T3)、主动脉开放后3h(T4)、主动脉开放后24h(T5)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记录心脏复跳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结果:在体外循环后丹参组CK-MB、cTnI、MDA血浆浓度低于对照组,SOD血浆浓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丹参组较对照组轻。丹参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停搏液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脏停搏组(停跳组)和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不停跳组),每组25例,其中停跳组在中度低温心脏停搏下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不停跳组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分别在打开和关闭右心房时取右心房组织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Cyto C、Caspase-3 m RNA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Cyto C、Caspase-3蛋白相对含量,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打开右心房时心肌Cyto C、Caspase-3 m RNA与蛋白表达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在关闭右心房时比打开右心房时m 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停跳组升高幅度较小(P<0.05)。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术中心肌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及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西京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电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脏停搏组与不停搏组各43例,检测术前(T1)、体外循环后2h(T2)、术后24h(T3)、术后72h(T4)血清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对患者手术相关情况、炎症因子水平、肝肾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呼吸指数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停搏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不停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体外循环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搏组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不停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T2、T3及T4时期炎症因子水平较T1均显著升高,T3达到高峰,之后逐步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停搏组患者T2、T3及T4时期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不停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停搏组患者T2、T3及T4时期的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低于不停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停搏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停搏组,随访1年、2年的复发率均低于不停搏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电视胸腔镜下心脏停搏二尖瓣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肌损伤,保护心脏及肾脏功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血清IL-6、IL-8和TNF-α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研究血清白介素 6 (IL 6 )、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的水平 ,并与 6 1例轻型急性胰腺炎 (MAP)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 2 4h内SAP患者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显著高于MAP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入院治疗 7d后则下降接近正常水平 ;MAP患者入院时血清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IL 6、IL 8则无差异。结论 检测血清IL 6、IL 8和TNF α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指标之一 ,TNF α在急性胰腺炎从轻型向重症的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干预作用 ,及其是否参与调控p38MAPK的激活。方法 将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及维拉帕米干预组。分别于给予内毒素 (1 4mg/kg)后 90min ,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TNF α及IL 10的含量 ,并检测各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p38MAPK磷酸化水平。另外取 6只大鼠分离其腹腔巨噬细胞 ,体外给予生理盐水、维拉帕米及SB2 0 35 80预处理 30min后 ,再予LPS (10 0ng/ml)刺激 ,90min后收集细胞上清液 ,检测TNF α及IL 10的含量 ,同时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内p38MAPK磷酸化水平。结果 致伤组血浆中TNF α、IL 10的含量明显较对照组高 (P <0 0 1) ,而维拉帕米组血浆中TNF α的含量则明显低于致伤组 (P <0 0 1) ,且IL 10的含量明显高于致伤组 (P <0 0 1)。维拉帕米对致伤组增高了的腹腔内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P >0 0 5 )。SB2 0 35 80可明显抑制腹腔在内毒素诱导下生成的TNF α及IL 10 (P <0 0 1) ,并明显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 (P <0 0 1) ;而维拉帕米不仅可明显抑制腹腔在内毒素诱导下生成TNF α (Ρ <0 0 1) ,且使内毒素诱导的IL 10生成进一步增加 (P <0 0 1) ,但对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 (ulinastatin ,UTI)对创伤弧菌脓毒血症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SD大鼠腹腔内注射创伤弧菌脓毒血症建立实验模型 ,随机分为 3组 :生理盐水对照组、氧氟沙星抗感染组、乌司他丁 -氧氟沙星组 ,每组 15只。待 15h后实验模型对照组大鼠出现气促发绀、全身软瘫、昏迷等表现时为统一实验时间 ,取单侧颈总动脉、颈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L 6、IL 1β、TNF α、IL 10的含量。结果 :合用乌司他丁 -氧氟沙星组细胞因子IL 6、IL 1β、TNF α的含量较单纯氧氟沙星抗感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IL 6、IL 1β :P <0 0 1,TNF α :P <0 0 1或 <0 0 5 ) ,而IL 10的含量则显著性增高 (P <0 0 1)。结论 :乌司他丁对创伤弧菌脓毒血症致炎细胞因子IL 6、IL 1β、TNF α有显著抑制作用 ,同时对抗炎细胞因子IL 10则有显著增高作用 ,其对组织器官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IL 6、IL 1β、TNF α生成以及促进IL 10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