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黄芪有多种传统的炮制方法,研究各种炮制方法对黄芪浸出效果的影响状况,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用醋炙、酒炙、盐炙、蜜炙、炒炙应运地黄芪进行炮制后,测定其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醋炙、酒炙、盐炙、密炙后,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高,其中蜜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而炒黄芪最低。结论:密炙黄芪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杜仲炮制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生杜仲、盐炙杜仲和盐炙砂炒杜仲三种不同炮制品的丝片作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比较表明,以盐水炙炒的炮制方法浸出物含量最高,为18.44%;盐炙砂炒的炮制方法浸出物含量次之,为16.78%;生杜仲的浸出物含量最低,为10.37%。  相似文献   

3.
不同炮制方式对杜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盐炙、酒炙、蜜炙、清炒、土炒等多种杜仲炮制方法进行比较,考察不同辅料炮制对杜仲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6种有效成分、醇溶性浸出物量和损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权重系数综合评分比较不同辅料炮制对杜仲品质的影响。结果 辅料对杜仲炮制品的质量有显著影响,盐炙、清炒、酒炙和糯米炙法所得杜仲成品综合评分高于杜仲原药材,指标成分含量高、损耗少、浸出物得率高。结论 杜仲炮炙采用最多的盐炙法、清炒法和制炭炮制方法所得炮制品质量较优,现今使用的炮制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炮制方法对远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远志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醇浸出物含量和远志酸含量为指标,比较炒、甘草制、蜜炙、姜制以及酒制等5种炮制方法对远志质量的影响.结果:浸出物含量上,蜜远志酒制远志甘草制远志生远志姜汁炙远志炒远志;远志酸含量酒制远志甘草制远志蜜远志生远志姜汁炙远志炒远志.结论:5种炮制方法中以清炒法对远志醇浸出物以及远志酸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侯林  姬涛  田景振  王超 《中草药》2011,42(5):897-899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全蝎有效成分和活性的影响。方法冻干全蝎采用冰箱预冷、冷冻干燥机干燥的方法加工,传统炮制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方法;不同炮制工艺全蝎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测定醇浸出物得率,水溶性蛋白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抗肿瘤活性比较采用小鼠荷瘤试验。结果冻杀干燥法加工的全蝎醇浸出物得率显著高于传统清水煮制全蝎,但低于盐水煮制全蝎;水溶性蛋白的量也显著高于传统炮制品;抗肿瘤活性也显著强于传统炮制品。结论冻杀干燥法加工全蝎可以有效地防止其活性蛋白质因加热而变性失活和被水溶解而造成的损失,显著地提高其蛋白含量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汤晓 《西部中医药》2009,22(9):60-61
目的:全蝎的炮制方法古代有净制法,包括去足、去尾、去腹内土等;切制法包括为末、连血细研等;炮炙法包括醋炒、醋炙等;近代还有盐制、酒炒、薄荷制、清水煮、盐水煮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乙醇含量炮制对牛膝饮片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药典热浸法。结果牛膝水浸出物、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含量整体上随炮制辅料用酒的乙醇含量的升高而增加,生品水浸出物、不同浓度醇提取物的含量基本上都小于炙品,且白酒炙品水浸出物、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的含量最高;乙酸乙酯、石油醚浸出物的含量生品基本上都高于炙品;醚(石油醚)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整体上随着炮制辅料用酒的乙醇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结论炮制能提高牛膝饮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炮制方法对水蛭的影响。方法:以热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与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以凝血酶法测定水蛭素的含量;以HPLC测定次黄嘌呤的含量。结果:生水蛭的含水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水蛭素含量,均高于制水蛭的含量,而制水蛭的次黄嘌呤含量则高于生水蛭的次黄嘌呤含量。结论:滑石粉炒水蛭使水蛭药性峻烈的活性成分含量降低,从而降低毒性,缓和其破血通经之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一种新醋制方法。方法:比较新醋制方法和最佳醋制方法所得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以及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情况。结果:新醋制方法五味子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五味子乙素含量分别为41.63%、33.73%、0.2083%。结论:新醋制方法优于最佳醋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盐炙高良姜的炮制工艺,并对比研究其盐炙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变化。方法:以外观性状、含水量、水溶性浸出物百分含量及高良姜素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切片厚度、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选盐炙高良姜的炮制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盐炙前后高良姜样品的高良姜素含量和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应用SIMCA_P+12.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优选的盐炙高良姜最佳炮制工艺为用5%食盐水浸润至药透汁尽,然后120℃炒制6 min;盐炙后的高良姜样品中高良姜素含量与生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盐炙后的高良姜样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百分含量均高于生品(P<0.01);盐炙后的高良姜化学成分种类少于生品;虽然它们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但以其指纹图谱峰面积为变量进行OPLS-DA分析可以快速地将盐炙前后的高良姜样品区别开。结论:优选的盐炙高良姜炮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生产盐炙高良姜饮片提供实验依据;盐炙前后的高良姜饮片内在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这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揭示了盐炙高良姜的炮制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续断浸出物及有效成分的影响,为科学评价不同炮制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盐炙闷润、盐炙拌炒、酒炙和酒麸炙法等6种方法炮制续断,以其浸出物和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为指标,评价炮制品质量。结果炮制后川续断皂苷Ⅵ和浸出物的含量均较生品有所增加,不同炮制品间两者含量有差异。结论酒炙和酒麸炙法炮制续断与传统炮制方法质量较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式对杜仲品质的影响。方法:将炮制后杜仲中所含的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等有效成分、损耗率、浸出物量作为评价的指标,然后通过对其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高低来研究不同炮制方式对杜仲品质的影响。结果:盐炙法、清炒法、酒炙法炮制后的杜仲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炮制方法,有效成分含量也比较高,辅料对杜仲的炮制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结论:以盐炙法、清炒法所炮制的杜仲其品质比较好,质量较优,对其品质影响比较小,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胜璜  汤艳红  周日宝  冯飞 《中药材》2006,29(12):1288-1289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金樱子质量的影响(含糖量,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方法:参考2000版药典中金樱子含糖量测定方法及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方法。结果:在蜜制品、煨制品、麸制品、烫制品、盐制品、炒制品中,蜜制品含糖量最高,其次为盐制品。水溶性浸出物以烫制品最高,醇溶性浸出物以煨制品最高。结论:为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金樱子质量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马兜铃中主要马兜铃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借鉴传统中药炮制经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马兜铃及各个炮制品中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同时检测,以其含量变化的大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炮制方法的减毒潜力进行比较.结果 各炮制品中马兜铃酸类物质(AAs)含量下降比例按降序排列依次为:碱制-醋制、碱制、蜜炙、盐炙、姜炙、炒焦和醋制.结论 炮制后,几种主要的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含量均较生品有所降低,炮制能降低马兜铃的毒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酒白芍的炮制工艺,为该药材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以外观性状及芍药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黄酒用量、酒炙温度、酒炙时间对酒白芍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炮制工艺条件为黄酒用量10%,酒炙温度90℃,酒炙时间15 min。酒白芍呈微黄色,微有酒香味,芍药苷及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3.79%,37.51%。结论:外观性状是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综合评分法优选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酒白芍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泽泻盐炙炮制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泽泻盐炙炮制工艺,为规范盐炙泽泻的炮制工艺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泽泻醇B23-乙酸酯、乙醇浸出物、成品性状为指标,考察溶解食盐用水量、炮制温度、时间三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对泽泻盐炙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炮制温度、时间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食盐加水量无明显影响,盐炙泽泻的最佳工艺为:每100kg泽泻,食盐2kg加水10kg溶解,100°C炒10min。结论:本研究对规范盐炙泽泻的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各种炮制方法对关木通减毒存效作用,选择最佳的关木通炮制方法。方法:以关木通生品及各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齐墩果酸及常春藤皂苷元含量为指标,比较了5种炮制方法(醋炙、蜜炙、姜炙、碱制、盐炙)减毒存效效果。结果:生品、醋炙品、蜜炙品、姜炙品、碱制品、盐炙品中马兜铃酸A含量分别为0.27%,0.13%,0.15%,0.20%,0.14%,0.18%;齐墩果酸含量分别为0.21%,0.15%,0.20%,0.13%,0.01%,0.01%;常春藤皂苷元含量分别为0.11%,0.08%,0.09%,0.07%,0.01%,0.01%。结论:关木通最佳减毒存效炮制方法为蜜炙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柴胡醋炙前后的质量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柴胡的醋炙机理提供参考,并为辽南野生柴胡的开发利用做一些前期基础工作。方法利用HPLC等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质量标准指标,对辽南野生柴胡醋炙前后的醇浸出物、灰分、柴胡皂苷(以柴胡皂苷a为主要指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醇浸出物含量:北柴胡醋炙前为11.40%,醋炙后为13.88%;南柴胡醋炙前为11.79%,醋炙后为13.15%。灰分含量:北柴胡醋炙前为6.25%,醋炙后为5.11%;南柴胡醋炙前为5.50%,醋炙后为4.56%。柴胡皂苷a含量:北柴胡醋炙前为0.42%,醋炙后为0.29%;南柴胡醋炙前为0.45%醋炙后为0.21%。结论醇浸出物含量柴胡醋炙后比醋炙前高;灰分含量柴胡醋炙后比醋炙前低;柴胡皂苷a的含量柴胡醋炙后比醋炙前低。  相似文献   

19.
没药炮制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法  闭业范 《中成药》1991,13(4):18-19
对清炒、清炒喷醋、灯心草制、水煮法和水浴法等炮制方法炮制的没药,观察其外观、易粉碎度以及薄层层析色谱和测定水浸出物、醇浸出物、挥发油含量,并通过动物刺激性试验等,探讨合理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炮制对杜仲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附录XA所载醇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杜仲4种不同炮制品的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去皮盐制品的醇浸出物的含量最高(22.8%),去皮生品次之(21.51%),未去皮盐制品和未去皮生品的含量相对较低,分别为13.15%和11.09%。结论去皮和盐制对杜仲醇浸出物的含量有显著影响,故在产地采收加工时宜先刮去粗皮,堆置“发汗”处理后再用盐水炒制,才能确保其高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