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2例和内科治疗组42例,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另一组采用内科治疗。使用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量(PVF)、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脾静脉血流量(SVF)、脾静脉内径(SVD)和脾静脉流速(SVV)。结果 治疗前,两组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 w,手术组PVD、PVF、PVV、SVD、SVF、SVV分别为(1.3±0.3) cm、(786.2±85.1) ml、(49.6±6.7) cm/s、(1.3±0.2) cm、(310.1±49.3) ml和(26.5±8.2) cm,与内科治疗组的(1.6±0.4) cm、(848.1±94.6) ml、(40.1±6.5) cm/s、(1.4±0.3) cm、(377.2±55.2) ml和(19.8±7.2) cm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7.7±3.2)×109/L,血小板计数为(252.1±69.3)×109/L,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的(3.1±1.9)×109/L和(47.2±7.4)×109/L(P<0.05);手术组肝功能改善也显著优于内科治疗组。结论 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以有效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外周血细胞和和肝功能指标,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采用脾切除术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和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例。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入院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随访3组患者治疗后1年,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3±0.6)×109/L和(56.3±5.8)×109/L,显著低于脾切除组(6.2±0.6)×109/L和(126.5±12.7)×109/L(P<0.05),或脾动脉栓塞组(7.2±0.8)×109/L和(112.8±10.6)×109/L(P<0.05);对照组CD4、CD4/CD8比值和白蛋白分别为(32.5±3.5) %、(1.1±0.2)和(24.9±3.8) g/L,显著低于脾切除组(41.8±4.2)%、(1.9±0.2)和(29.1±3.7) g/L(P<0.05),或脾动脉栓塞组(41.6±4.9)%、(1.7±0.2)和(28.2±4.0) g/L(P<0.05),而CD8、TBIL、ALT、PT分别为(32.3±4.7) %、(42.7±21.5) μmol/L、(67±35) IU/L、(24.8±3.4) s,显著高于脾切除组(22.7±3.4)%、(29.2±12.4) μmol/L、(40±26) IU/L、(16.2±3.4)s(P<0.05),或脾动脉栓塞组(23.0±3.6) %、(35.2±13.4) μmol/L、(56±20) IU/L、(16.5±2.9)s(P<0.05);对照组膈下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脾静脉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3.3%、56.7%、26.7%、20.0%、23.3%,显著高于脾切除组的12.0%、14.0%、6.0%、4.0%、8.0%(P<0.05),或脾动脉栓塞组的10.7%、14.3%、3.6%、3.6%、7.1%(P<0.05)。结论脾切除术或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后,患者肝功能稳定,不同程度地减少了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影像学特点。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12月诊治的6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代偿期肝硬化和65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超声造影检查指标。结果 失代偿期患者门静脉内径(Dpv)为(1.6±0.5) cm,比代偿期患者【(1.3±0.4)cm,P<0.05】或健康人【(0.9±0.1)cm,P<0.05】明显增宽,门静脉平均流速(PVV)为(9.2±0.6) cm/s,比代偿期组【(11.6±0.8)cm/s,P<0.05】或健康人【(20.1±0.4)cm/s,P< 0.05】明显降低,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和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分别为(1.6±0.4)和(0.9±0.1),比代偿期组【(1.5±0.7)和(0.7±0.1),P<0.05】或健康人组【(0.8±0.2)和(0.6±0.2),P<0.05】明显增加,肝血管指数(LVI)为(6.5±1.6),比代偿期组【(9.6±2.6),P<0.05】或健康人组【(23.6±4.5),P<0.05】明显降低,门脉高压指数(PHI)为(2.8±0.5)s/m,比代偿期组【(1.8±0.6)s/m,P< 0.05】或健康人组【(1.3±0.5)s/m,P<0.05】明显增高;代偿组和失代偿组肝静脉内造影剂到达时间(HVAT)和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分别为【(18.9±2.2)s和(6.8±1.8)s】及【(19.7±2.3)s和(8.6±1.3)s】,与健康人组的【(24.1±1.7)s和(13.4±1.4)s,P< 0.05】相比,明显缩短;肝硬化患者HA-VTT与HVPG呈负相关(r=-0.7819,P<0.01)。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对门脉高压症的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检查技术了解肝豆状核变性(HLD)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脾切除前后肝脏血流改变的特点。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8例HLD患者在脾脏切除前后门静脉右支内径、最大血流流速、肝右动脉最大血流流速和阻力指数变化。结果 HLD患者脾切除后门静脉右支内径为(8.48±1.88)mm,与脾切除前[(9.09±2.16)mm,P>0.0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切除后门静脉右支最大血流流速(Vmax)为(19.40±3.41)cm/s,显著低于脾切除前水平[(23.47±5.78)cm/s,P<0.01];脾切除后肝右动脉最大血流流速(PSV)为(60.71±11.85)cm/s,显著快于脾切除前水平[(40.33±8.83)cm/s,P<0.01];脾切除后肝右动脉阻力指数(RI)为(0.66±0.05),明显高于脾切除前水平[(0.63±0.05),P<0.01]。结论 HLD并发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肝动脉系统血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用超声检查技术对其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评估患者术后肝功能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脾腔小口径分流联合断流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血流动力学和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行脾腔小口径分流联合断流术(联合组,58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组,28例)。通过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监测和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不同手术方式对门静脉血流量(PVF)的影响,通过吲跺氰绿排泄试验(ICGR15)观察肝储备功能和有效肝血流量(FHF)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术后FPP、PVF、FHF和ICGR15分别为(31.4±2.4) cmH2O、(900±350)ml/min、(551±246)ml/min和(31.2±13.8)%,较术前有明显降低或升高【(38.2±3.6) cmH2O、(1250±360)ml/min、(696±300)ml/min和(23.6±11.9)%,P<0.05】。断流组术后FPP、PVF,FHF和ICGR15为(32.8±3.2) cmH2O、(980±250)ml/min、(507±140)ml/min和(27.4±13.0)%,也较术前明显升高或降低【(36.9±3.9) cmH2O、(1320±320)ml/min)、625±158)ml/min和(22.2±13.4)%,P<0.05】。与断流组比较,联合组FPP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PVF、FHF和ICGR1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0天联合组肝功能良好、轻度和重度代偿不全发生率为72.4%、19.0%和8.6%,断流组分别为67.9%、21.4%和10.7%,两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随访5~36月,联合组分别有1例和4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断流组分别为3例和2例。结论脾腔小口径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在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可维持门静脉向肝血流,保护肝脏储备功能,防止肝功恶化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比较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下取石与开腹胆道探查(CBDE)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住的经LC术后存在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84例,其中38例采取CBDE法(A组)治疗,46例采取ERCP下取石(B组)。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3.4±1.3)ml对(124.2±65.8)ml,P<0.05],手术时间[(34.8±4.2)min对(123.3±15.8)min,P<0.05]、术后排气时间[(1.0±0.7)h对(42.6±9.1)h,P<0.05]和住院时间[(4.9±3.5)d对(9.3±4.3)d,P<0.05]均明显短于A组;术后1 w,B组血清GGT水平为(63.7±7.5)IU/L,与A组的(70.2±7.9)IU/L 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血清ALP水平为(105.6±11.5)IU/L,与A组的(115.4±12.8)IU/L比无显著性相差(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结石再复发率为5.3%,而B组分别为15.2%和6.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CBDE术,采用ERCP下取石处理经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患者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因可反复进行而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采用功能保留性胰腺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科诊治的67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行功能保留性胰腺手术治疗者33例被设为研究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者34例被设为对照组。在研究组,在腔镜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中段胰腺切除术(MSP)11例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14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高血糖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和胰岛素。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63.7±21.3)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79.4±20.8) min,P<0.01】,术中出血量为(267.8±36.1) ml,显著少于对照组【(315.2±35.6) ml,P<0.01】,肛门排气时间为(22.4±6.2) h,显著短于对照组【(29.1±6.5) h,P<0.01】,术后住院时间为(6.9±1.4)d,显著短于对照组【(7.5±1.2) d,P<0.05】;术后1 w,研究组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为(134.9±44.8) 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75.3±44.2) ng/L,P<0.01】,血清胃泌素水平为(354.6±62.7) pg/L,显著低于对照组 【(435.9±63.3) pg/L,P<0.01】,而血清生长抑素水平为(59.0±5.4) ng/L,显著高于对照组 【(42.1±5.8) ng/L,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为(9.8±1.5) μU/ml,显著高于对照组 【(7.6±1.4) μU/ml,P<0.01】;研究组新发糖尿病、胃肠吻合口瘘、胃排空功能障碍、腹腔感染和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在随访1年末,两组肿瘤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9.1%对17.6%,P>0.05)。结论 采用功能保留性胰腺手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可以相对维持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后续或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4 w后再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初始即两药联合治疗,比较治疗48 w末两组血清HBVDNA转阴和ALT复常情况。结果 B组患者Child-Pugh评分、血清ALT、TBIL和ALB水平分别为(7.6±0.6)分,(65.8±10.1)U/L,(25.4±5.6)μmol/L和(32.3±0.8)g/L,与A组的(8.9±0.8)分,(87.3±21.0)U/L,(27.9±7.4)μmol/L和(32.3±0.6)g/L比,除了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厚度分别为(12.7±0.7)mm、(7.9±0.6)mm和(45.4±6.5)mm,与A组的(12.2±0.9)mm、(7.6±1.0)mm和(45.7±7.4)mm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血清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88.0%,均显著高于A组的54.0%和60.0%(P<0.05)。结论 相对于后续加用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能提高血清HBV D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33例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14例术前经CT检查评估。将CT检查数据导入3D-liver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肝脏三维模型。结果 19例三维重建组患者行R0切除12例(63.2%),14例对照组R0切除6例(42.9%,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5.3±124.5)ml和(539.4±234.7)ml(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2±1.3) h和(4.1±2.5) h(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8)d和(13.9±5.4)d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评估HCCA肿瘤侵犯、肝血管变异和受累情况,制定恰当的肝切除手术预案,能提高肿瘤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外周血血细胞和肝功能的变化。 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5例,观察了术后3个月和12个月血常规和肝功能的变化。 结果 患者术后12个月外周血RBC、WBC、Hb、PLT分别为(4.2±0.8)×1012/L、(8.9±3.5)×109/L、(115.4±24.7)g/L、(217.5±74.2)×109/L,较术前【(3.7±0.8)×1012 /L、(3.4±1.3)×109/L、(98.7±18.6)g/L、(42.6±14.3)×109/L】明显升高(P<0.05);术后肝功能指标和Child-Pugh计分明显改善。 结论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近期血细胞和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4例,接受脾切除联合食管下段周围曲张血管离断术,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系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PVT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1个月随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PVT形成30例,未发生PVT患者64例;PVT组有腹水者为56.7%,显著高于无PVT组的32.8%(P<0.05),脾脏厚度为(75.8±9.4) mm,显著大于无PVT组【(69.1±8.8) mm,P<0.05】,脾脏体积为(141.7±18.1) mm2,显著大于无PVT组【(126.8±17.2) mm2,P<0.05】,门静脉内径为(16.2±2.1) mm,显著大于无PVT组【(14.1±1.9) mm,P<0.05】,门静脉血流流速为(12.2±1.5) cm/s,显著慢于无PVT组【(14.6±1.6) cm/s,P<0.05】;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或低分子肝素抗凝干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无PVT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应用抗凝治疗(OR=0.503,P=0.023)、门静脉流速减慢(OR=0.491,P=0.014)、脾脏体积增加(OR=1.872,P=0.044)和门静脉内径增宽(OR=1.982,P=0.021)是肝硬化脾切除术患者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硬化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可能存在PVT形成,了解一些危险因素并给予积极的干预可能减少PVT形成的发生,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肝血流阻断方法对外科手术切除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72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肝门阻断(n=52)、半肝阻断(n=44)和联合阻断(n=76)血流行肝癌切除术。结果 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流阻断时间、手术用时和切除肝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阻断组出血量为(736.38±498.36) ml,显著多于半肝阻断组[(472.56±111.89) ml或联合阻断组的(356.14±132.53) ml,P<0.05],肝门阻断组输血量为(586.54±132.58) ml,显著多于半肝阻断组[(427.95±210.47) ml或联合阻断组的(184.38±72.54) ml,P<0.05];术后7 d,肝门阻断组血清ALT水平为(73.02±43.41) U/L,显著高于半肝阻断组[(55.89±40.82) U/L或联合阻断组的(52.01±33.81) U/L,P<0.05];三组手术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胆瘘、腹腔积液为主,但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断组1 a生存率为96.1%,肿瘤复发率为2.6%,显著低于肝门阻断组的75.0%和15.4%或半肝阻断组的68.2%和20.5%(P<0.05)。结论 Pringle法联合肝下腔静脉阻断术阻断血流在切除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外科手术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或许还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胆囊病变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PBC患者超声检查胆囊病变情况。结果 83.6%PBC患者发现胆囊壁毛糙,42.7%有胆囊炎,40.0%有胆囊壁增厚,22.7%有胆囊结石,19.1%有胆囊息肉,18.2%有胆囊壁水肿;44例伴胆囊壁增厚的与66例不伴胆囊壁增厚的PBC患者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3±1.8)×109/L和(5.2±2.3)×109/L,P<0.05】,血红蛋白为【(96.4±25.8) g/L和(122.1±18.2) g/L,P<0.05】,血小板计数为【(122.3±101.7)×109/L和(178.2±81.8)×109/L,P<0.05】,总胆红素为【(71.1±81.1) μmol/L和(26.4±34.3) μmol/L,P<0.05】,白蛋白为【(31.2±6.1) g/L和(41.2±6.1) g/L,P<0.05】,胆碱酯酶为【(3247.8±2058.9) U/L和(6829.3±2698.9) U/L,P<0.05】,总胆固醇为【(3.6±1.4) mmol/L和(4.8±1.5) mmol/L,P<0.05】,门静脉内径为【(11.9±1.8) mm和(11.3±1.6) mm,P<0.05】;不伴胆囊壁增厚组腹水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伴胆囊壁增厚组的68.2%(P<0.05);前者胆囊炎占4.5%,显著低于后者的100.0%(P<0.05),前者无胆囊壁水肿,后者为45.5%(P<0.05),前者胆囊壁毛糙占100%,显著高于后者的59.1% (P<0.05),前者肝功能B/C级占19.7%,显著低于后者的68.2%(P<0.05)。结论 胆囊病变为PBC患者的常见表现,胆囊壁毛糙、胆囊炎和胆囊壁增厚为最常见的3种胆囊病变类型,应加强临床分析,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临床评估价值。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肝移植患者52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门静脉最大截面直径(PVD)、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门静脉流速(PVV)、肝动脉搏动指数(HAPI)、肝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HAV),并测量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术后6个月复查,胆道病变患者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与门静脉左右支伴行的肝内胆管呈管状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胆管低回声旁门静脉血流信号明显变细;在52例患者中发现缺血型胆道病变10例(19.2%);胆道病变与无胆道病变患者PVV、HAV、HARI和HA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病变患者PVD显著高于无胆道病变者【(1.1±0.2) cm/s对(0.8±0.3) cm/s,P<0.05】;两组血清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道病变患者血清ALP和GGT水平显著高于无胆道病变者(P<0.05);在检测深度分别为4 m和5 cm时,胆道病变患者SW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原位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临床评估方面具有经济、方便、无创、易重复的特点,对病变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脾切除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小鼠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40只雌性C57BL/6小鼠被分为脾切除组(n=10)、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在前三组,采用1%聚肌胞苷酸腹腔注射建立PBC模型,在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实验20 w末,对动物分别行脾切除术,或在假手术组采取腹壁切开后仅轻微翻动脾脏,或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在实验32w,行血生化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I型受体(TβRI)和II型受体(TβRII)mRNA水平。取末端回肠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其匀浆TNF-α水平。结果 在32w时,脾切除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动物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5±5.2)、(39.6±7.5)、(39.1±1.0)对(53.2±2.1),P值均<0.05];脾切除组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分别为(43.5±6.4) U/L、(157.7±20.9) U/L和(178.1±38.0)U/L,显著低于模型组[(52.0±9.0) U/L、(183.4±12.4) U/L和(195.3±62.6) U/L,P值均<0.05];脾切除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轻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脾切除组肝组织TGF-β1、TβRI和TβRII mRNA水平分别为(0.5±0.09)、(0.5±0.05)和(0.5±0.09),显著低于模型组[(1.0±0.10)、(1.0±0.08)和(1.0±0.09),P值均<0.05];脾切除组回肠末端匀浆TNF-α水平为(50.0±8.6) ng/L,显著低于模型组 [(106.8±19.8) ng/L,P<0.05]。结论 脾切除可缓解PBC小鼠肝组织纤维化进程,可能与抑制肝脏TGF-β1表达和抑制回肠末端TNF-α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